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又是歲末感恩的時節

歲末年終總是充滿了節慶的歡樂氛圍。在孩子們最喜歡的萬聖節"Trick or Treat"的裝扮捉狹之樂後,是代表秋末豐收的感恩節,大大小小可愛的南瓜隨處可見。在滿樹的紅色、橘色、黃色葉子的逐漸飄落中,時序便邁入了冷冷的冬天。而冷冬裡最溫馨的聖誕節,讓家家戶戶在室內豎起了璀璨的耶誕樹,也在戶外點亮了美麗的燈飾。讓漆黑的夜晚幻變出了華麗的神采,讓人心也溫熱起來。在這個時節裡,晚上開車走過會有種特別的感動,似乎人與人之間有種無形的連繫與呼應,在廣大的空間中串聯著,讓冷冷的空氣中也流溢著看不見的溫情。

~~ 季節的遞換,在花開葉落之間。時間的走過,在日出日落的輪轉。歲月的豐美,在感恩之心的領悟中。~~

感恩一年的走過,感恩一年的身心成長與體驗,感恩親友們的相伴扶持。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亞洲藝術博物館 - 張大千畫展

近日風雨連綿,算是加州典型的冬季吧。週六難得地無雨,便與Daddy到舊金山走走。天空雖然是灰色的,倒還清亮,已經讓人覺得身心都暢快些了。我們前往今年9月才盛大開幕的Chase Center逛逛。這個多功能室內體育館,有容納一萬八千人的座位,是北加州人的驕傲--金州勇士職業籃球隊(Warriors)的主場地。勇士隊風靡萬人的Stephen Curry,也是我喜愛的籃球好手,目前受傷要休息一陣子,於是勇士隊近來的戰績也就失色許多了,真可惜。

來到舊金山當然要去看看藝術展覽,於是前往亞洲藝術博物館看剛開幕不久的張大千展覽。這項展覽規模不大,以張大千(1899-1983)居住在加州時期(1967-77)的作品為重點。張大千生於藝術世家,從小習畫也臨摹大師作品,深受畫風獨特的大師石濤(1642-1707年)和八大山人(1626-1705年)影響。1940年前往敦煌臨摹歷代佛教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讓他傳統繪畫之功力更為精深。1949年離開大陸後,曾居住過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加州,最後定居並逝世於台灣。

張大千總是身穿長袍,留著長鬚,散發著傳統中國文人藝術家的氣質。他不僅是繪畫大師,也是鑑賞家、收藏家和旅行家。1956年還曾與畢卡索會面,豐富的東西方閱歷,讓他勇於創新畫風多變,創作量極高,每年創作近五百幅。不論精巧細緻的肖像畫,傳統水墨畫或肆意揮灑的潑墨風景畫,已然豎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尤其色彩絢麗的潑墨風景畫,從物象、抽象、心象到無象,讓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元素和神采融匯並進,極受收藏家的青睞。這項展覽讓人們小窺其藝術的風貌。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馬蹄灣

距離羚羊峽谷約15分鐘車程的馬蹄灣(Horseshoe Bend)也是一個必訪的景點。這個地理奇景是流經數州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在Glen Canyon Dam與Lake Powell的下游所切割形成的馬蹄型彎曲。著名的大峽谷也是科羅拉多河在百萬年間雕鑿出來的。

從馬蹄灣停車場步行約1.2公里,到了景點邊緣往下看,才會發現這個從地面切割開來的壯麗奇景。當天天氣晴朗,馬蹄灣碧綠的水面映照著天上的白雲,環抱著中央的巨石脈,顯得雄渾寧靜。

周圍遊客所在的陡峭山崖海拔有4200英尺,而科羅拉多河海拔3200英尺,所以形成了相對落差1000英尺的懸崖峭壁,往下看時真讓人心驚。這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又一項傑作,雖然沒有大峽谷的龐大宏偉奇峻,此地黃紅色層次砂岩疊次的地貌與峭壁,仍顯瑰麗壯碩且震撼人。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羚羊峽谷

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方的納瓦荷(Navajo)原住民保護區的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著名的攝影景點。對羚羊峽谷仰慕已久,這趟旅行就是以這個景點為主要目的地,也早早在網站上訂好了11月27日中午12點45分的Lower Antelope Tour,因為Upper Antelope Tour根本訂不到。

下羚羊峽谷位於地下,遠遠地看不見在哪裡。由原住民導遊帶領大家從停車區徒步走一小段路到峽谷入口,才看到和地面同高的小小入口處。遊客們必須要爬僅一人寬的金屬樓梯深入到地下50公尺,谷底彎曲狹窄,V型峽谷風貌屬於拱狀的螺旋狀岩石。

