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加州中海岸之旅

今年聖誕節假期決定在前往住在Irvine的Diana家之前,順道走加州1號公路往南,一遊加州中部海岸。12月22日(週六)中午左右從家裡出發,走101往南接46號公路再轉入加州1號公路。這個週末是陰雨綿綿的日子,只能期望雨勢不要太大。Albert在暑假裡拿到開車的driving permit,平常已經開始練習駕車上路,於是這趟旅程就由他與Daddy輪流開車,增加實際駕駛的體驗。傍晚當我們轉入46號公路後,天色已經昏暗,又下著濛濛的雨,山路上雲霧籠罩,白茫茫一片,讓人與車恍如置身在一片虛空之中。因為能見度非常低甚至不到30呎,車子只能非常慢速行進,約20多分鐘之久的路程還蠻嚇人的,這段路當然是Daddy開車。

晚上我們訂了位於San Simeon的"The Mogan Hotel",以便明天造訪鄰近的Hearst Castle。選擇這間小型精品旅館就是因為"Julia Mogan"之名。Julia Mogan生於舊金山,畢業於柏克萊大學,是二十世紀初少數女性建築師之一,她以設計建造Hearst Castle而廣為人知。1865年以礦業致富的George Hearst購買了廣大的加州臨海牧地,1919年他的兒子媒體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 (1863-1951)繼承了25萬英畝的牧場,決定在面海的高地上建造他的dream house,於是展開了他與Julia Mogan長達27年的合作,建造了鼎立於加州海岸上,占地127英畝有165個房間、花園、游泳池的Hearst Castle。城堡內展陳著W.R Hearst收藏的歐洲與地中海藝術精品,完美地融入了主人的生活和活動空間。1957年Hearst企業將這個城堡贈送給了加州政府,1958年開放參觀。

由於23日上午仍然下著大雨,我們到達Hearst Castle只有在室內參加了一個導覽行程(因為沒有提早訂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內部牆上佈滿了具有四、五百年歷史的歐洲壁毯畫,具現著精巧的古典工藝與藝術之美;然而城堡宏偉的外觀完全被雨霧給遮蔽了無法觀賞,甚為可惜。

一大早在參觀Hearst Castle之前,我們還冒著大雨先到北邊四英哩處的Piedras Blancas海灘探訪Elephant Seals。在這種寒冷潮濕的氣候下,無數的elephant seals卻毫無影響的躺在海邊沙灘上睡覺,只有一兩隻偶爾地抬頭嚎叫一聲伸個懶腰,真讓人慨嘆大自然物種的生存能力。相對地,我們人類便顯得非常脆弱需要種種的保護,那麼就是因為如此,人類才會愈發的展開聰明與智慧,建構出了這個適合我們生活的世界與文明。所以人類是萬物之靈呀。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Takashi Murakami

著名的日本動漫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作品以充滿童趣、童味、可愛、溫馨、甜美的卡通漫畫造型與色彩,奠立了他在世界藝壇獨特而耀眼的位置。村上隆在1996年第二屆亞太藝術三年展中提出了「超扁平宣言」,他認為日本在經歷了二次大戰與經濟泡沫化的社會壓力後,對現實的幻滅與心理的變異,促成了日本社會轉向喜愛可愛甜美的扁平化趨勢,而卡通與動漫最能表現這種特質。因此他匠心獨運地在作品中構築孩童般的情境來演繹述說成人世界的議題。

村上隆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Super Nova"展陳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二樓大廳長廊上,乍看之下是一幅幼稚而且充滿奇思異想的夢幻情境,一片怪異多彩的蘑菇森林,大大小小的蘑菇上佈滿了許許多多的眼睛。再仔細端詳,就注意到蘑菇的傘下還佈滿了許多的刺如同野獸的尖齒,於是在瞬間中,那種純然甜美的幻象流洩出了一股威脅與邪惡之氣息,那些眼睛也就更顯詭異,而在這個奇境中的妍麗色彩似乎具有著毒性。這件巨幅作品讓人聯想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的事件,造成了重大傷亡以及物種的變異與扭曲。然而作品的標題"Super Nova"則來自1995年英國樂團Oasis的一首歌 "Champagne Supernova",暗示著毒品文化以及它所造成的心靈變異境界與產生的迷幻異覺。

村上龍的作品具有多層次的閱讀意涵,在流行文化語彙中,用獨特的視覺符號,遊戲性地表達出美麗與殘酷的並置,讓他的東方平面藝術與卡漫藝術成為了當代國際藝壇的另類顯學,令人刮目相看,也令人深思。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Seeing with the Mind's Eyes

「我們如何觀看,以及我們為什麼如此觀看」是新達達主義藝術家傑斯巴‧瓊斯(Jasper Johns)一生探索藝術的核心意念。「觀看與知道、觀看與陳述、觀看與相信之間的關係,是我的作品所關注的。」瓊斯說「先入之見是一種"知道",它可能被質疑,也可能在觀看中被確認。」

以美國國旗為題材,卻讓這個圖像超脫其既有的象徵意義,轉變為純粹的繪畫圖象而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藝術家傑斯巴‧瓊斯,今年已經82歲高齡,目前在舊金山MOMA的回顧展覽,是最近35年來在舊金山博物的首次大型展覽,共展出90餘件作品,涵蓋了繪畫、雕塑、素描與版畫,展期至2月3日止。1950年代瓊斯在紐約與Robert Rauschenberg,作曲家John Cage以及舞蹈家/編舞家Merce Cunningham結為知交,並崛起藝壇。與當時風雲顯赫的抽象表現主義訴諸"內在"精神性的藝術表現截然不同,瓊斯的創作回探二十世紀初"達達"顛覆藝術傳統的理念,取材"外在"生活中的物件或符號來作表達;然而看似平凡無奇的圖象,在瓊斯作品中卻絕非平淡無味。

