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時機,從Henry那裡還借到了以史坦貝克另外兩本小說:出版於1937年的"Of Mice and Men",以及出版於1939年的"The Grapes of Wrath"所拍攝的影片,另外還有一部"The Great Depression",一併觀賞。也因此再度省思了美國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社會狀況和人民生活的艱辛。尤其是當時在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因為乾旱以及沒有適當的水土保持措施,而引發了嚴重的沙塵暴(dust bowl),重災區如: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於是上百萬英畝的土地荒蕪,無數的家庭離鄉背井,千辛萬苦地遠走到了黃金海岸的加州,到農場作工勉強維生。"Of Mice and Men"與"The Grapes of Wrath"的故事,即深刻且寫實地呈現出當時的社會狀態與農民生活的艱困、不公平、無奈;揭示出甚至底層的平民農工都有著小小的夢想,卻無法與命運抗爭。對照今日美國社會的富足安樂,1930年代的美國真的是一個讓人無法想像的黑暗時代。
史坦貝克的文學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並且以洞察社會的自然寫實主義風格著稱於世。他以豐富的文字想像和哲思,紀錄了那個時代的社會情境,表露出他對土地的摯愛、對底層與弱勢人民生活的關注和同情,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雖然當時負面的聲浪也不小。史坦貝克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說中,提到「作家的職責在於說出,並且稱頌人類具有追尋心靈與精神之偉大的能力,還有勇氣、同情心、愛,以及在挫敗中的英勇。在對抗虛弱與絕望的無止境戰爭中,這些特質正是"希望"的鮮明旗幟。」史坦貝克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