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意料之外

上週日晚上,我們全家到南加South Coast Plaza的鼎泰豐晚餐,回家後深夜Albert覺得肚子痛,週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以為吃壞肚子了,禁食休息應該就會好。但是週一晚上,Albert發燒還全身發抖,那時診所都關了,只好熬到週二早上到附近的Hoag Urgent Care,醫生診斷認為很可能是盲腸炎,於是要我們到Hoag Memorial Hospital急診部再作檢查,驗血、驗尿、照超音波。Albert的血很難抽取,被兩位女護士紮了五針都抽不到血,後來找來了一位最有經驗的男護士,一下就抽足需要的血,讓人鬆了一口氣。下午確認是急性盲腸炎,馬上安排開刀。一切流程發生的好快。外科醫生Peter Wang在六點左右抵達,麻醉醫生也到,護士與醫生都詳細地詢問各項細節,並且告訴我們手術的過程等等,Albert便被推進手術室。Dr. Wang在6點45分從開刀房出來,告訴我們手術一切順利以及手術後的照護,便匆匆地離開,趕赴下個手術吧。

這是我們第一次體驗美國的醫院和醫療,更是Albert第一次被抽血、作超音波和開刀。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這家醫院很好,醫護人員都非常親切且細心關照。不知道是因為要過年了,所以醫院裡病人不多,與台灣的醫院總是人潮不斷的熱鬧景象截然不同。週二晚上Daddy留在病房陪Albert過夜。今天(週三)Albert雖然已經起來走動,但是還是覺得傷口很痛,得吃止痛藥。下午醫生就讓Albert回家,手術後還沒有24小時呀。在台灣的話,手術後至少住院一週呢。或許今晚是除夕夜,所以下午3點左右僅有的一些病人都離開醫院了,我們在4點半離開,算是最後回家的病人。

在美國遇到醫療的事情,第一件重要顧慮就是有沒有"醫療保險"。如果沒有醫療保險,那可會傾家蕩產的。平時付保費覺得只是保心安,遇到狀況了才覺得真是要"謝天謝地"我們有買保險!聽說盲腸手術費用約7-10萬美金,真嚇人呀!等到收到帳單後,就可以知道保險的給付有多高。Albert忍受著腹部的疼痛,也還無法正常進食,然而最失望的是他沒法參加一月下旬在Purdue的Adventure Race了。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地球上留下了無數令渺小的人類驚嘆的地理景觀,例如:黃石公園、大峽谷、大提頓公園等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則是另一個壯麗優美的地景。要親澤芳顏當然不是容易的事。聖誕假期裡,我們全家先到Irvine的Diana家,再與她和Claire全家共9人一同到Las Vegas,然後再到布萊斯峽谷一遊。

到Las Vegas就是住的好吃得好,這次我們住在M Resort,那裏聖誕夜的buffet非常好,菜色豐富,羊排與牛排都鮮嫩美味,還有紅、白酒、香檳以及啤酒等無限供應。大人和小孩都非常滿足,當然只有Albert吃回本錢。儲
備能量後,12月25日我們便出發到布萊斯國家公園。從內華達州經過亞利桑那州再到猶他州,開車4個多小時才抵達飯店。一路上氣溫漸降,景觀從乾黃的山石岩層到白雪紛飛覆蓋。中途停車加油時正好飄起雪花,孩子們興奮地迎接如羽毛般的白雪,甚至躺到軟鋪似的白色大地上,好開心。當時只有華氏18度,實在很冷。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海拔8000-9000英呎,它其實不是峽谷而是由風、河流與湖的水和冰侵蝕而成的獨特岩柱稱為石俑(Hoodoos)。千萬年前的沈積物,疊置成了紅色、橙色與白色的岩層,讓面積龐大、造型各異的石俑,構成了大自然的巨大露天劇場(amphitheaters)。這片令人驚嘆的 壯麗奇景,在白雪的襯托下,更如奇異仙境。

第二天大家都穿上雪季的裝備,就是把禦寒的衣服儘量地裹上身。我們從Sunset Point開始,往下走到Queens Garden,感覺是往深谷裡探索一般,轉個彎景觀就不同,因為造型各異的石俑以不同群組形式歡迎著我們。走在山岩中迎著陽光的方向很溫暖,背著陽光的方向就異常寒冷。但是我們禁不住美景的召喚一再往前走,最後想到小朋友們在車上等,只好回頭,其實我們也都快凍著了。大家都說初夏時節要再來此一遊,深入探視這片瑰麗奇景。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學習和體驗

12月21日Albert從Purdue回到家,四個月不見,體型壯了一點,大學的生活讓他有了許多嶄新的體驗。之前每週視訊通話,都會聽他講學校和同學的點滴,發覺他在團體生活和發展社交能力中,真正地在獨立生活, 也真正地在體驗人生。

短短四個月裡感冒了兩次、肚子痛了兩次、從單車上摔下來一次(蠻嚴重的)、參加了在Purdue和在密蘇里大學、西北大學舉辦的Hackathon、去聽音樂會等。當然跟同學騎車出去吃飯與逛Walmart成為了尋常事,也曾經在近午夜沒公車了,他們一群人只好從Walmart走了一個小時回到宿舍,(還好West Lafayette那個鄉下地方應該很平靜的)。感恩節則與另外三位同學搭火車再轉Greyhound,一趟路就花了12小時才到同學在喬治亞州的家過節,路途長遠卻很開心呢。為了有工作資歷,Albert在Purdue Food Store找到了身平第一份工作,從冷藏庫房或其他庫房搬貨品,準備運送到學校各個餐廳。他倒是吃苦如吃補,說他的身體可以鍛鍊的更強壯。我們當然提醒他,讀書是first priority。

11月中旬Purdue的天氣已經很冷,下旬就開始下雪了,對來自溫暖地區的人而言,看到雪花輕柔飄揚總讓人興奮。看著Albert傳來的照片,也讓我回想到30年前在北伊立諾大學讀書時,寒天裡的雪白天地,多麼美!台灣和加州都是一樣地溫暖,於是雪景成為了另一種美麗與浪漫的想像。