瓊斯認為一般人對週遭事物常常"看"卻沒有"看到",沒有"審視"。因此他重新建構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平常的"物象,如:數字、美國國旗、地圖、標靶等等與我們(觀者)之間的關係與相對位置,藉此提出了嶄新的觀看視野,讓觀者重新去認知"熟悉的"或"平常的"物象。在他的作品裡,這些物像只是一種平庸的符號象徵,不具有任何指涉意涵或功能目的,圖象與背景已然合而為一。而同一主題的系列變化,更讓圖象與其意涵之間的自然連結瓦解,而流露出一種神秘而令人敬畏的境界,一種純然的藝術形式。於此瓊斯質疑著藝術傳統中的所謂"再現的"機制(representational system)。

瓊斯在六十年的創作中不斷地挑戰著世俗的思維與眼光,突破著藝術的意義與框限。誠然觀賞瓊斯的作品必須拋棄既有的觀念與想法,僅用心靈之眼觀看。或者應該說,觀賞現代與當代藝術都必須如此的,而傑斯巴‧瓊斯正是其中令人景仰的一位大師。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氣概成章—胡宏述畫展

週六「氣概成章—胡宏述畫展」在南灣的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作品共53幅,時間跨越了約40年。當天下午許多媒體與藝術愛好者們群聚在藝術中心,胡教授(1935-)也特別從愛荷華州來到舊金山灣區與大家交流,頗為難得。胡教授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系,而後進入美國Crankbrook藝術學院設計系,1968年擔任愛荷華州大學設計系主任,直到2003年退休。一生投入藝術教育工作,啟發了無數學生,又身兼設計師、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哲學家、工藝師,他的作品橫跨建築、裝置藝術、公共藝術、家具、一般產品、玩具及包裝設計。實在是全方位的創作者。

雖然非美術系科班出身,胡教授從小愛畫畫,繪畫創作四十餘年來便也因為沒有師承的壓力或影響,而自創一格;即以油畫顏料在畫布上表現出傳統水墨畫的黑白山水意境,而且他的技法奇巧細緻,或濃淡揮灑自如、或雲絲張拔、或水氣、霧氣、雪交會在蒼茫黑白天地之間,讓人神往讓人感佩,因為這些是以西方的媒材作轉換表現出來的呀。胡教授的確是位勇於挑戰、嘗試與再創造的藝術家學者,亞洲藝術中心館長舒建華說胡教授的作品:「氣概成章」,倒是最佳而簡明的表述。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抽象物語


伊莉莎白‧帕克賀斯特‧威廉斯(Elizabeth Parkhurst Williams)製作於1884-1890年的瘋狂拼布(Crazy Quilt)作品,見證著女性對資源再利用與再創造的卓越本能。這件作品罕見的以天空藍色布面為背景,畫面中心刺繡出了三隻貓頭鷹,周圍環繞著以貼布技法拼接縫繡各種零碎布塊構成的許多四方形,穩定的四方形內有著不規則而且各顯奇趣的紊亂圖案,如同萬花筒般璀璨卻更隨興自在,將樸實平凡的碎布塊轉化為了豐富而多彩多樣的圖象。作品的邊緣綴飾著一圈裝飾性緞帶花卉,將作品似乎無邊際的想像力,再拉回到世俗人間。傳統上貓頭鷹象徵著智慧,在此更如同隱喻著女性的聰慧和巧藝;因為女性拼布作者化世俗萬象為純粹抽象的本能,乃早於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

製作於1897年的〈翻滾方塊拼布〉(Silk Tumbling Block Quilt),更是一件視覺上優美的詩篇,以規律的立體方塊圖案構成的畫面,在各種瑰麗色彩與織紋圖案的布塊拼組建構中,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畫面層次、空間變化與動勢力能和量感。它比二十世紀歐普藝術的虛假3D視覺幻象的圖案,更溫馨感人而且引動人心。

在1900-1925年間以毛料布塊製作的瘋狂拼布(Wool Strip Crazy Quilt),也是一篇視覺的饗宴;運用純粹、濃郁而且厚實的單色毛料布塊,營造出了各種舞動交會的意象、夜晚的魅影與撩人的姿態。這件作品與〈翻滾方塊拼布〉正好可以對應著「有機抽象」與「幾何抽象」兩種藝術形式,而饒富趣味。(Photo courtesy of San Jose Museum of Quilts and Textiles, Photos by Sibila Savage)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 -- 三十五週年珍藏展

「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San Jose Museum of Quilts & Textiles)是全美國第一個以拼布與織品為主題的博物館,一九七七年由聖塔克拉拉拼布協會(Santa Clara Valley Quilt Association)在羅斯‧阿托斯(Los Altos)市創立。回顧與探視一九七○年代,正是美國女性主義與婦女運動興起之際,風起雲湧的熱潮激發了女性藝術家與婦女團體的積極作為,要為女性手藝之美喝采與歡呼、收藏保存與整理研究。「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便也如此的承擔起重責大任,並且不負眾望地在艱辛的環境下延續著她的使命至今三十五年。博物館幾經波折終於在2005年有了自己的家,即今日所在地”南一街520號”。三十五週年慶的大展即從館藏品中挑選了七十五件精品,展現女性精湛的手藝、創思、美學旨趣、拼布與織品媒材的特色與形式,以及工藝與藝術融匯交織出的美妙詩篇。

Bessie Hess Huber製作於1900年的拼布作品"Log Cabin",運用美國典型傳統拼布構圖「木屋圖案」,在層層疊置不同長短的細長布塊中,在色彩的微妙流變與轉折中,展現出了層次空間的深度、詩意的氛圍與抽象藝術探索形而上心靈層面的旨趣。作品周圍以四層方形框圍繞,似乎隱喻著天地四方,而天地之間的世界雖然有所本與所歸,但是穩定之中仍然意求萬變。這件作品的創意在此也就自然洋溢。

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至今仍然常常被問到拼布為什麼重要?拼布為什麼特別?拼布是藝術嗎?博物館館長克莉絲汀‧傑佛斯(Christine Jeffers)說到,拼布的重要性在於素材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是作者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對媒材重新運作所開創出的一則則故事。拼布是愛、感恩、愉悅與慰藉的心力匯萃。它的特別在於長時間的投入、運用生活中的媒材以及獨特的技法。拼布當然是藝術,因為作者以愛出發,並且極具創造力地不斷在突破它的歷史定義與拓展它的既定形式。(Photo courtesy of San Jose Museum of Quilts & Textiles)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公共藝術