導遊說下羚羊峽谷比上羚羊峽谷路途長約100公尺,此地螺旋狀岩石由層次疊聚柔軟的砂岩組成,砂岩的層次細紋即說明了它的年齡。百萬年來因暴洪與風蝕,形成了今日瑰麗炫爛的風貌。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有說不出的迷人神采。導遊更是有經驗的拍照高手,為大家選景拍照。她看到Albert的iPhone 11,馬上說要用最好的手機為我們拍照。iPhone 11的照相功能的確是棒,Albert拍出來的照片也是張張精彩細緻。讓我們除了難得的體驗外,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記憶。


Zion National Park

11月25日近中午我們從拉斯維加斯開車走15號公路,前往位於猶他州西南部Springdale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開Tesla旅遊最重要的就是找沿路上的Tesla Supercharger,還要留意車子的電量剩多少。在google地圖上看,可以發覺Tesla很用心,Supercharger滿佈全國主要路徑,所以真的不必擔心。我們在下午兩點多到了St. George附近的Tesla Supercharger停車充電,順便吃午餐。當時下著雨很冷,就知道要進入山區了。而後又開了一個小時車才抵達Springdale的旅館休息,以便隔天活動。傍晚雨停了,天上出現了美麗的雙彩虹,鑲崁在極具特色的山岩上,然後在冷冷的空氣中慢慢地消失。

11月26日雖然還是很冷,但是陽光普照天氣非常好。前往錫安國家公園時,本來打算自己開車到各個景點,卻發現主要的Scenic Drive,私人車不能通行,只能搭公園的Shuttle。但是停車也很難,最後我們只能停在蠻遠的路邊,再走路到Shuttle的車站搭車。當然再遠走路都不是問題,因為可以欣賞沿路的景觀。錫安國家公園最著名的錫安峽谷有24公里長,最深處有800公里深。舉目可見的多層次岩壁呈現出紅色與黃褐色的納瓦荷砂岩(Navajo Sandstone),為Virgin River北支流穿越切割,形成了高聳的岩塔,景觀宏偉。可惜的是手機照相無法真正地捕捉下大自然令人驚嘆的風貌。我們搭乘Shuttle到最遠的Temple of Sinawava,輕鬆地走河邊步道。走到步道盡頭,就看到有人全副武裝地去涉水,要繼續前進探訪水源深處的美景。此外這個公園也是攀岩的熱門地點,無數巨大的岩壁可以滿足探險者挑戰大自然的慾望和勇氣。

離開Scenic Drive往9號公路走,道路崎嶇蜿蜒而景觀地貌豐富奇特,經過一段穿過山岩的隧道後,還陸續看到了棋盤式的山岩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只能停車觀望,因為要繼續開車前往亞利桑那州的Page小鎮。

這個令人驚豔的峽谷,最早在1858年由摩門教徒發現,而後錫安國家公園於1919年成立,今日已經是全美國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第四名,沒想到還超越了著名的黃石公園和優勝美地公園呢。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年輕人的最愛 - Tesla

年輕人注重環保和時尚,電動車就是必然的選擇,其中當然又以Tesla最受矚目。Albert也不例外。大學畢業工作了一年後,他覺得在Palo Alto租屋實在很貴,錢只是如流水而去,用租金來買車才划算。於是在9月22日買了夢想中的Model 3,很開心地開車上下班。10月底退掉租屋搬回家住。年輕人花錢是不眨眼的,他倒是忍了一年,存了點錢才實現夢想。現在有了一個大玩具Tesla。Tesla流線型設計的確簡潔美觀吸睛,在馬路上總會引人矚目。最近越來越多Tesla的車影穿梭在車流中,我也總要多看幾眼呢。現在我們家也有了一輛Tesla,於是在感恩節假期安排了一趟自駕旅遊,讓我們兩老體會一下Tesla的風采。

11月23日上完中文學校的課,我們就從家裡出發前往住在Irvine的Diana家住一晚,隔天再前往拉斯維加斯。今天天氣非常好,陽光不可思義的燦爛和溫暖。南下一路上高速公路兩旁枯草覆蓋的廣闊的大地,呈現一片耀眼的金黃色,綿延百里,恍然有種另類的美。人稱”Golden State”的加州,現在不再是因為有”黃金”,而是因為乾旱的枯草。真是天地變遷,不可同日而語。