年輕是不怕冷的,Albert說他還是騎單車去上課。一月下旬,他會參加學校Outing Club的活動Adventure Race,48小時內在野外要靠指南針尋找到目的地。他們四位Eagle scout一同組隊參加,相信那時會是下雪的日子,又是一項挑戰,天寒地凍在戶外48小時,預計會走30-50英哩!美國中部的冬雪應該在1-2月更濃更厚,3月份還盼不到春天呢!然而"年輕"就是要如此,在體驗中成長吧!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Christmas in the Park, San Jose

在11月底過完感恩節後,家家戶戶便開始布置戶外的聖誕燈飾,入夜後住宅區的景觀也就變得璀璨亮麗,開車經過不時地會讓人驚喜房屋主人的用心,讓聖誕節慶的氛圍洋溢在社區裡,也溫暖著人心。

11月28日聖荷西市中心一年一度的聖誕公園(Christmas in the Park),在位於聖荷西美術館和Fairmont Hotel正前方的Plaza de Cesar Chavez裡60英呎高的聖誕樹正式點燈開展。整個12月份到2015年1月1日止,這個聖誕公園在兩英畝大的廣場上,佈置著各式經典聖誕節故事裡的歡悅圖像、燦爛的燈飾,還有音樂表演、卡通肖像畫、藝品展售,以及給小朋友們玩的小火車、摩天輪、旋轉木馬等遊樂設備。讓此地變成了冬天裡的奇幻仙境(Winter Wonderland),也是全家人尤其小朋友們最開心的地方。

從1970年代開始至今30年,每年12月這個Winter Wonderland都吸引著灣區約50萬民眾,全家大小一同來感受和歡慶這個年度裡最溫馨的傳統節日。這個燦爛公園裡的大型裝置,是由本地的許多企業或公司支持製作,公園裡的許許多多裝飾各異的聖誕樹,則是由許多學校和社區團體所完成的。

因此夜晚的聖誕公園裡滿佈的燈海閃爍著,點亮了人們的眼、也點亮了人們的心。歡笑聲、拍照聲、耶誕樂聲不絕於耳,也讓美好節慶的氛圍滿溢。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Campbell Farmers Market

加州地區連續幾年的乾旱,讓政府單位大力疾呼要求民眾們一起努力節約用水。好不容易地,這兩週接續地下了好幾天的大雨,而且還是暴風雨。豐沛的雨量讓乾旱的警報稍為減輕了些,卻造成了舊金山灣區(尤其北灣)多處傳出災情。那幾天的大雨,讓人回想到台灣的多雨和潮溼,倒有了幾分家鄉的氛圍。這兩天難得放晴,蔚藍色的天空裡,白雲飄揚如水墨畫的神韻、如魚鱗片片疊次,或如風捲雲湧之勢。清澈的天空在白雲的伴隨中,也如此地譜寫著引人遐想的抽象詩篇。

於是週日上午到離家不遠的Campbell Farmers Market逛逛。晴朗的天氣裡,許多人都出來遊街採購。Campbell市最熱鬧的一條街上,各類攤販上擺滿了當地的新鮮蔬菜、水果、點心、麵包、起司、果醬等等。讓人發自內心地感謝大自然賜予的豐饒物產,當然還有農夫市場讓我們能夠更貼近產地,買到非冷藏的物產,讓生活更加地健康。所以囉,以後要少到超市,每週都要來此地遊街,會覺得人生很美好。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Keith Haring: The Politcal Line

崛起於紐約地下鐵塗鴉的藝術家Keith Haring (1958–1990)是位早逝的奇才,1980-85年間他不畏懼警察的罰單以及被捕,在紐約的街頭和地下鐵創作了上千幅的塗鴉繪畫,而廣為人知。Haring受到黑人Hip Hop文化以及塗鴉(graffiti)的創作能量之感召,發覺可以藉此開創出獨特的公共藝術形式,並且傳遞他對社會和政治的看法。於是他在各個地鐵站的牆上、地上、海報看板、鷹架上到處畫畫。他必須在地鐵抵達和離去的短暫時間內,很快速並且明確簡潔而堅定地畫出想要表現的圖像,也如此地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彙和造型--吠犬、發光爬行的寶寶、天使、電視、太空船、變形的舞動人體等等。

Haring的繪畫圖像看似充滿童趣,細讀便會體會到他對日常生活的反思、對當時政治、宗教與權力形式的反感。他藉由藝術來陳述社會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包括:種族、性向、資本主義等),也藉由藝術追尋著個人的解脫和自由,並且表達他內在豐沛的情感與情緒。Haring的作品充滿了戲謔、嘲諷和批判,但是又可以如同卡通一般地純粹、簡單而詼諧。

在1980年代「公共藝術」盛行並且獲得政府部門的經費支持,Haring也因此得以藉藝術創作擴展他對社會的關注。1985年Haring曾為舊金山的Saint Patrick’s Daycare Center創作了一幅70英呎長的壁畫,在一天內就完成了,可以見證他繪畫的速度和力能。另外,Haring還在舊金山留下了幾件戶外雕塑。

如此淵源,舊金山的迪揚美術館特別策畫舉辦了"Keith Haring: The Politcal Line",展出了130件Haring的繪畫、雕塑和地鐵素描等。在此可以檢視出Haring創作的本質與意圖,就是直接地接觸和面對社會大眾,以傳遞他擁抱人生的情感和體察世事的思維。他的創作如同即時的表演,在當下心力盡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創作語彙已經留下了永恆的符號。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我的名字叫紅》

紫藤書友會年底的聚會(11月30日)照慣例地在會長芬娜家舉辦,這次討論的書是榮獲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土耳其這個文明古國,歷史久遠飄渺,總是讓人遐想與神往。這本有關細密畫家之死的小說,書中瑰麗謎樣的色彩則更加地吸引著我去探究其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歷史文化內涵,與藝術思辯的層面。

展書閱讀便被作者獨特的、多重角度的敘述手法所吸引。在此作者巧妙地讓參與故事的每個人(細密畫家、導師、莎庫兒、甚至死者、兇手),還有相關的事物如:狗、樹、金幣、石頭、死亡等等,都以第一人稱來表述自己,提供出各自不同的觀看視點,藉此拐彎抹角、故弄玄虛地,要讓讀者如同偵探般,自行去思考與拼湊出故事的輪廓,並且尋找出兇手以及謀殺的動機。書中故事的鋪陳,疊次交錯滿佈懸疑,情節詭譎流轉,邏輯意境層次繁複卻不雜亂,文筆更是生動華麗。貫穿全書代表死亡的「紅色」則是若隱若現,在文字與章節之間隱潛又張揚。讓讀者在閱讀之際,腦海中也浮現出了一幅幅鮮明且充滿張力的畫面而欲罷不能。