以天地為畫布的公共藝術,旨在讓藝術走入人間,走入大街小巷,融入人們的生活空間,甚至與人們的日常活動產生微妙互動。其形式從古代制式的偉人雕像、紀念碑等,發展到了近代百花齊放的層面,囊括了各種媒材與造型,讓藝術家恣意地揮灑與創造情境,以誘發過往人們與之邂逅剎那間迸溢的感動,進而與之對話。今日世界各國大小城市裡各式各樣的公共藝術,莫不彰顯著藝術家匠心獨運的姿態與平民化的語彙,城市也因為公共藝術而添增無比的魅力,招引著遠方人們的朝拜。

近代公共藝術的推廣得益於政府部門的"Percent-for-Art"方案,亦即規定在任何建築案中保留1%的經費以作為公共藝術設置的經費;如此地讓藝術與建設結合,避免城市的水泥叢林僵化了現代人的生活空間,並且讓藝術融入公共空間。"Percent-for-Art"方案最早於1959年在美國費城通過立法,而後許多城市群起效尤。台灣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百分比藝術計畫」,聖荷西市也在1984年開始由「再發展局」(Redevelopment Agency)以"Percent-for-Art"推行公共藝術。舊金山更早在1932便設置了藝術委員會,在1969年開始設置專款推動公共藝術,為這個舉世聞名的優雅而浪漫的都市留下了許多經典而美好的形象。

一個能夠感動人、也讓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必然是一個具有藝術美感的城市。如果在各地遊走之際能夠不期然地遭遇"美",都會讓人心撼動而留下記印,美的體驗便自然地融入了記憶,成就平凡百姓美好人生的一部分。一個具有美感的城市,它的建築物與公共空間的規畫與公共藝術的設置,都必然流露著"美"的訊息,代表著該城市的品味與修養、文化與歷史況味。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Colonia Techne - 與環境的互動

Zero 1 Biennial的展品除了在許多展覽空間內的各項多媒體裝置作品外,還涵蓋了一些公共藝術作品,位於聖荷西南一街上的"Colonia Techne",即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支持的作品。由BIOS Design Collective集體構思的創作,乃將生物圖像與建築體結合,形成了一個可以讓人們走過的通道,鏤空的木造結構,在陽光與空氣的映照流串中,與週遭環境巧妙地呼應著。該木造結構體上還布滿了由電腦控制的網狀般感應器,當人們走過便會觸動之而產生光與聲音。於是這件作品從對環境的掌控轉變為對環境狀況的回應。

然而這種置於戶外的電子互動作品顯然維護不容易,我去造訪時,並沒有聲光效果出現(或許只有在特定時段),但是雕塑般的造型倒也蠻值得欣賞的。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互動式多媒體裝置藝術

在Zero 1 Biennial的主展覽場地"Garage"中,德國互動式多媒體藝術家Karina Smigla-Bobinski的作品"ADA"(2010)是一件很有意趣的動態雕塑裝置。作品名稱"ADA"是對19世紀英國女性數學家Ada Lovelace的致敬;Ada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位為機器運作提出演算法的電腦程式設計師。

這件作品是一個透明如膜的巨大球體,內部充滿了氦氣讓它漂浮在空中,外部插著無數的碳筆突出如同刺蝟,當觀眾參與操弄,它就會自動的四處飄動並且在週圍的地面、牆面與天花板上留下如同素描般的筆觸,抽象的點與線條構圖在自動的表演行動中不斷地被建構出來,然而它呈現的密度、表現性與造型卻是無法被預測與估算的。

"ADA"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能與創造力,看似在觀眾的引動中出現,實際上卻是無法被操控,是純然地自動性獨立的在演出與創作著。這件作品如同"後工業"時代的創造物,具有生物科技的精神與有機的能量;它在與週遭人、事、物的互動中,不斷地滋生情境,在串聯時間與空間中,不斷地創作著,沒有所謂的完成。而人的一生或許也如是,未來無法預測,我們也必須不斷地在互動中成長與累積。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Zero 1 Biennial

非營利組織Zero12006年所創辦的北加州地區最大也最具創新意涵的數位藝術節,宗旨在提供觀賞者體驗藝術、數位、科技與文化交融的創作所帶來的獨特而且另類的經驗。2012年Zero 1 雙年展展題:「尋找矽谷」(Seeking Silicon Valley),提出當代藝術的創作可以對矽谷這個地方、經驗與意念再作"想像"。一直以來「矽谷」代表著意念、創新、科技、文化、與質變。在時間的龐然格局中,未來難以預測。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我們發現了什麼?而後我們如何去建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藝術節展期從 9月12日至12月8日約三個月時間,涵蓋了來自十三個國家的一百五十位藝術家的互動媒體作品、雕塑、公共藝術裝置、網路作品、錄像、表演、影片、新音樂、講座等等,在聖荷西市以及整個舊金山灣區約四十多個美術館、畫廊、文化中心、市政廳、電影院以及大學裡展演。2000年的藝術節展期只有五天,這屆的雙年展明顯地在人力、物力各方面都強化而且擴大延展,除了與本地、國內、國外許多文化機構,以及著名矽谷科技公司的合作外,還有個里程碑即在聖荷西市中心南一街上成立了具體而且永久的展覽場所"Zero 1 Garage",一萬平方尺寬敞的空間裡展出了24位藝術家的作品;它也成為了整個雙年展網狀展覽系統以及各個參與單位間合作機制的核心。

芝加哥藝術家Christopher Baker的裝置作品"Murmur Study",檢視著網路上盛行的Twitter與facebook上的訊息交流;如同數位化的閒聊,這些在網路上瞬息流逝的簡訊思維,充滿了情緒性用詞與縮減了的怪異拼字,往往會被公私立機構與研究單位收集存檔。"Murmur Study"運用排列懸掛的收據印表機,將從Twitter上收集下來的種種訊息字句不斷地印出,任其垂掛存留並且纏繞堆疊在地上,如同瀑布般壯觀的陳置,讓人們實質地去感受那在虛擬網路上不可見卻異常龐大而且無終止的數位閒聊體系。於此可知網路科技的連結,讓它比人們面對面交談時的力量駭人地倍增,而且它不會隨時空流逝。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余秋雨的《新文化苦旅》