Albert說Tesla是最安全的車,因為無引擎,下面是電池,底盤低行車安穩無聲,駕駛座視線開闊,而且座位寬敞。加上自動駕駛功能和電腦螢幕等,讓開車更為輕鬆便捷安全。的確,開Tesla真過癮!對咱們老一輩而言,開我那年齡11歲的Camry就好了,只要有車代步就夠了呀。Tesla代表的是年輕人的理念與生活風格!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豐美絢麗的秋菊

真是入秋了,印地安夏天也已過去,寒氣日日增。上週末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在Quinlan Community Center舉辦,讓許多愛菊的人士展出他們精心培育的菊花,爭彩鬥豔,美不勝收。讓人覺得秋天真是豐美燦爛溫馨感恩的季節。

自古詩人多詠菊,尤其陶淵明詩中出現最多的植物名稱就是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陶淵明。因為「菊花知我心」,讓陶淵明一生愛菊,更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菊代表著詩人「清風高潔」的品格。

歷代詩人對菊有著不同的情懷,也讓我們得以在他們的詩詞中倘佯與感悟。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宋·蘇軾《趙昌寒菊》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贈劉景文》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李師廣《菊韻》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豐收的季節

我們家後院的果樹挺爭氣的,除了整年都有檸檬,五、六月份還有紅色的李子,七、八月有桃子、無花果,十月份有柿子;番茄則從暑假一直到現在還有。

每天早上喝一杯溫蜂蜜檸檬水,讓沈睡一晚乾渴的身體頓覺舒爽,也喚醒了全身的細胞,可以開始一天的活動。夏天裡的紅色李子,圓潤鮮豔又甜美多汁,是金黃色陽光盛暑裡美麗的搭配,也成為了分享朋友們的好禮物。桃子樹種了三、四年,今年終於結了許多果子,但是我們還來不及收成,就全被松鼠吃光了。松鼠真是毫不客氣。我們的無花果雖然不算太多,深紫色飽滿的果子分批地成熟,自己還是來不及吃,也都要分送朋友們。

十月裡柿子大豐收,只有一棵樹就結了數百粒柿子。每天都看到松鼠在後院裡,來來回回、上上下下流竄在樹枝間。陸續成熟的柿子,當然也陸續地被松鼠啃得面目全非。幸好柿子實在是太多了,朋友們來家裡幫忙摘果子,也前前後後地裝了六大紙箱還有好幾個塑膠袋,只能到處送人了。柿子樹上還有一些摘不到的就留給松鼠過冬吧。這幾天三不五時地還看到松鼠在後院奔竄,甚至跑到花圃逛逛,似乎還在找東西吃。只能說,加州的松鼠真是幸福呀!整年裡有吃不完的水果。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畢飛宇的小說《推拿》

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畢飛宇所著的《推拿》,近十八萬字的小說,敘述著推拿店裡一群盲人的生活與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一部非常難得而且精彩的著作,也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描寫盲人的小說。盲人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似乎又與我們常人很近。畢飛宇對盲人的心理、個性、情感、責任、尊嚴等的思索與剖析陳述,實在是不可思議的細緻、深刻而且感人,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望向另一個世界的窗,望向人性共通卻又最不為人知的隱秘角落。

盲人有先天與後天兩種。推拿店老闆沙宗明是先天的盲人,很會讀書也自視甚高。帥哥小馬則是後天失明。對健全人來說「還有一個白天與黑夜的區別,但是...盲人沒有—他們在時間的外面。...天從來就沒有亮過,反過來說,天從來就沒有黑過。...盲人的自尊心是雄渾的,骨子裡瞧不起傾訴...」所以盲人通常是沉默的。但是「先天的盲人...沉默與生俱來,...後天的盲人不一樣了,他們經歷過兩個世界...」要通過一個煉獄,然後在烈火中重生,「當他再生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誰...後天盲人的沉默才更像沉默。彷彿沒有內容,其實容納了太多的呼天搶地和艱苦卓絕...在涅槃之後,他直接抵達了滄桑。」因此「盲人的自尊心是駭人的」、他們的「不安全感是會咬人的」、「盲人最大的障礙不是視力,而是勇氣」。作者的文字功力與對盲人心境的誠摯感悟,實在無與倫比。