這本小說以16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代的細密畫家之謀殺案,交織著撲朔的愛情以及微妙的師徒之情所構成的推理小說,在探尋兇手身份之文本中,也引出了書中的核心議題--"文化衝突"的困境和出路,以及藝術理念的對立和紛爭。傳統的土耳其細密畫家終身致力精研和描繪出的是阿拉眼中所看到的"真實",而不是世人眼中所看到的"真實",因此就算眼盲也可以畫出完美的傳統'繪畫。這就是摹擬的極致表現,也是藝術中技藝的精鍊。然而在時代的轉變和外來文化(威尼斯畫派透視法)的影響中,產生出了新舊藝術理念的爭議--繪畫表現的原則是什麼?畫家應不應該展現出個人風格與特色?創意重不重要等等?土耳其帝國的細密畫家們,執著於宗教信仰而不悔,他們的繪畫服務於宗教和蘇丹,繪畫形式便也困於其中難以突破。

其實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傳統與現代"、"守舊與創新"之論爭,何謂"真實"?何謂"價值"?在不同的視點就會有不同的表述;在不同的時代就會提呈出不同的美學觀。印象派的色彩解析與野獸派的色彩表現截然不同,立體派眼中的"真實"與自然主義的"真實"則背道而馳。抽象主義的形而上理念與寫實主義的具體而微,也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所以不同的美學觀與價值理念,肇因於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對改變的渴望,並且逐一突破。藝術和文明都必須不斷創新才能進步,而其過程必然充滿爭議與掙扎。《我的名字叫紅》這本精彩的小說,讓我們在作者精心佈設脈絡的推測與思索中,不僅認識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代的社會樣貌與歷史文化,也更加地意識到人心本質的異同,以及事、物、情、理、境在不同切入點下表述的異同。這也是本書創作手法獨到並且令人讚嘆之處。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The Great Dicken's Christmas Fair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著名的作家Charles Dickens的許多小說大家都耳熟能詳,例如:《孤雛淚》(Oliver Twist)、《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等等。狄更斯個人艱困的成長經驗,讓他看盡人情冷暖,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社會階層的尖銳與批判性看法,以及對與貧窮的猛烈抨擊。他的作品描繪了包羅萬象而且複雜的英國社會現象,在貫徹著懲惡揚善的人道主義精神中,塑造出了眾多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然而狄更斯在寫實與批判中,還用妙趣橫生的語彙在浪漫和現實中講述人間的真相,以生動而且充滿同情的文筆盡情地描繪出貧窮、受苦與被壓迫的人民,也因此他的作品深深撼動著世人的心。

在感恩節過後的週五開始至12月21日,在舊金山的牛宮(Cow Palace) 舉辦著第36屆「狄更斯聖誕展」(The Great Dicken's Christmas Fair),在這五個週末裡,牛宮約三畝大的展覽場所,再現出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倫敦聖誕季節時的市集和街景。有700多人穿著當時的服裝,扮演著紳士、淑女、達官貴人、販夫走卒、詩人、音樂家、警察、流氓、以及不同行業的人士穿梭其間;有許多民眾也穿著古裝來到會場。置身其中讓人真有時空翻轉之感。覽場裡各種商店、酒吧、美髮店、餐廳等都盡現古代風貌與滋味。許多的表演節目(街頭藝人、舞廳或劇院)也非常精彩。

「狄更斯聖誕展」是由熱愛劇場與活動製作的Phyllis & Ron Patterson在1970年代所設立,逐年的擴大至今。狄更斯的小說"A Christmas Carol"是聖誕節最為人稱道的故事之一,於是Patterson將之引用為聖誕節慶的場景。讓舊金山市民們在回味過去的文化和歷史中,更加地珍惜聖誕節的意義和歡樂。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Antique Ohio Amish Quilts

在多元族群融匯的美國,艾米希(Amish)人是獨特的一個群體。18世紀中期因為宗教原因從歐洲來到美國後,他們主要群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以及俄亥俄州和印地安納州,並且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種種現代設施,嚴謹地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著名的「艾米希拼布」(Amish Quilts)則是該社群獨特生活哲學與樣貌的抽象化表徵。

目前在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正展出著古董拼布商Darwin Bearley私人收藏的「俄亥俄州艾米希拼布」(Antique Ohio Amish Quilts),這批製作於1880-1940年間的大幅拼布共約四十餘件。每件拼布都在儉樸的背景色調(黑色、深藍色、暗紅色),鋪陳出幾何圖案的各種變奏曲、組曲或無調奏鳴曲(如黑色與藍色條紋拼布)。觀者可以看出艾米希婦女在樸質無華的生活環境與嚴謹的宗教規範裡,還是努力地在創造出視覺上的燦爛和美好。所以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

艾米希人本來並沒有拼布的傳統,移民到美國之後才向他們的鄰居(其他移民們)學習美國的拼布,所以在俄亥俄州艾米希拼布上可以看到傳統美國拼布的一、四、九或十六塊拼布形式,以及星星、木屋圖案等等。然而他們社群的文化特質仍然流露在拼布製作上,尤其是整塊布的縫拼,大膽的大色塊組構,讓其風格鮮明,在整體美國拼布藝術中獨樹一幟。1971年美國Whitney Museum of Art舉辦了"Abstract Design in American Quilts",讓艾米希拼布受到了廣泛的注意,也讓拼布從工藝推向了藝術的層次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豐收的季節


最近灣區很難得的下了一些雨,氣溫也下降了許多,讓人頓時覺得是入秋了,樹梢上綠葉的顏色逐漸地在轉紅,美麗的秋色也將越來越來濃郁。

秋天也是收成的季節,在加州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果樹,於是也是每家果實豐收的時節。我們家後院也有好幾棵果樹。檸檬樹上的檸檬是從我們搬進來時就有,一直繼續到現在,太多了根本就無法物盡其用的採摘,很多都只好任其爛掉。兩三個月前紅色的李子結滿了樹,深紅色的果實粒粒飽滿結實非常好吃,當然多到必須要分給朋友們一起享用,才不會可惜呀。