紫藤書友會這個月聚會討論的書籍是余秋雨的著作,如:《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我選擇了他出版於1992年的首本文化散文集,重新校訂於2008年出版的《新文化苦旅》來閱讀,展書開始便掀啟了我心中那塵封了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記憶,喚醒了幾乎遺忘的中華文化DNA的意識,於是自然很融入地隨著作者流暢靈動的文筆,淵博豐富的文史涵養,重新探視中華5000年文化的傳承,以及橫跨數萬里的土地原鄉故事,其中最重要的當然還有創造、奠立與承繼文化的眾多哲史文人詩人。然而令人感嘆的是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卻多半一生崎嶇艱辛,如;司馬遷、屈原、陶淵明、蘇東坡、李白等等。余秋雨說:「淒涼是天地對一切高貴人生的自然總結」,「詩人是專門來感受時代的風雨的」,讓人只有無限的惋嘆,似乎逆境是激發偉大創作力的基因,而這些高貴的人性便要為成就青史而犧牲,以留給我們傳世傑作。

會長芬娜說《文化苦旅》這本書讀起來太苦太沈重,的確,所以書名"苦旅"呀。我想那是因為作者以文化人身負的歷史重擔來撰寫這本書,他要引領讀者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生態,以及中華文化的脈絡、重心與真正的價值所在。來自台灣的書友們都覺得余秋雨是位有深度與厚度的學者,學識的淵博、文采的流暢與長期地鑽研文化議題的心力,都不可多得。來自大陸的書友則認為余秋雨是位有爭議性的學者,或許那就是遠近距離觀看下之不同吧。於是有書友提出,文人在"立言"與"立德"兩方面是否都必須圓滿呢?恐怕,只要是人都難有完美的吧!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王季遷讀畫筆記》

旅居美國紐約的著名收藏家王季遷(1906-2002),也是一位畫家、鑑賞家與學者,出生於江蘇名門之後,家族文物收藏豐富,從小即耳濡目染藝術與文物之美,也曾隨名畫家顧麟士與吳湖帆習畫,吸收了許多書畫鑑賞的知識與經驗。此後他對中國書畫的鑑賞、研究與收藏超過了75年歲月。王季遷廣泛與淵博的書畫知識以及質量豐富的收藏,備受海內外書畫界的肯定與推崇,歐美博物館共收藏了王氏的156件收藏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還有一間展覽室C.C.Wang Gallery,專門展出王季遷的收藏。王季遷的收藏橫跨宋朝至清朝的精品,如:趙孟頫、董源、郭熙、王原祁、王翬、倪瓚等人的畫。

紐約學者楊凱琳(Kathleen Yang)因為父母與王季遷是至交,而有機會見識到王季遷的精彩收藏,並在其過世前三年為他整理文稿並做翻譯,共花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了《王季遷讀畫筆記》中、英文本,"以原始真實的記錄",完整保存了王氏對這些名作的品鑒感想和研究心得,讓人們得以窺其對中國古代書畫的風格鑑定之方法、特點和理念。

硅谷亞洲藝術中心在10月6日(週六)下午特別邀請了楊凱琳為這本書的發表作專題演講。楊凱琳提到王季遷曾為故宮鑑賞過7000多件畫作,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看畫無數,練就了敏銳的眼力,此外他也研究並臨摹名家筆墨,深得體悟而言:看畫要點在"筆墨",「元朝趙孟頫說『書畫本來同』,唐朝張彥遠說『書畫同體而未分』。」用墨筆畫畫,畫從筆上來。因此他從筆墨上看畫的真假,再從題跋作佐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王季遷一生成就收藏與鑑賞上的座右銘。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Joseph

聖荷西是加州第三大城市也是全美國第十大城市,聖荷西市中心的Market Street環抱著Plaza de César Chávez噴泉公園廣場。這座寬闊的公園常年裡舉辦著各種藝文活動,涵蓋著藝術季、爵士樂節、聖誕與新年假期的Christmas in the Park等等,向來是市民們聚會休閒的好去處。公園的右邊有聖荷西美術館、著名的Fairmont Hotel、左邊則有科技與創新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等。Market Street隔街S. 1st Street上則有許多畫廊以及拼布與織品博物館,讓此地形成了聖荷西市中心文化氣息凝聚的區域。

Market Street與San Fernando Street交會的街口上,還有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天主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Joseph,與聖荷西美術館隔街相望。這座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天主教堂,是加州第一個教區,歷經數次的重建與整修,今日已經被列為加州歷史地標,也是美國國家歷史地點。教堂內的特色是位於空間中心的圓形的佈道聖壇,讓參與者可以環繞四周,更近距離的感受天主的恩典吧。

週日與Daddy到downtown走走,進入教堂參觀時正好有位老太太義工在做導覽,於是便跟隨聽講。年長義工們的經驗、知識與記憶力,總是讓我佩服萬分呢。另外,教堂裡美麗的鑲崁玻璃最是吸引我,這間天主堂還有三幅現代的鑲崁玻璃作品"Water, Sun & Earth",代表著生命存在與萌發成長的根本元素。教堂純靜聖潔的氛圍,確實是讓人暫時避開紅塵俗事,沈思與反省的殿堂。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Man Ray and Lee Miller: Partners in Surrealism

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Man Ray (1890-1976)是二十世紀初達達和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要成員之一,在多媒材的創作中尤其以創新的超現實攝影作品為世人所知。他在1921年離開美國遷居法國巴黎,那時期的巴黎是文人藝術家匯聚之地,也正是前衛藝術勃發迸撞出璀璨星光之時。藝術家如:畢卡索與他的情人朵拉、馬諦斯、達利、米羅、阿爾普、卡爾德,作家如:海明威、費茲傑羅、艾略特等等群聚巴黎,那種魅惑人的光景應該就如同Woody Allen電影"Midnight in Paris"所描述的浪漫瑰麗神采吧。