當推拿師們從客人口中得知,他們之中具有音樂天賦的都紅是位美女時,眾人「彷彿是受到了驚嚇...但是一點都不嫉妒」。對盲人而言,到底「什麼是“美”?...“美”不是用的,它是需要懂的。」博學的沙復明記得書本上或詩詞中讀過,但是他仍然不懂。因為盲人需要依靠著“別人”的判斷,他們心中只能有"假設"。然而「“美”有力量。它擁有無可比擬的凝聚力。」於是沙復明無法自拔地陷入了「妖言惑眾的、騙局一般的“美”」的誘惑,私戀著都紅。對他而言, “美”是災難。

盲人當然有著不同的個性、夢想與憧憬。王大夫與小孔、金嫣和泰来這兩對情人,戀愛的心情、思緒與風格,因不同的人格特質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通常「盲人的戀愛常態是鬧中取靜...依偎靜坐...手拉著手,守候在一起。」王大夫與小孔的戀愛是"收著、斂著、控制著"。金嫣則把"戀愛搞得嘩啦啦"誇張了,她還對婚禮充滿了絕對的憧憬。作者對女人心思的描述細緻綿密,敏感糾結的情感穿流文中。難怪畢飛宇被讚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

畢飛宇的撰寫手法經常運用許多的疊字句形容詞,讓人物的思維或情感,在文字的疊砌鋪陳中,從四面八方極盡地表述,也因此推高了書中文字的意境,讓陳述的畫面或思緒更鮮明的躍現在讀者的腦海中。《推拿》的故事簡單明瞭,每個人物循序出場都同等的重要。作者讓盲人們心中波濤般起伏的思維,從他們安靜、規律、黑暗的軀體,盡情地綻放流露。作者對人性鉅細靡遺又入木三分的詮釋,讓讀者自然地融入了書中人物的生命體驗,與之一同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畢飛宇寫作的"推拿"功夫令人讚佩。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在地藝術 - "人孔蓋"的圖案

通常旅遊各地時,除了欣賞美麗的山水景觀、宏偉的古今建築、或探訪當地人文風采外,我常常也會低頭看看路面上的"人孔蓋"。人孔蓋可以說是城市通往地下世界的出入口;那個地下的世界是汙水道、雨水道、瓦斯管線、電線等等佈設的空間,是一般人不會想也沒必要接觸的世界。但是,人孔蓋卻是我們行走在路上經常不留意就踩踏過的。

據說最古老的人孔蓋是在義大利的龐貝遺跡,而日本更有著繁多美麗且充滿文化風采的人孔蓋,是人們旅遊時特別要留心觀賞的;日本還印製人孔蓋圖片卡讓人們收集呢。日本的人孔蓋圖案也有許多專書介紹,真的成為了"在地"藝術。總之,不同的城市裡的人孔蓋當然會有不同的圖案型制,於是整理了北歐旅遊時拍下的人孔蓋,在此分享。

Copenhagen
Copenhagen
Oslo
Oslo
St. Petersburg
St. Petersburg                                       Stockholm
Tallinn
Tallinn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Tanabe Chikuunsai IV: Connection

竹編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人類開始定居生活時期便出現了。為了人們生活所需,傳統竹編自然用在於器與物的製作,以實用的功能性為主,進而以精湛的手藝編織出各種具裝飾性的美麗紋樣。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竹編的技法雖然如舊,但是型式與觀念卻持續不斷地在蛻變和轉型。工藝的素材與技法,不論是纖維、陶瓷、木工、竹籐等等,到了當代創作者手中,都可以轉變為精緻藝術的創作表現。目前正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的"Tanabe Chikuunsai IV: Connection",即一項最佳範例。

日本藝術家Tanabe Chikuunsai IV(1973-)出生於竹藝世家,從小就展現出了藝術才華,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自然地承繼了家族精湛的竹藝,成為了Tanabe家族第四代的大師。他的代表性作品是有機造型的大型竹編裝置作品。例如:"Connection",在展覽現場創作出的交錯扭轉伸展,並且佔據了整個畫廊空間的巨大作品。現場創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與三位學徒在博物館展覽室工作了兩週才完成。

Chikuunsai IV的作品所使用的素材以虎竹為主,都是回收以前使用過的材料再作編製。他的技法細密而精煉,從傳統創發的作品具現出工藝與藝術的連結,傳統與現代的連結,自然與藝術的連結,也是他自己與家族的連結。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愛竹詠竹,重竹的清高、脫俗、逸氣,在風中會彎折卻柔而不斷等,這些形而上的意喻也隱然映現在此作品中。正如同作者在創作時除了必然的技術層面外,更潛心於"精神性"的探索。也在材料的重複使用中,表達自然的循環生生不息,人與自然更必須互依共存。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Facebook First Friday at San Jose Museum of Art