最近是橘色的柿子掛滿了樹枝頭,松鼠天天來惠顧,吃得不亦樂乎。Daddy只好用紙袋、塑膠袋包住一些柿子,才能留一些給我們自己吃。聽說很多人家裡的柿子都多得送不完也摘不完呢。我們家後院角落還有一棵矮矮的橘子樹,本來看它其貌不洋,不抱很大希望。最近發現樹上也結滿了大大小小的橘子,蠻好吃的,雖然有點酸但那可是維他命C,而且完全無農藥的。其實我們根本沒理會它,也沒有常澆水,但是植物就是這麼神奇,在任何環境裡都能夠努力地生存,還能夠結成果實,怎不令人讚佩。Daddy還在後院種番茄,也是讓我們天天吃都吃不完。Daddy總是把自己收成的番茄加到各種蔬果裡打成果汁,讓我們每天補充營養。

最近後院的茶花盛開,粉紅色的花朵真是嬌美,當然就將她們移駕室內,好好欣賞,才不辜負她們的美麗。

加州土地龐大,氣候合宜,陽光充足,因此成為了美國的農業大州。加州的居民當然受惠此地絕佳的天然條件,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盡情地栽種各式植物、花卉和果樹,得以親近土地也享受當鄉下人的樂趣。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Robert Henri's California Protraits

美國藝術家Robert Henri (1865 – 1929)是二十世紀初美國重要的寫實主義畫家之一,也是當時紐約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中極具影響力的教師,他教導學生的不是藝術(模仿他)的"風格",而是對藝術的"態度"和表現藝術的"手法"。Henri摒棄歐洲學院派繪畫風格,堅信畫家應該反映出現代人都會生活的真實面象。他的繪畫與傳統保守的觀念對立,也因此將美國的民主和社會意識融匯入了寫實主義繪畫。他的學生包括著名畫家Stuart Davis, Edward Hopper, George Bellows等人。

1914年Henri首度來到加州,便對加州的陽光、風景以及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印象深刻。因此在三次造訪加州的期間(1914-1925),他畫下了此地的尋常民眾,涵蓋了工人、印地安人、非裔美國人,以及華裔和墨西哥裔新移民等等。在當時"反移民法案"以及種族歧視仍然瀰漫的氛圍中,Henri的這批繪畫似乎有著崇高的意圖,挑戰著當時的種族議題,卻也不免是在異國情調中描繪著他認為新穎有趣的人們,即所謂的"他者"(the other)。無論如何,Robert Henri潛心描繪的肖像為加州地區的具象繪畫傳統和歷史,以及多元族群融匯的文化,留下了美好而豐實的篇章。

目前在San Jose Museum of Art展出的"Robert Henri's California Portraits"展覽,在「寫實主義、種族與地域」的題旨中,具現出了Robert Henri的現代主義精神和寫實繪畫的理念,以及對媒材的實驗精神。Robert Henri不僅是著名的肖像畫家,更是激進並且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導師。他為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寫實主義繪畫奠立了重要的基石,也顯著地影響了而後美國現代主義藝術的凝塑。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核桃溪的花園

核桃溪(Walnut Creek)是舊金山東灣北邊比較靠內陸的一個小城,今年10月才剛歡慶建城一百週年。久聞這個秀麗的城市是許多退休人士喜愛居住的地方,也有專為退休senior成立的社區,比南灣地區的senior communities設備更好也比較便宜,生活機能相當不錯。週日與Daddy前往核桃溪參觀兩個花園,也藉此機會認識一下這個城市。

The Ruth Bancroft Garden是一個以熱帶仙人掌類植物為主的花園,佔地約3.5英畝,種植了近千種的仙人掌類多肉植物。1972年熱愛園藝的Mrs. Ruth Bancroft開始自己設計植物的分佈和栽種,並且參與花園的工作直到90歲。她的一生沈浸於自然的美好也不吝與他人分享,於是這個花園在1992年開放給大眾參觀。將近40年的經營,園內的植物長的很具規模,大大小小的仙人掌植物各具特色,讓人讚嘆大自然對萬物的雕造匠心獨運,真是渺小的人類無法企及萬分。

距離此地五分鐘車程外的The Garden at Heath Farm設立於1968年,佔地有六英畝大,栽種著各種美麗的花卉,主要是種類繁多的玫瑰、薔薇、菊花等等。這個如同在畫家筆下點描出的彩色花園,園內花姿千嬌百媚,在清風中招引著蜂蝶的眷顧,它們如此傲然於大地之上,有誰能與之爭艷呢。當然很多人租用此地舉辦婚禮,在這個柔美的氛圍中,想必留下了浪漫而溫馨的記憶;也有全家人在此地取景拍照,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幸福的畫面。花園旁邊連接著一個龐大的社區公園,綠油油的大草坪旁,有一個孩子們的遊樂區,於是大人陪著小孩、陽光伴著嬉戲的歡笑聲,讓核桃溪週日的午後洋溢著幸福人生的旨趣。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El Día de Los Muertos" at SJ Museum of Art

11月1日是萬聖節後的週六,也是墨西哥的亡靈節(El Día de Los Muertos, Day of the Dead),位於多元族群社區中心的聖荷西美術館,特別在這天舉辦亡靈節的Community Day,免費開放參觀,當然也在大廳裡舉辦親子參與的創作活動,有剪紙花、畫墨西哥圖騰的卡片等,所以館內音樂和人潮熱絡歡悅。大廳裡佈置了巨大的骷髏人型、許多彩色剪紙剪出的骷髏頭,還有一些穿著彩色華麗服裝並且頭戴美麗帽子的骷髏女人,蠻幽默的。也有幾個佈置著豐富色彩與物品的聖壇,具現著墨西哥文化中,甚至在面對死亡時仍然懷抱著的熱情、熱鬧、歡悅的態度。