原來是紐約著名服裝模特兒的Lee Miller(1907-1977),除了美麗還有無限的才華,為了發展自我特質,由鏡頭前面走到鏡頭後面,在1929年來到巴黎追隨Man Ray研習攝影。這對師生而後的情侶,在短短三年相處時間中,互相啟發也一同創作了許多精彩作品,包括攝影與影片。Man Ray開創的黑影照片(Photogram),Lee Miller也不無功勞。他們兩人很不同的是Man Ray喜歡在工作室內創作,Lee Miller喜歡到街上攝影。後來兩人分開後,Lee Miller仍然持續攝影二十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唯一擔任戰地攝影記者的女性,極具膽識地用相機捕捉了許多撼動人心的鏡頭。這麼一位獨立有創見的女性,在當時的年代也真是難得呀。

Man Ray在Lee Miller離開後仍難忘情,因此可以在他而後的許多超現實作品中看到那幽遠的想望與深沈的隱喻,尤其是以Miller的"唇"為中心圖像的著名畫作"Observatory Time–The Lovers"(1931),畫面上開闊簡單的風景天際上飄浮著一個紅色的唇,也形同兩個相互倚偎著的軀體,沈默無言地在天地之間,這是對他的繆斯之無限思懷 。

舊金山Legion of Honor目前展出的這項特展,匯集了115件攝影、繪畫、素描、雕塑、手稿等作品,審視這對藝術夥伴在創作上的關係;另外也展出數件他們的藝術家朋友們如:畢卡索、恩斯特、卡爾德等的作品。仔細觀賞這些精彩的作品並且閱讀作品旁的說明,也就如同閱讀與賞析了藝術家的一生,分享了他們豐富的生命特質。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The Art of Paper Quilling

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孩子們成長與學習、成年人持續充實自我與老年人休閒閱讀的好去處。我們家方圓10分鐘以內的距離便有三間圖書館:東邊有San Jose Library、西邊有Cupertino Library、南邊有Saratoga Library,每間圖書館除了豐富的藏書外,室內規劃功能分區也都舒適雅靜,實在是此地居民們日常活動的好去處之一。

上週末與Daddy到Saratoga Library,在大廳展示區觀賞到Chitra Sivaram的捲紙藝術(Paper Quilling)作品展覽,小巧的作品頗見匠心。這種運用細紙條捲佈局呈現出種種設計構圖的手工藝,至今也有數百年的歷史,據說最早源起於歐洲的修女與修道士們為宗教遺物所做的裝飾,十八世紀時成為婦女們休閒時的手工技藝活動,在殖民時期隨著歐洲移民進入美洲新大陸,當時住宿學校裡還曾開班教授這種手藝。十九世紀中葉,機器製紙盛行後,這項手藝便沒落了,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在一片回歸自然與手工製作的風潮中,捲紙藝術才再現展出姿彩。

今日各種手工藝書籍、材料與工具普及,只要有興趣以及有對美的想像力,持續鑽研應該就會有美麗的成品出現的。期待自己能夠有時間重拾各種手工藝的創作。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再訪Montalvo

位於Saratoga山上的Montalvo Art Center,如同市郊的桃花源,也如同我們家的後花園,可以很方便地來參訪與爬山。這棟興建於1912年的別墅至今日正好100年。1897-1914年間擔任舊金山市長的James Duval Phelan在1930年過世時,將Montalvo贈與舊金山藝術協會並開放給大眾。藝術中心室內與戶外劇場常年地舉辦各種音樂、舞蹈、戲劇表演,畫廊則定期的推出展覽,讓人們可以親近藝術文化還可以貼近大自然。

Labor Day連放三天假,週日下午到Montalvo Art Center,正好在畫廊看到即將在聖荷西各地盛大展開的2012 ZERO1 Biennial "Seeking Silicon Valley",在此地展覽的作品"The Film Trilogy"。矽谷或舊金山灣區一直被視為高科技創發的核心地區,因此ZERO1雙年展的宗旨即在展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廣泛面向。多媒體錄像、雕塑、裝置藝術家Daniel Canogar在"The Film Trilogy"這三件裝置作品中,運用廢棄的電影膠卷、錄音帶膠卷與光碟片,結合影像、燈光、動畫與特效,構築出的雕塑裝置隱約陳述著錄像科技的流變與過往,暗示著科技的汰舊換新、日新月異,然而在此藉藝術重塑其形象,時代的變遷也就被婉約凝止而成為美麗的永恆。

Montalvo後山上有一片紅木林(Red Wood),其中的步道承著樹蔭蜿蜒而上,在炎炎夏日裡登山也不覺酷熱,腳程不會太輕鬆但也不會太累。在讓心跳加速之中遊走山林,倒也讓我遙想著先人們篳路藍縷、開啟山林的毅力與精神,真是我們這些被驕寵慣了的現代人所無法比擬的。前些時日閱讀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半自傳性質的小說《靈山》,深受感動,感佩他的自我放逐、深入中國西南邊區的探訪與追尋,以魔幻寫實的神采探視心靈的底層以及歷史、社會與政治現實的點滴。因為原真的山林不但可以滌除一切世俗的羈絆與枷鎖,也讓他貼近天地、穿越時空、緬懷前人與檢視自我。而我們在親近山林中則至少可以refresh自我吧。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TECHstyle Art Biennial

兩年一度的聖荷西科技藝術雙年展"ZERO1 Biennial"即將於9月12日在聖荷西downtown南一街的San Carlos & Reed Streets之間的數個空間展出。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是其中一個展出地點,也兩年一次的策劃舉辦"TECHstyle Art Biennial",廣徵各國藝術家作品參加,今年從124件送審作品中評選出了來自澳洲、加拿大、中國、台灣、芬蘭、法國、日本、韓國與美國的37位藝術家的44件作品展出,再度呈現當代纖維藝術運用今日科技元素所創作出的多元風貌。技法涵蓋了傳統手工拼布與編、織、染,以及使用數位處理過程的機器針繡、電腦織機、電腦輔助設計、大幅印刷、雷射影像等,素材囊括了傳統各式纖維與現成物如:尼龍、光碟片、鐵絲、錫箔、塑膠、膠捲、光纖、電路管線等等。本展乃纖維藝術創作融匯當代理念和科技與時並進的範例。