從2006年2月開始,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晚上,聖荷西市中心南一街附近的藝術步道(Art Walk),含括了沿路許多美術館、畫廊、藝術中心、音樂表演,全部開放免費參觀,還有街頭市集和攤販等,是大眾忙碌一週後休閒的好去處。8月2日(週五)下班後,便與Daddy到聖荷西美術館參觀。目前灣區科技公司Facebook與聖荷西美術館合作,贊助該館每月這場週五晚上開館,免費參觀的相關活動至2020年2月。進入館內,發覺都是年輕人或帶著小孩的年輕父母,可能都是附近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吧。大廳裡有樂團演奏著輕快的樂曲,旁邊有酒吧台,中間有座椅,讓人們得以愜意地談天交流或穿梭在展覽室。

聖荷西美術館今年歡慶50週年,一樓展覽室展出著"Beta Space: Pae White"的大型裝置展。這位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擅長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創作出跨越既定界域的作品,改變人們觀賞時的體驗和思維。作品"Foreverago" (2017),運用數位織機織出的長幅織錦,架構出了127英尺長蜿蜒的牆面。看似混雜的布面圖案呈顯出了各種昆蟲植物。兩面都可以觀賞的織錦,成為了柔軟曲折的牆,讓人們遊走其中會覺得為其具象又抽象的情境所包容著。

Catherine Wagner的大型裝置作品"Pomegranate Wall"(2000),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件作品匯聚著無數小影像,乃作者深刻又廣泛地觀察物種中,用實驗室MRI機器所拍攝下來的有機物象、細胞紋樣等等,再整合鋪陳出如同密碼般的龐大檔案庫,紀錄著生命的奧秘,或企圖解碼生命的訊息。近距離地細看,一個個小小的視覺圖象更如同幻化著的美麗抽象圖,不斷地演變著,如同生命也將不斷地演化延續下去。

美術館二樓展出著"Rina Banerjee: Make Me a Summary of the World",展出著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二十年來的許多件大型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Banerjee是一位不可思議的物件收集者,更擅長於運用收集自世界各地的物件:非洲部落的珠寶、各色羽毛、貝殼、編織、紗線、電燈泡、鐵架等等,創作出令人莞爾,又嘆為觀止的雕塑與裝置作品。作品主題雖然嚴肅地環繞在:移民和身份、殖民主義的持久影響及其與全球化的關係、女性主義以及氣候變化,每件作品在看似荒謬的素材組構中,卻再現出了充滿奇趣、似乎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物象,讓觀者的想像力必須隨之躍騰與飛翔。Banerjee的作品曾在2000年的 Whitney Biennial,以及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Threads: weaving humanity

在Saratoga山上的Montalvo Arts Center在暑假裡規劃了許多藝術展演活動、繪畫研習、夜晚電影欣賞、午餐會、調酒研習、兒童夏令營,當然還有音樂會等。夏天白晝長,晚上9點左右才天黑,於是藝術中心在晚上6-9點舉辦活動,倒是舒適宜人的時段。

Caravan by Hellen Ascoli
上週五(7月19日)晚上Montalvo舉辦了"Threads: weaving humanity"的開展活動。我下了班便與Daddy前往West Valley College停車場,準備搭Montalvo的免費shuttle bus上山。6點左右到那裡,就看到排隊等車的人龍,才一會兒,在我們後面就又排了很長的隊伍,大人小孩都有,可見得Montalvo的粉絲很多,因為他們的活動都是讓全家人可以共同參與的。約10分鐘車程即抵達藝術中心,現場已經有許多參觀的人遊走在廣大的草坪上,與藝術邂逅和互動,現場活動包括:鉤打和針縫攤位、非洲鼓、日本太鼓、中國舞蹈等等。

A Common Thread
"Threads: weaving humanity"是一項運用紗線、織品素材以及針縫、鉤打等技法創作的戶外展覽,改變了傳統纖維素才作品都是在室內展覽的慣例,讓這些作品在自然環境的開放空間中,接受陽光風霜雨露等的照撫,凸顯出其脆弱性與韌性,喻示著人性的相同處境,提供人們與之互動、對話進而思索的機會。這項展覽只有四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是Sudnya Shroff的作品"A Common Thread",作者用彩虹色系的紗線架構出了跨越在樹林間的美麗彩虹,草地上還佈滿了許多用紗線鉤打出來的各色花卉,讓手工創作與自然野地融匯一體。它交織出的虹光麗色,讓人心也充滿了希望,煥映出了美麗的夢想。這件作品也吸引了最多人在旁邊拍照。