墨西哥人繼承古代印地安人的哲學,認為「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因此他們總是歡欣鼓舞地慶祝死亡,以及迎接一年一度生者與死者團聚的日子,載歌載舞,通宵達旦,絕無悲哀。他們為死者的墓和祭壇作華美甚至璀璨的裝飾,所以他們的墓園都非常美麗、熱鬧。與中國人或西方人對死亡的悲戚以及墓園的肅穆,真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的確,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生與死,人生也就更加開朗和開闊。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Mosaic Stairway Walk in San Francisco

舊金山市聞名遐邇的景觀之一就是它如丘陵地般的獨特市容,於是櫛比鱗次的新舊建築物隨著街道地勢起伏而建,滿佈的霧氣環繞其間,讓這個面臨太平洋的港灣城市瀰漫著朦朧而浪漫的氣息。然而舊金山市內許多地區街道的坡度卻又陡峭地很嚇人,開車在這些街道上,總讓我們這些外地人心驚膽戰。於是匆匆地過往,實在不容易好好欣賞這個充滿魅力的城市裡,隱藏在各個角落的美麗景點。

舊金山市也由於特殊的丘陵地形,讓它在建築物和公園的融匯構制中,形成了許多「階梯步道」(Stairways Walk),讓人們可以在城市中行走穿梭也可如登山般健行,如此不但可以鍛鍊體力,還可以欣賞不同角度的城市風貌,真是一舉兩得。之前拼布藝術家Joan介紹了一本書"Stairway Walks in San Francisco",建議我有空可以到城市裡健走階梯並且欣賞風景。於是查閱書中與網站後發現,位於15-16街和Moraga Street之間的Mosaic Stairway Walk,是一條不可錯過的美麗的階梯步道。週日(10月19日)下午便與Daddy特別驅車造訪。我們走HW-280進城,接1號公路/19大道直走,在Moraga Street右轉進入到16街,就看到了這條佈滿彩色磁磚的階梯步道。

這條步道共有163個階梯,就如同一件社區中的公共藝術作品。在2003年至2005年間,藝術家Aileen Barr and Colette Crutcher帶領著300位附近的居民,一同製作了163幅長條型的鑲崁畫,並且結合了220位居民贊助的,由手工製作的動物、鳥、魚等圖象的磁磚,讓整體的階梯構圖璀璨繽紛,也讓這條健走階梯步道成為了"藝術階梯步道"。來此地的人們當然都要多拍幾張照片留念,然後走到頂端,再轉入Grand View Park,居高臨下可以眺望整片日落區的住宅以及遠方的太平洋。走此階梯步道不僅賞心悅目也輕鬆愉快,決定以後要繼續來探訪其它藏在城市裡不同角落的階梯步道,才能多了解這個浪漫城市的另類特色與丰采。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Art Silicon Valley / San Francisco

上個週末是哥倫布紀念日長週末(但是我們辦公室週一並沒有放假),灣區的社區活動仍然不少。在San Mateo County Event Center舉辦的"Art Silicon Valley / San Francisco"是一項很難得的藝術博覽會,是邁阿密藝術(Art Miami)博覽會的當代/現代藝術在美國西岸的展出。含括了由來自世界各國75間高素質畫廊,所推出來自42個國家的750位藝術家的作品。這麼龐大的藝術博覽會當然平面和立體的各式展品琳琅滿目,由於展出地點在高科技凝聚的矽谷地區,許多作品也呈現出了科技素材與理念的巧妙運用。

南韓藝術家Chul-Hyun Ahn的光雕塑是這個博覽會中極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他的光雕塑是在淺薄的盒狀空間裡,引用光、色彩和鏡面的映照效果,創造出了種種抽象的視覺幻影,如同一個個無限延展、巧妙神祕、寧靜卻動人的境界。寧靜如禪、深沉而無止境。執意要探尋的是那不可知的世界─無限的境界 ,如同在深海底下、外太空或生命之後的世界。

他的作品雖然形同藝術前輩Donald Judd以及Dan Flavin,卻不訴諸純然的視覺現象或極致低限的抽象,而旨在凝聚出神秘的意境,一種無遠弗屆、無法企及探盡的境域,存在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Chul-Hyun Ahn創造出的空無境界,讓人們可以藉之脫離現實的侷限,感知那不可測量的龐大的可能性。他創造出的無限空間,是一種詩意的空無,一種當代的禪境,讓觀眾莫不驚嘆、沈思和流連。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Santa Cruz & The Mystery Spot


Santa Cruz是位於聖荷西南邊鄰太平洋岸的小城,也是加州舊金山和洛杉磯之間,沿著美麗蜿蜒的海岸線,著名的1號公路上的一個旅遊點。1號公路是人們享受加州的陽光與海、享受浪漫的"慢遊"必走的一條路徑。從我們家走17號公路大約40分鐘可以抵達Santa Cruz,如此方便,我們當然應該有空就去造訪。

Santa Cruz這個小城因為是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所在,所以算是北加州地區1號公路上人口比較多也比較具規模的城鎮。U.C. Santa Cruz校區位於Santa Cruz山上,建築散佈在紅木林中而且地勢高高低低,覺得學生上課如果要跑教室,會蠻辛苦的,但是校園倒也別具自然風味。發現校區北端有個trail,可以走入Camper Park銜接更大片的自然野地。於是我們便隨興地來回走了一個小時,碰到了許多勇健的單車騎士,在崎嶇的山路上馳騁,真是佩服呢。夏天裡走在紅木林中總是無比的暢快,因為高聳的紅木不僅提供了的樹蔭還有清涼的空氣。

聽說附近山區內有個Mystery Spot,於是回程路上便決定轉過去看看。這個Mystery Spot在Santa Cruz山上,在大約150英呎大的區域內,呈現出了異常的重力現象。它在1939年被發現,在1940年開放給大眾體驗。這裡的特殊現象是水會往上流,而人們站立時是傾斜的等等。這個小小的區域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各地的人潮,因為大家都想看看為什麼此地會有這種特殊現象呢?這就是它的"神秘點",僅待大家來親自體驗囉。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Anderson Collection in Stanford University

史丹佛大學Cantor Art Center 是舊金山南灣地區最大而且免費的博物館,我三不五時地都要過去看看展覽。在Cantor Art Center旁邊最近興建了一棟現代化建築作為典藏"The Anderson Collection"的所在地,9月20日(週六)正式開幕,週日特地與Daddy過去參觀。