很高興又看到老朋友台南藝術大學黃文英老師的作品,〈Episode I〉是一件運用Jacquard電腦織機手工織成的長幅織品,描繪著大地乾枯的原貌,在三種光源:一般日光燈、UV光投射入小孩哭泣的臉,以及全然黑暗的場景交替變化中,表述出寧靜的大地、被蹂躪而哭泣的大地,以及陳埋在黑暗中的大地等三種樣貌。作者有感於台灣天災不斷、地貌改變,人民因而困頓失所,卓實令人不忍而激發出這件撼動人心的作品。在此可以看到作者巧妙地運用燈光與影像,在織品上陳述當代事件,並且讓平面的作品戲劇化地展現出三度空間的情境,與時間的流變。

日本藝術家Yumika Tanaka的日本和服作品〈We Are What We Wear Series〉,在手工製作的傳統和服上加入都市景觀圖象設計,而和服上的寬腰帶則被拉開延展如同一條高速公路,上面有由電腦控制的LED光在流串著,形同車潮。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將代表傳統生活的和服,與當代科技環境結合,幽默地讓截然不同的兩種圖像與意念也融匯一體。

Regina Benson的作品〈Evolutionary Design〉運用被廢棄的光碟片來創作,光碟片的一面黏貼著乾燥的植物,另一面覆蓋著染印縫繡過的各式織片,再用魚線綁紮連結成一幅掛屏。作者認為資料的儲存不只是在數位科技;生物網、化學鏈與生態體系都會保存與複製資料,而一片樹葉所保存的訊息也如同光碟一般。於是作者將這種相互連動的關係觀念化,讓生物界與我們生活中的點滴行跡都保存在這件作品中,讓觀者去品賞與玩味。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Philmont High Adventure Trip

在暑假裡算是很熱的7月19日到8月1日,Albert隨著Troop 508展開期待已久的Philmont High Adventure Trip,在兩週的時間裡有十天背伏著超過40磅的backpack徒步登山,訓練耐力與毅力,挑戰體能的極限並且體驗原始大自然的生態。Crew 720總共有十二位Scouts與四位Advisors(Scout Master, Assistant Scout Master & adults),分為兩個小隊各8人(P-1 & P-2),走兩條不同的路徑。8月1日結束行程晚上返抵家門,看到Albert曬黑了也更結實了,這趟路程想必讓他終身難忘。我們在晚餐桌上邊吃邊聊了兩個多小時,聽Albert說點滴與感想,濃縮為一句話就是Philmont太棒了,也美極了,有幾天有點累但是其他日子都是enjoy。

位於新墨西哥州北部的Philmont Scout Ranch是美國最大的童軍終極歷險(high adventure)基地。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油商Waite Phillips在1920年代購買了此地大片的土地,命名為Philmont Ranch(取自他的名字與西班牙文的"山" - monte),1938與1941年他共捐出了127,395 英畝的土地給美國童軍,涵蓋了他的別墅與農牧場總部等等。Phillips說「這片牧場代表著他年輕時的夢想,他希望與其他青少年們分享」;因為他的無私與博愛這個Ranch才得以加惠無數的童軍,提供這些男孩們成長過程中難得而且極致的體驗。今日Philmont Scout Ranch已經擴大到 137,000英畝,每年有數千童軍前來此地。

Albert說開始hiking前他們去參觀了Waite的別墅Villa Philmonte,該建築屬於西班牙地中海風格,室內有許多在當年算是很advance的各種設備,有世界上最早的自動鋼琴之一,價值約三十萬美金,還有許多精美貴重的傢俱,有一個房間佈滿了動物標本。博物館內則有許多書籍、也有許多動物標本,以及精彩的印地安文物。另外在深山裡的Hunter's Lodge,有特殊的設計以預防野外熊的入侵,還有獨特的逃生方式,讓他大開眼界。這個Lodge通常是給Waite的朋友與生意夥伴們到深山打獵時居住用的。

Albert屬於Crew 720P-2,他們選擇的hiking trails從海拔六千多英呎上到一萬英呎左右,原始奇嶇的山路上都是由童軍輪流負責所有事務,行進中第一人當前導、第二人看地圖指揮,Advisors反而是殿後,讓童軍們學習面對與處理狀況。除了hiking外,每天抵達下個露營地點後都會有一些活動,例如:射擊shot gun, rifle & pistol;看到考古學家挖掘出的印地安遺址;參觀了學者說有金礦卻一直沒有被挖出的廢棄礦區。晚上有時候camp site staffs會唱歌、講故事、講笑話或演戲給大家看。這趟路程的highlight是爬上Philmont最有名的山頂之一"Tooth of Time",景觀非常的開闊遼遠,一邊是一層層充滿樹林的山脈,另一邊可以看到山之盡頭和遠方的城市。

在野外上廁所是在地上挖個洞解決,食物都是乾燥食品加點熱水就可以吃,水當然非常珍貴,連刷牙時都只用一點牙膏,漱口時就把水吞下去。為了保護當地的環境,清潔用品必須是生物能分解的才能使用,所有垃圾當然隨身帶走。晚上必須將食物與有味道的東西裝在Bear Bag裡,然後掛在高高的樹上,讓熊拿不到。有人走到腳起水泡、膝蓋痛,Albert則因為不戴帽子脖子曬傷了。這趟"終極歷險"讓這些沒有當過兵的男孩們,真正經驗了原始野地的操練,很高興Albert能夠吃苦當吃補並且樂在其中。現在他經常穿著Philmont的T恤,覺得很proud吧。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Clear Lake

位於舊金山灣北部Lake County的Clear Lake是加州最大也算最古老的自然淡水湖泊,(加州著名的Lake Tahoe有一半在Nevada),它也是一個頗新的葡萄酒鄉,在Napa Valley的北邊約一個半小時車程,頗具與之競豔之態。7月23日下午約四點多抵達Clear Lake,很高興我們訂了位於湖東邊的Bed & Breakfast - "The Bungalow"住宿兩晚。這間民宿外觀毫不起眼害我們錯過後再回頭才找到,然而進入室內後頓時覺得它如同鄉下地區的世外桃源,很雅緻溫馨。