晚上7點45分在大草坪上還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表演大匯演:非洲鼓、日本太鼓、印地安舞蹈、中國彩帶舞等等。當時天色仍亮,雖然微寒,所有觀眾們都坐在草坪上觀看表演,享受週五晚上的戶外表演,不亦樂乎。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Clay & Glass Festival 2019

Palo Alto 一年一度的陶瓷與玻璃藝術節,這個週末在Palo Alto Art Center室內與戶外草坪舉行 。晴朗的陽光下徐徐微風輕拂著,讓人們悠然閒適地穿梭在一個個的藝術攤位,欣賞陶瓷與玻璃創作者們的作品。無數的攤位的作品都蠻眼熟的,在別的藝術節看過吧。這倒也不錯,表示這些創作者還能夠持續所熱愛的創作並且生存下來,也是可喜。


記得幾年前在中半島的某個藝術節買了一個馬克杯,是Barbara Glynn Prodaniuk的作品,這次再看到倍覺親切。她的作品充滿了自然的意趣,尤其是鳥和植物的造型和樹皮紋案,簡單的線條勾繪,純稚真切。


Marge Margulies的作品則是以花卉為主題,大大小小花瓣外型的陶瓷碗盤,疊置在一起成為了一朵朵的花卉,型如多花瓣的富麗牡丹,或優雅的茶花,或飽滿的朝鮮薊等,既美觀又實用。

Iver Hennig的陶塑充滿了想像力與趣味,看似由機械零件所組構成的雕塑,其實是用陶土將人型與物像巧妙地結合。在許多細節的處理中,又讓物像呈顯出人的各種情緒,有童趣也有超現實的味道。

Palo Alto 陶瓷與玻璃藝術節至今已經是第二十七屆,這次有超過一百三十位評選出來的參展者,作品當然琳瑯滿目。許多的玻璃作品在陽光下炫麗耀眼,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陶瓷作品的樸質素材。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歡慶 4th of July

今年7月4 日是我們定居聖荷西滿十一年的日子,每年國慶璀璨的煙火對我們家而言,也就有了雙重意義,即慶祝美國這個涵容各族裔的偉大國家的243歲生日,也歡慶我們家來到美國新生活的11週年。日子真的過得很快,Albert小學畢業來到美國,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快一年了。人生的階段一晃眼就如此地走過,平安健康順利,就讓我衷心感恩。黑夜裡國慶美麗的煙火帶給了人們莫大的喜悅、無數的夢想、無窮的希望。感覺上渺小的生命也會因此充滿了無可比擬的能量,必定綻放光采。讓我就如此懷抱著夢想和希望,自我鼓舞,踏穩腳步繼續前進。

7月5日與Daddy去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登山健行。這個紅木公園距離聖荷西約一個小時的車程,走9號接236號公路蜿蜒上山。山路真的是千迴百轉,還好Daddy是從台灣來的,開車技術高超,再彎曲的路也不怕 。而一路上林蔭滿布,讓夏日的豔陽也暑氣大減,開車就不覺得辛苦了。

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有81英里的健行步道,海拔最高有2000英呎。我們來回走了8.5英里,高高低低的路徑蠻累人的。還好有高大的紅木森林提供了龐大的樹蔭,讓人走在步道上覺得身心舒暢,雖然微汗卻一點也不熱。走在原始的林蔭步道,還要隨時尋找正確路徑,要踏穩腳步小心地走,而且下山容易上山就難。讓人深深體會到一步一腳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累也沒有人可以替你走,休息一下喘口氣就要繼續前行。人生不也是一樣,每一段路程都有不同的風景,欣賞或探究風景之際,我們還要踏穩腳步地走下去。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維京人的故鄉 - 奧斯陸

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奧斯陸是郵輪停靠的最後一站。北歐文化中很獨特的一個篇章是維京人時期(Viking,  789-1066),維京人驍勇善戰,是航海探險家也是海盜,三百年間橫行各地,足跡遍及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在西元1000年左右來到了美洲大陸,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500年。

奧斯陸有座「維京船博物館」,自然是遊客們必訪之地。博物館裡展陳著三艘有千年歷史,保存得很好的木造維京船。它們都是陪葬船,約一百年前才被挖掘出土。船身線條優雅還有細緻的雕刻,另外還有各種木雕文物和生活用品。讓人們遙想維京人當年霸氣橫行的盛況外,也欣賞他們的精采工藝。