收藏家Harry W. Anderson和妻子Mary Margaret Anderson以及女兒Mary Patricia Anderson Pence在過去50年來建立起了龐大的現代藝術收藏。他們將其中的121件創作於二次大戰後的美國現代藝術精品贈送給了史丹佛大學,於是史丹佛大學特別為這批藝術品興建了永久的典藏館命名為"The Anderson Collection",並且開放給大眾參觀。這棟建築不算大,但是卻很精巧。一樓主要是一間圖書資料室,以及一間展覽室展陳著本館Anderson家族收藏品中的55位藝術家攝影肖像。Anderson家族在1980年代中期委託攝影家Leo Holub,為他們收藏品的藝術家們留下寫真肖像,於是在往後10年的時間裡,Holub拜訪在各地的藝術家拍攝了無數的照片,最後出版了四本專輯,成為了珍貴的藝術家紀實。

收藏品集中在二樓開放式空間展出,從一樓大廳中間寬敞而且緩慢向上的樓梯走上二樓,迎面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Clifford Still的"J No 1"。所有的展覽作品環繞著挑空的中庭陳設,以藝術風格流派劃分,涵蓋著「灣區抽象藝術」(Bay Area Abstraction), 「灣區具象藝術」(Bay Area Figuration), 「加州光與空間藝術」(California Light & Space), 「色域繪畫」(Color Field Painting), 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 「放克藝術」(Funk Art), 紐約畫派(New York School), 「後低限藝術」(Post-Minimalism)等等。觀眾可以環繞二樓一圈細細欣賞展品。

美國本土萌發的藝術流派「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鋒Jackson Pollock創作於1947年的作品"Lucifer",是當時初始的「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的重要代表,也是在本展眾多精品中仍然獨具意義不容忽視的作品。身處於二十世紀巨變中Pollock認為,現代的藝術家已經無法再運用過去的繪畫形式來表達這個時代。於是充滿了實驗與探索精神的Pollock,拋棄了畫框、畫架、畫筆的限制,將畫布放置在地上從四面八方來進行全面性地油彩揮、灑、滴、流、潑、倒等,在創作過程中率性也隨興地表現,建構出了一個謎樣深邃難解的空間場域。"Lucifer"意指「光之使者」也同時代表「魔鬼撒旦」。它暗喻著創作者投入畫面深度場域的無止境探索,以及那錯綜複雜的心理層面。Anderson Collection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其時代意義和重要性,這也是收藏家收藏作品的宗旨。

這個週末因為新館開幕,戶外還有弦樂四重奏的表演。我們欣賞完作品出來,雙腿也站的累了,正好在戶外的大理石上坐下休息,喝自己從家裡帶來的拿鐵,吃著帶來的小點心,如此也就享受了一場免費的下午咖啡與音樂的饗宴。視覺、聽覺與味覺都獲得了豐富的禮遇,人生如此怎不快哉。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Mavericks Cliffs Trail

以前去過半月灣(Half Moon Bay)幾次,但是都沒有找到真正的trail,聽朋友說到有一條步道可以從北邊往南走一個小時到半月灣的Pillar Point Harbor,於是勞工節假期中便和Daddy去探訪。我們開車到1號公路後往北到California Ave轉進小路到達Fitzgerald Marine Reserve,發現那裡有大片的柏樹林(Cypress),而步道就在沿著海邊的柏樹林中,高大柏樹下的林蔭步道走起來非常舒服,尤其在豔陽下。抬頭仰望巨大而滄桑的柏樹林,想像它們在漫長歲月中,常年裡承受著海風的吹拂,塑造出了枯瘦高傲的形象,它們的挺立正代表著生命的堅韌與傳承。

走過seal cove後,到Moss海邊看到了一間餐廳"Moss Beach Distillery",應該是附近唯一比較好的餐廳,便決定走到Pillar Point Harbor後回頭再到此用餐。當天晴空萬里也是曬太陽接受維他命D的好時機,也就不畏烈陽地繼續走囉。我們沿著Ocean Blvd走過許多海邊的住宅區,再進入Mavericks Cliffs Trail,那裡是著名的衝浪地點(Mavericks Surf Spot)所在地,因為它在冬天衝浪季節的巨浪非常危險,所以此地只有舉辦國際"邀請"賽。

沿著海邊走路,看著藍色的天空還有藍色的海,襯托著絲絲白色的雲還有白色的浪花,水天一氣渾然融合。綿延彎曲展望無盡的海岸線,也盡情地在天地之間描繪出了人間大地的美好。而我們輕鬆愉快地遊走其間,看天看海也鍛鍊體力,當然身心都舒暢呀。

走回到"Moss Beach Distillery"時已經下午一點了,蠻累的也是休息補充體力用餐的時候。這間在峭壁上的餐廳由Frank Torres建於1927年,至今已約百年,外觀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原名為"Frank's Place",早年曾是政商名流鍾愛的餐廳。據說當年有一位穿藍色服裝的女士"The Blue Lady"是餐廳的常客,總在此地與她的外遇情人幽會,某個晚上意外地死在餐廳下方的海灘,而她的鬼魂至今一直留在這個餐廳,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層出,讓此地的鬼故事還被拍成了電視影集呢。沒想到這間餐廳還有如此浪漫的故事。想要體驗特殊現象的人,就得晚上來此用餐囉。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International TECHstyle Art Biennial 3 (ITAB)

International TECHstyle Art Biennial 3 (ITAB)目前正在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展出,這項結合當代科技與傳統編織的國際雙年展,第三度來到舊金山灣區,展出了36位來自不同國家創作者的39件精彩作品。大部分作品都運用著數位電腦織機、數位印刷、數位攝影、電腦針繡以及藉由電腦軟體來處理影像等等。展覽旨在呈現出科技工具如何協助創作著在探索和開展21世紀的織品藝術中,更進一步地表現出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視野。

立陶宛藝術家Danguole Brogiene的作品"Dawn",用細緻的絲線獨創的技法編織出曙光乍現時,天色從昏暗轉變為瑰麗的晨曦之景,美妙的色彩層次呈現出了舊能量轉變為新生命之剎那神采,讓這件織品也在傳統形式的框架中展現出新的氣息。