"The Bungalow"屋主是一對教師退休的夫婦Mike & Kathey,還有一隻非常溫馴可愛的狗。1996年他們買下了這棟建於1932年屬於藝術與工藝風格的旅館及餐廳 ,花了十年的時間慢慢地將之改造為一棟典雅的民宿,有三間佈置風格各具特色的套房出租,還有寬敞的客廳、書房與餐廳,戶外有兩層開放式平台臨接著湖面,右邊有一個露天hot tub,左邊有個小花園與小沙灘,還有一艘Kayak與一艘motor boat,免費提供使用。開幕至今已經七年,與無數的有緣人分享他們舒適溫馨的家與美麗的湖邊風光。Kathey準備的豐盛早餐,不僅賞心悅目更美味可口,下午還有果汁飲料與點心水果等,讓房客只要回到這裡就有回家的感覺,其實當然比自己家裡更舒服,因為可以完全輕鬆地享受度假呀。

我們當然充分地使用了所有的設備,傍晚與清晨時分都划船出去遊湖,也在夕陽西下時看著美麗的晚霞泡露天hot tub,比在日本北海道泡露天溫泉更別有風味呢,泡過hot tub再裹著厚浴袍趟在湖邊躺椅上,看著艷麗的彩霞退去天色轉暗,微風徐徐讓人也迷醉,恍然間不知身在何處、今世何世。這次旅遊選對了住宿地點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Clear Lake是個美麗親切的湖,然而近看時湖面上佈滿了algae,據說每年四月到八月間都會如此,九月後湖水才會清澈。環湖的許多小鎮都樸素無華,這裡就是鄉下地區呀,遊客不多倒讓我與Daddy耳目都清靜,就隨心的環繞著湖邊逛,也參觀了數個酒莊如:Blassfield Estate, Ceago Del Lago, Steele等。而後到Upper Lake北邊的Blue Lake,這個挾長型的秀氣小湖其實更具姿色,蔚藍的湖水邊還有許多人游泳、划船,我們坐在湖邊休閒觀望,也頗為愜意。7月25日晚上我們住Upper Lake著名的精品旅館Tallman Hotel,這個建於1890年代的歷史建築,重新整修開幕後有十七間古典精緻的房間,還有游泳池與hot tub,炎炎夏日的午後正是游泳的好時機,而游泳池就只有我與Daddy獨享,好不暢快。

與Tallman Hotel毗鄰的餐廳Blue Wing Saloon是1880年代這個小鎮著名的沙龍之重建,今日它成為了這個地區最好的餐廳提供著精緻美食,電視節目"Eye on the Bay"節目曾經特別介紹這間旅館與餐廳,而我當然是慕名而來。於是週三中午與晚上我們都在Blue Wing Saloon,坐在戶外陽台上的餐桌緩慢地用餐,享受盛夏裡庭園中的梧桐樹蔭吹來徐徐涼風。慢遊與慢食誠然是在此地最佳的生活型態,不也正是渡假的最好模式。


週四離開此地之前我們到Clear Lake西南邊的葡萄酒莊Viligance,走trail到附近的另一酒莊Gregory Graham,再走回去Viligance休息品酒。一片片的葡萄園接續著,還可眺望湖邊風光,稍微削減了酷熱的暑氣。本來預計下午便可以回到家,沒想到走CA-29南下經過的葡萄園更多更美,進入St. Helena這個小城便被它主街上的特色畫廊與精品商店吸引而下車遊逛。再南下則是Napa Valley,又是一個有趣的城市,當然又停車逛街去了。Oxbow Public Market是此地具有特色的美食廣場,有新鮮蔬果店、果汁吧、香料店、專業咖啡、東方茶品、美酒、起司、冰淇淋、糕點、Cupcake,還有生蠔、海鮮、Pizza等美食,真讓人垂涎三尺。結果我們吃過晚餐才離開Napa,回到家已經晚上快九點了。這趟短期的渡假就是去走沒走過的路,看沒看過的地方,沒有小孩隨行,也就不必擔心孩子的喜好,倒也自在圓滿。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Charles M. Schulz Museum

Albert參加Troop508的Philmont Back Packing Trip,7月19日出發往New Mexico州,要到8月1日才回家,這趟路程是艱辛的挑戰,但也必然是他一輩子難得的體驗。因為Albert不在家,我便安排在7月23-26日與Daddy到加州北邊的Clear Lake度個小假。週一早上約十點出發往北走,亮麗的加州陽光伴隨著,讓我們就像小學生要去遠足般,心情輕鬆愉快,途中先到位於Santa Rosa的Charles M. Schulz Museum參觀暨午餐。

Charles M. Schulz(1922-2000)是著名的卡通畫家,他創作的卡通Peanuts以及其中的角色Charlie Brown, Snoopy, Lucy 等等,風靡世界數十載,是陪伴著我們成長與求學時期最顯著的西方卡通漫畫。這個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收藏了1950-2000年間約6000幅發表在報章雜誌上的卡通漫畫,以及數百張原始畫稿,是審視這位才華洋溢也充滿想像力的創作者的寶地。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充分地呈現出Peanuts令人難忘的經典人物,以及作者賦予它們生命力的慧詰與巧思,留連館內時必然地也勾起了我們童年時代閱讀這些卡通的愉快回憶。

目前博物館有項特展"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為紀念美國立法通過男性與女性平等受教育和參加包括運動等活動的"Title IX",至今四十周年,因此特別展出著Schulz筆下的女孩們如:Lucy, Marcie, Peppermint Patty等活躍在各項運動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可以知道當年(1979左右),作者便藉其創作讓世人注意到女性平等參與運動的重要性。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事實也證明女性的智慧與各項能力,絕對不輸男性的。兩性平等與平權見證著人類社會體系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雖然至今只有半個世紀,女性的成就以及對社會家國的貢獻與付出,卻是有目共睹。我們何其有幸地生活在今日開明的社會。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華運會與美華婦女會年會

金山灣區的社團非常多,運動會有金山灣區華人運動大會(以台灣人為主),以及北加州華人體育協會(以大陸中國人為主);有美華婦女會(台灣)以及硅谷女性協會(大陸);有北加州台灣同鄉會(泛綠),以及台灣同鄉聯誼會(泛藍)等等。由此可知,不論在任何地方,地緣、人緣、或共同的語言、文化、經驗、理念、信仰等等,是人與人凝聚在一起的根本要素。 