維格朗雕塑公園(Vigeland Sculpture Park)幅員廣大占地約50公頃,整個園區的設計與展陳的雕塑都是Gustav Vigeland (1869–1943)所精心創作的,共耗費20餘年才完成。公園裡涵蓋著兩百餘件大理石和銅雕作品,例如:生死柱(The Monolith) and The Wheel of Life;主題環繞著生命的循環和人的一生。以"人體"為主要造形表現,於是也就更能夠與大眾溝通,產生共鳴。

郵輪之旅到各個城市的遊覽,真的只能匆匆走過做重點觀賞,以後應該找時間再作深度地探訪。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曾經分裂的城市 - 柏林

德國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柏林,是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最早創立於1237年,所以也是個歷史長遠的古城。最著名的一段近代歷史應該就是納粹德國時期,以及1936年在柏林舉辦第16屆奧運會。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期間,這個城市分裂為東柏林和西柏林,1961年東德建立起了柏林圍牆,阻斷人民進入西柏林,直到1990年柏林圍牆拆除,兩德統一。所以柏林這個城市是德國近代史上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線。

夏洛滕堡宮(Charlottenburg Palace)是柏林現存最大的宮殿,乃菲德烈一世為他的皇后Sophie Charlotte所建造的。目前是博物館,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這棟巴洛克宮殿建築更顯得壯觀美麗。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有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位於東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線上,因此曾經成為德國分裂、歐洲分裂和冷戰的象徵。今日也是柏林的象徵,以及德國國家統一的象徵標誌。
浩劫紀念碑(Holocaust Memorial)是大型的抽象雕塑裝置,為紀念二次大戰期間受害的猶太人所建造的,完成於2005年。這片占地一萬九千平方公尺的斜坡上,安放了2711塊矩形混凝土板塊,以高低不同的大小陳列,製造出視覺上與心靈上的晃動不安,龐大的場域流露著纏擾不定的氛圍。它呈現著秩序卻又因為人為因素而失去穩定規律的狀態。這件作品應該會讓德國人好好省思,也讓世人記取戰爭帶來的傷痛。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中世紀古城 - 塔林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最早在1154年就被紀錄在世界地圖中。位於波羅地海芬蘭灣南邊,與赫爾辛基相距80公里隔海相望,又在聖彼得堡與斯德哥爾摩的正中間,戰略位置重要,曾被丹麥、瑞典和俄羅斯統治過,1991年才宣告獨立。塔林老城幸運地未遭受到戰爭的破壞,保留著中世紀蜿蜒的鵝卵石街道、古城牆、層疊的紅瓦頂等等,在1997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內。

我們的導遊是一位個子高大講著北京腔國語的愛沙尼亞人,曾在北京住過7年。我們首先去參觀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這座有著洋蔥頭圓頂的俄羅斯東正教堂,興建於1900年,標誌著俄羅斯的統治,所以愛沙尼亞人是很不喜歡也不進去這座教堂的。然而塔林有38%人口是俄羅斯人。講到此地的歷史滄桑時,導遊的言語不卑不亢,卻充滿了愛國情操。導遊說他會說俄國話但是不跟此地的俄國人說。

塔林這個古城典雅秀麗,雖然天空陰霾微雨,卻絲毫不減其歷史的神采和深厚的文化底韻。漫步在鵝卵石街道上,可以悠閒地懷想著此地中世紀的浪漫情調。我們從上城的貴族、使館區,走到下城包括市政廳廣場、市鎮城牆和高塔等地。位於廣場上的市政廳是北歐唯一的哥德式建築市政廳,也是波羅的海國家和斯堪地那維亞最古老的市政廳。附近還有一間老藥局Town Hall Pharmacy,據說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藥局。

丹麥國王庭院(Danish King's Garden)仍然保留著大片的磚造城牆,可見當時氣勢。在小巧美麗的花園裡有數個沒有臉的僧侶銅像,是2012年才特別設置的,以紀念過去丹麥的統治。

儘管塔林的歷史命運多舛,外來政權帶來許多戰火,愛沙尼亞人民仍然努力地保留下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本質,驕傲地讓這個數百年歷史的老城成為人們旅途中難忘的地點。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歷史之都 - 聖彼得堡 II

聖以撒主教座堂(St. Isaac's Cathedral)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由17根圓柱支撐的金色圓頂高達101.5公尺。這棟新古典主義建築共花了40年時間建造,從1818年到1858年才完成。外觀典雅大氣,四面都有粗大花崗岩圓柱,托起雕有聖經故事的山牆楣飾。內部高挑的空間,則佈滿細緻的馬賽克聖像壁畫、金色雕塑、大理石柱等,極為華麗莊嚴。