美國藝術家Janice Lessman-Moss的作品則精妙地運用數位電腦織機,織出了複雜交錯的圓弧形,創造出曼妙幻變的擴張和凝縮的動勢力能。它的畫面平坦但是線條的層次與無止境的律動張力,建構出了一種抽象的深度與無形卻豐厚的空間感,如同那看不透的雲層。這些似乎飄盪在虛空中的線條畫面,又被一片手工製出的毛氈圍襯住。毛氈飽滿的色面和扎實質感與虛空的內部場域形成了對比,也因而更加烘托出了錯綜圖紋形制之巧妙匯萃與蘊涵。這也就是藝術創作的獨特視野與表現技巧的完美結合。

很高興在這項展覽中再度看到台南藝術大學的黃文英老師的作品"Searching",文英研究電腦織機多年而且教學與創作並進,總是不懈怠地提呈出新的思維與作品。這件作品是"光系列"之一,畫面乍看只是隱晦深暗的抽象圖(上圖),觀者必須用手電筒照射畫面,藉由光來探尋,才會看到潛藏著的真實圖象隱約地顯現出來(下圖),因為那潛藏的圖象是用具有反光效果的紗線織作的。這件作品確實是別具巧思,用心地在"編織"中融入了當代科技的媒介元素與思維。作者藉此作品來探尋那往往隱藏著的"真實",而"真實"難尋,總是得抽絲剝繭才會一點一滴慢慢地被披露出來。這幾件作品倒也貼切地陳述出了"科技風格"的編織藝術之時代風貌。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Purdue University

8月15日我們離開芝加哥開車往南到印第安納州,中午在Gary附近餐廳午餐,抵達Purdue University所在的West Lafayette已經3點。Check-in飯店後便開車到學校逛逛,然後到Target去購買住校所需要的物品,要買的東西還真不少呢。Albert因為入住登記晚了,必須等到17日上午才能到宿舍報到。16日我們就在West Lafayette附近逛逛,繼續添購物品也認識環境。覺得這個中部小鎮很安靜,雖然沒有什麼特色卻仍然很便利,在15分鐘的車程內有Target, Walmart, Best Buy, shopping mall,以及各式餐廳和飯店等。在美國的生活機能方面,應該到那裏都差不多。

這幾天天氣都是陰雨微涼,週六晚上的電視新聞報導了Purdue University新生開始報到,還訪問了警察。週日上午到學校報到,發覺校園路上都是警察在維持交通,(但是並沒有那麼多人車同時入校,)大概此地沒有什麼事讓警察忙,所以Purdue的新生報到成為了此地的大事。

Albert的宿舍在"Earhart",我們的車一靠近宿舍,便有學生義工前來告訴我們在何處停車卸貨,並且帶Albert進去報到。停車後還有一群學生義工過來幫忙搬東西送到Albert的宿舍#632,學校真是用心安排得很週到。Albert的室友是從印度第一次來到美國的學生Ayush,他一個人搭了15小時的飛機到芝加哥,再從芝加哥的O'Hare Airport搭Shuttle bus到學校要3小時,前後總共要20小時吧。Ayush說Purdue在印度蠻有名的,他能夠來美國留學應該也是不容易。

Albert住的這層樓都是主修電腦的學生,因為他們有申請Learning Community,如此大家也就能夠在學業上有更多的互動和討論。現在才發覺Albert的社交能力還不錯,會主動跟隔壁房間的同學打招呼、自我介紹,很快大家就聊起來,中午他們一伙人便一同到樓下午餐。Albert似乎是從籠子裡放出來的小鳥,很開心地要開始自由地過自己的生活了,迫不及待地要離開父母的視線與懷抱。18歲算是大人了,而大學生活是人生中非常珍貴的一個階段,希望Albert在四年大學中好好地學習也快樂地生活,享受年輕的時光但也建立起明確的人生準則和方向。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Chicago - Chicago

走過紐約再來到芝加哥,發覺芝加哥的城市景觀比紐約更迷人,宏偉高聳的建築櫛比鱗次而且開放空間足夠。市中心街道人潮不如紐約多與雜,也就更能讓人欣賞城市中古典與現代建築交匯的特色。密西根湖以及湖畔龐大的公園和綠地,就如同這個城市的肺,讓它充滿了清新的空氣與自然的生機。從湖畔觀看城市的容顏,在藍色的水與天的襯托之下,芝加哥的神采更昂然。

8月14日早上到自然科學博物館Field Museum參觀,因為它是此地代表性的博物館又位於密西根湖畔,正好可以親近湖畔景觀。這兩天的天氣都算不錯,美麗的陽光召喚著人倘佯草地漫遊湖畔。於是我們從南邊的museum campus沿著湖邊一路往北走,經過Buckingham Fountain再到千禧公園。發覺觀光客幾乎都在千禧公園遊玩,downtown-Chicago Loop的街道上倒覺得是當地人居多。週四晚上Jay Pritzker Pavilion有爵士和new music音樂會,於是我們仍然帶著晚餐去等待欣賞。當晚的人潮比週三的古典音樂會少多了,畢竟古典音樂是大家熟悉並且接受的,而能夠欣賞new music的人就多半是年輕人了。

音樂會後我們必須回到Field Museum的停車場,得走蠻長的路,也就一邊欣賞芝加哥城市充滿魅力的燈光夜景。這趟紐約和芝加哥之行對Albert來說,是上大學之前難得的藝術文化之旅,相信他也會覺得不虛此行。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The Windy City - Chicago

8月13日從紐約飛抵芝加哥,從北伊大研究所畢業至今,終於再度造訪睽違30年的芝加哥。這個位於密西根湖畔的大城市,是第三個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芝加哥因為位於密西根湖與美國中部大平原之間,城裏高樓大廈林立,風勢在高樓間流竄極為顯著,因而有風城(Windy City)之稱。

我們首先就到久仰的千禧公園(Millennium Park)參觀。建於2004年的千禧公園是密西根湖畔重要的文化、藝術、娛樂的中心,幅員廣大佔地約24.5英畝,有美麗的花園、數個巨型公共藝術、戶外音樂廳等。由英國藝術家Anish Kapoor創作的"Cloud Gate",是一件美妙的不銹鋼作品,如同蠶豆般的圓弧造形,映照出了週圍芝加哥城市建築的天際線、往來的人潮以及變化萬千的天光雲影,形同城市的縮影。

