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蔣勳 - 「捨得,捨不得」

讀書會上週日在會長芬娜家舉辦今年最後一次的討論會,談蔣勳的著作「捨得,捨不得」。蔣勳著作等身,是大家都非常景仰的作家、詩人、畫家、美學家、老師...。2004年推出的廣播節目「美的沈思」,在空中暢談文學和藝術,也廣受好評,粉絲無數。近年拜科技之賜得以從網路上再度聆聽,發覺在長途開車時專心聽蔣勳"談文說藝",真是美好之事。

蔣勳的近作「捨得,捨不得」,讀來如行雲流水,似乎信手拈來發抒著生活中的所見所思所悟,卻隨心地穿越古今中外的時空,融匯了詩詞書畫的悟道,於是字裡行間充滿了啟發人的哲思和意境。「捨得,捨不得」是蔣勳在無數次旅行中,讀經、抄經、以及和金剛經相伴的悟道。從張九齡的詩〈望月懷遠〉中的一個句子 -- 滅燭憐光滿,他慨然發覺原來「光」最美的形容詠嘆竟然是「滿」這個字。然而光的豐富飽滿,必須在黑暗中、在虛空中、在「無」中展現其浩瀚的光采,而那種浩瀚是「無量、無數、無邊」。所以人只有在捨棄了捨不得之種種掛礙後,生命的純粹光采才會豁然流瀉吧。人生中必然有無奈、遺憾、悵惘,能夠解脫執著,懂得接受遺憾,也就是圓滿的開始。蔣勳如是提醒著我們。他說「解脫了愛憎喜怒,解脫了自己分別好壞的執著,生命自然處處都是喜悅歡欣。」可不是嗎!蘇東坡一生雖然坎坷,卻如是悟道,而得以自由隨心地創作,他的生命也就「無入而不自得了。」因此蘇東坡留下了無數傳頌千年的詩詞,以及家喻戶曉的平實名句。那種情感上的共鳴,古今相通。

書中提到「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觀照層面。蔣勳說肉眼見一樹,天眼見林。從肉眼單一「視角」擴大到天眼的「視野」,可以對照之於中國山水畫的深、高、遠之多點透視繪畫觀。「慧眼」則是思維的導入,「法眼」是能夠看破肉身的幻相。那麼「佛眼」所看到的就是事物的本相;如來眼中看到的恆河之沙,也還是眾生看到的沙。蔣勳在此特別談到莫內和印象派繪畫的視覺革命,映現出了這五種觀照層次的演變。莫內到了晚年眼盲仍然作畫不斷,樂聖貝多芬耳聾仍然創作出了偉大的樂章,古奧圖曼帝國的宮廷細密畫畫師,刺瞎雙目仍然畫出最精彩的細密畫。似乎肉眼的視覺、聽覺關閉了,心靈的眼睛才開啟。蔣勳說「是不是因為不看肉眼所見,不執著肉眼所見,反而有天眼、慧眼的開闊,也才有法眼、佛眼的靜定寬容。」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麼就該放下一切執念,活在當下。因為人生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而我們還應該把平凡生活踏實的規律當作日日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