基督喋血大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是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父親在此地被暗殺死亡而興建的教堂。建築風格迥異於聖彼得堡的其他建築,有著中世紀俄羅斯建築的洋蔥頭頂,上面有亮麗的琺瑯色澤,建築面上繁複層次的裝飾、彩色的磁磚等,讓這個教堂看起來如同童話故事裡美麗的城堡。教堂內部栱形高聳的空間壁面上,以寶藍色為基調加上崁金的聖像壁畫,全部是由小塊馬賽克拼貼出來的,共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圖案,堪稱巧奪天工,曾被譽為「世界最大馬賽克教堂」。主要是因為此地冬天寒冷潮濕,一般壁畫容易毀壞,所以都改用馬賽克拼貼。

艾米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由凱瑟琳大帝創立於1764年,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河(Neva River)邊,佔據了整整一個街區的三層建築,規模宏大,共有6座建築物,主要是沙皇冬宮。博物館從1852年開始對外開放,250年來收藏已經近三百萬件,有一千個展覽廳,僅350個對外開放。它與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如此龐大的展品,我們當然只能走馬看花地匆匆遊過,其中令人矚目的有一座18世紀英國鐘錶師James Cox設計的精美金色孔雀鐘,每逢正點孔雀會開屏,於是許多人都圍觀拍照。

走過許多皇宮城堡後,覺得聖彼得堡的數個皇室建築真的就是氣勢恢弘、華麗壯觀、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璀璨氣派......,所有形容詞都可以用上了。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歷史之都 - 聖彼得堡

俄羅斯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是這次郵輪造訪的重點。聖彼得堡是俄羅斯西北邊的重要港口也是全國第二大的城市。由彼得大帝創立於1703年,1712-1918年間聖彼得堡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於是留下了璀璨豐厚的歷史文化資產,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

我們在5月25-26日有兩天的時間遊覽這個古都,導遊是講著標準北京腔國語的俄羅斯姑娘,國語流利的真讓人佩服。我們首先去體驗聖彼得堡著名的地鐵,從Sportivnaya站進,Admiralteyskaya站出。這段地鐵是聖彼得堡最深的車站,深入地下達85公尺。地鐵車站內部有著各式美麗的壁畫以及精彩而且華麗的裝飾。因為對俄羅斯而言,地鐵是屬於人民的地下皇宮,在地鐵站內保存與展陳的歷史和藝術完全是屬於"民享"的,所以也要精心地設計與裝飾。當然地鐵在戰爭時期也是防空避難之地。

聖彼得堡的教堂和皇宮建築宏偉龐大,裡外都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展現出大國的氣勢。聖彼得堡最古老的地標是彼得保羅大教堂(Peter and Paul Fortress & Cathedral)。這個東正教堂有著長方形建築、鐘塔等。金色針狀的頂部高達123公尺,上面有著聖彼得堡重要象徵 - 飛翔的天使。教堂內部有著精美的壁畫與金色璀璨的雕樑裝飾,這座教堂花了二十年時間建造,到1733年才完成。教堂裡還陳列著歷代君王的大理石棺,白靜無華。

有"俄羅斯凡爾賽"之稱的彼得夏宮(Peterhof Palace),占地廣大,涵蓋著64座自然噴泉、金色雕像、精心規劃的花園等,整個園區氣派而優雅。1717年彼得大帝拜訪了法國凡爾賽宮後下令建造這個龐大皇區,此地在1917年以前都是俄羅斯沙皇居住的皇宮。皇宮內部金碧輝煌極盡奢華,驗證著金色是皇室的代表也是最愛。如金箔設色、金色雕塑,還有繪畫、陶器、織錦、美麗的木質拚花地板,加上鏡子和玻璃,讓空間更顯擴展。其中有一間270平方公尺寬闊的大舞廳,真是華麗璀璨,古典而夢幻。

凱瑟琳宮(Catherine Palace)是彼得大帝送給第二任妻子凱瑟琳的夏宮,始建於1717年,1743年伊莉莎白女王加以擴建。這棟洛可可風格的建築中最著名的是琥珀宮,即用稀有珍貴的天然琥珀與黃金裝飾的房間,瑰麗奢華也盡展工匠的精湛手藝,曾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國佔領期間,琥珀宮被拆裝運回德國,二戰結束後,這稀世珍寶卻離奇失蹤。目前所見的琥珀宮是1979年重建的,因為琥珀的珍貴稀奇,該廳不准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