"Crown Fountain"是由西班牙藝術家Jaume Plensa所設計的兩個巨大矩型噴泉,水從頂上往矩形四面不間斷地流下,兩個矩形相對的面上交替投射出許多芝加哥居民的臉,觀看著在兩個噴泉之間嬉戲玩水的市民們,這就是公共藝術融入社區與民眾互動的意趣。中午Albert又找了一間啤酒餐廳"Haymarket Pub and Brewery"午餐,以便品味特別釀造的啤酒。我們搭公車過去,發覺並不是很遠,於是餐後走路回到千禧公園,再到旁邊的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參觀。

Art Institute的龐大收藏有30萬件之多,尤以大量精彩的印象派與美國藝術著稱。其中包括經典的美國藝術代表Grand Wood的「美國歌德式」(American Gothics);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Nighthawks); 畢卡索的「老吉他手」等。目前特展"Magritte: The Mystery of the Ordinary, 1926–1938",展出了約一百件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力特(René Magritte)的繪畫、拼貼、素描、攝影與物件等作品,美術館的特展室精心規劃的空間,完整地鋪陳出了藝術家無邊的想像力、探索與創發之心。作品展現出了日常物象的"非尋常"邏輯和面象,展覽題旨"Unthink"是要觀眾們不要以慣常的思考邏輯來觀看這些作品,因為超現實主義就是要超越我們所理解的"視覺性現實",於是運用著變型、錯置、轉換以及物象錯誤名稱等手法,挑戰常人的思維方式,引領觀者運用想像力走入另一片更寬廣的天地。

千禧公園內的風格獨具的戶外音樂廳Jay Pritzker Pavilion由Frank Gehry所設計,2004年開幕至今,每年暑假裏不間斷地舉辦著免費的音樂會,每週都有好幾場,我們很高興正逢其時,週三晚上6點半有古典音樂會,於是傍晚買了Chipotle當晚餐便趕緊去佔位子。這個音樂廳設計如同翻轉的風帆,覆蓋著如網狀般的鋼管,上面掛著擴音器,讓專業的音響效果得以佈滿全場。此地共有4000個座位,草地上還可以坐7000個座位,當晚真的坐滿了人。草地上的人們可以隨興地擺上小桌子和椅子,帶來食物與美酒,享受夕陽下和風中優美的古典音樂。芝加哥的市民很幸福吧。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紐約 - Ground Zero

紐約的曼哈頓地區可以分為上城(uptown, 指59街以北)、下城(lower Manhattan, 指23街或14街以南),中城(midtown, 指59街與23街之間)。週二我們從34街Penn Station出來準備往下城走之前,先到了旁邊著名的地標「帝國大廈」,因為我和Daddy以前都上去過了,於是幫Albert買票讓他自己到頂樓欣賞整個紐約的街景,畢竟難得來到此地呀,而旅行就是在增長見聞。帝國大廈一樓有間啤酒餐廳(Heartland Brewery & Rotisserie),Albert喜愛品嚐啤酒,如同發現寶一般地開心,中午我們當然就在此用餐,也品嚐了六種小杯的啤酒,讓身心都滿足後就可以開始走路了。

覺得紐約的上城比較高雅、中城熱鬧繁忙、下城則是浪漫的雅痞風,包括了格林威治村、小義大利、蘇荷區,更往南則有中國城、世貿中心、華爾街等。一路走就可以感受到街道上的風情氛圍的悄然轉變,許多各具特色的精品服飾店、名品設計店、畫廊、餐廳等等,讓欣賞櫥窗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當然Daddy和Albert都要陪著我逛畫廊,對Albert而言,真是少有的藝術體驗。

今天天氣陰雨綿綿,我們走到世貿大樓遺址Ground Zero - 9/11 Memorial & Museum時,雨勢陣陣絲絲切切。兩座巨大的紀念碑是兩座巨大的水池,龐大的水流從四方匯流入池內深陷的小四方型內,如同全世界哀悼的眼淚都傾注而入,當天的雨水更讓人覺得天人同悲。然而美國總是能夠奮力而為挺立再起,紀念館旁邊新建的世貿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共104層樓高達1776英呎,是美國最高的建築,又稱為"自由塔"。它象徵著美國堅毅不拔的精神,與尊崇自由的理念。而追思9/11悲劇的情緒,除了狂洩入地下以慰安息的靈魂,也將向上往高空散發而解脫重生。這座9/11紀念碑是一個充滿柔情與詩意的表徵。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紐約 - 紐約

紐約市是美國人口最多的都市,最近一百年來不僅在商業與金融方面影響全世界,在藝術上更具開創性先導的地位。二十年前在紐約市住了半年的經驗,今日回顧記憶猶新。週一與週二(8月11-12日)再訪紐約市,也為了讓Albert增廣見聞,認識一下這個美國最重要的大城市。

我們住在紐澤西的飯店再搭NJ Transit進城,在34街Penn Station下車後,便開始走路逛街。紐約市的棋盤式街道非常好逛,決定週一往uptown走,沿著第五、六大道經過紐約圖書館、洛克菲勒廣場、現代美術館、再到82街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的midtown實在是人車雜沓、擁擠喧鬧,週一的街上非常忙碌,有來自世界各國口音的人摩肩擦踵而過,當然遊客很多。

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十九與二十世紀藝術收藏一直是我的最愛,藝術史課本上的作品很多都可以在此看到,例如;畢卡索的立體派首件重要作品「亞維儂的少女」、馬諦斯的"Dance"、盧梭的"The Dream"、夏卡爾的"I and the Village"、雷捷的"Three Women"等等。從現代美術館出來,再走到大都會博物館時已經下午四點半,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必須擇要參觀。面對這些文化藝術的豐富寶藏,總讓人感嘆個人很渺小,但是人類的文明卻是非常地偉大。

從大都會博物館出來,我們穿過美麗的中央公園到第八大道,再走到72街去吃日本料理。這一天我們應該走了約7-8 mile (100條街)吧。坐下來晚餐時,我的雙腳真的非常酸痛,因為很久沒有走這麼多路。用餐後搭地鐵到時代廣場,覺得應該看看此地的燈光夜景,然而卻仍然覺得就是充滿了都市的吵雜零亂,或許因為我已經不年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