七月份灣區的活動真是不少,七月二十二日是第28屆金山灣區華人運動大會,這次的活動在Foothill College舉辦,為了配合中華民國101年,今年的華運會也有101個社團代表隊參加開幕式,約千名華人到場。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經文處江國強處長以及地方各級代表都出席盛會。淡江校友會以及淡江大鼓隊當然不缺席,在會長Joseph的號召下,我與Daddy也前往支援,早上8:15分便帶了抄麵與抄米粉到會場去,讓大家在活動後補充能量。開幕式繞場時, 淡江的隊伍陣容算是蠻可觀的,有的隊伍人太少,便會請其他隊伍的人過來支援,所以有的人會繞場好幾次,真是精神可佳,因為開幕式就是需要"人"的場面。「淡江大鼓隊」擔任開幕儀式後第一個表演節目,接著有近期成立的「健身大鼓隊」的表演。可以看到打大鼓也出現同質的不同隊伍競藝,那就視之為良性競爭吧。

下午美華婦女會在Quinlan Center舉辦年度"Fashion & Talent Show", 我是幹部當然要去支援與幫忙。美華婦女會每年都提供獎學金並鼓勵青少年才藝表演,今年年會中有青少年薩克斯風二重奏、弦樂四重奏、合唱、以及青少年與大人的服裝秀、舞蹈表演等,豐富的節目非常精采,提供會員與家人朋友們一個愉快的夏日午後聚會。這就是地方上社團服務會員的功能之一。這些社團的幹部都是義務的投入,大家都enjoy付出時間與精神,在服務與交流中,在協助社區藝文活動發展中,也讓自己的人生更為豐實。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Sequoia National Park

久仰加州巨大紅杉(Sequoia)的盛名,於是我們與Diana一家人約了在7月13 - 15日造訪位於Yosemite南邊的Sequoia National Park。我們從聖荷西出發走CA-180到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與Sequoia National Park交接的入口,約三小時左右,再轉入CA-198貫穿Sequoia National Park到南邊入口,與從南加州Irvine上來的Diana家人會合。

我們從山下到山上,從海拔一千英呎到七千英呎高度,體驗到氣溫從華氏近一百度降低到五十度,最低溫即在Crystal Cave地底洞穴。在這個國家公園裡約有240個洞穴,Crystal Cave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洞穴,位於Ash Mountain與Giant Forest之間,在1918年被發現。我們從停車地點往下走約30分鐘抵達洞穴入口,參加45分鐘的Guided Tour進入體驗。這個大理石洞穴乃地下河流在千年的歲月裡,以鬼斧神工悄悄然地雕鑿出來的地底景觀。我們深入洞穴時感覺如同被浩瀚的時間長流環抱著,更是要慨歎大自然是位無與倫比的超卓藝術家。

此地的紅杉是北加州地區大自然特有的寶藏,Redwood與Sequoia都被翻譯為"紅杉",也常讓人混淆,仔細了解後便知道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Redwood只生長在北加州海岸線約海拔2000英呎的山上,在潮濕的氣候中勃發,海岸邊迷濛的霧氣是它的最愛,也讓它為了仰首眺望天際,不斷地向上生長,英挺俊偉的身姿可以高達378英呎,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樹。Sequoia則只生長在北加州Sierra Nevada山脈西側海拔約5000至7000英呎高的山上,常年溫度合宜而夏季裡的乾熱則是種子迸發成長的重要元素,樹的高度最高達311英呎,但是它的身軀直徑卻可達40英呎,因此成為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Sequoia國家公園裡樹齡約2500歲的General Sherman Tree,即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紅杉樹,當然也是必遊的景點。

火燒森林通常是國家公園最怕的事,然而自從1960年以來,在Sequoia National Park裡,卻常年裡定時安排與監控火燒森林作業,為這些巨大紅杉清除掉地面上的雜草碎物,開闢空間以利生長,並且藉此維持自然生態體系的健康。大自然的法則 ─ 毀滅而後再生,尤其可以見證於Sequoia。因為Sequoia不怕火燒,身上雖然留下黑色的火痕,卻因為有自癒的能力而得以矗立千年,傲視寰宇。然而這個國家公園卻也如此成為全美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國家公園,值此酷熱夏日,遊走山中便讓我覺得似乎隨處都會聞到燒灼的味道,無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甚為可惜。

比較之下,我與Daddy都覺得還是Yosemite吸引人,有瀑布、流水、高山巨石、許多的trails等等,而且造訪國家公園最好的時節是在四月底五月間,晚春初夏之際氣候舒適,也更加地襯扥出國家公園的壯麗美景。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Independence Day Celebration


七月四日是美國立國236年國慶,也是我們家定居聖荷西第四週年。國慶日當天早上九點半便與Daddy到Saratoga的Kevin Moran Park觀看Independence Day Observance活動,現場有不同年齡層混搭組成的McCartysville Band演奏著許多振奮人心的樂曲,很多大人與小孩穿著紅藍白顏色的服裝或帽子,早早便聚集等待著,他們與懸掛的節慶裝飾倒是相得益彰。還有許多位特別穿著殖民時期服裝的人士在人群中遊走,添增節慶的味道。

雖然只是Saratoga這個小城鎮的國慶活動,卻一點也不含糊,仍然有護旗隊(Color Guard),演唱國歌、宣誓"Pledge of Allegiance",合唱God Bless America, America the Beautiful, This Land is Your Land等經典曲目,還有歷史上重要人物再現並且串連說出美國立國的理念與精神,典禮最後還敲響自由鐘等等。整個活動讓我們這些新移民更加了解這個國家的可貴之處,在於民主、平等、自由、包容...,更重要的是感恩上帝恩賜新大陸美利堅這個物產富饒的家園。的確,"美國夢"在不同的時代裡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與價值。

晚上我們與Ada家人一同到Hyde Middle School附近看國慶煙火。平常覺得此地住宅區寧靜安祥不見人跡,沒想到今天天黑之後,人潮與車潮湧現,全都匯聚到Bollinger與Miller交會的街道上,這是從來沒有看過的盛況,才發現原來此地有這麼多人呀。這兒的煙火秀當然比不上台北101大樓跨年度煙火秀的壯麗奇景,但是約20分鐘的精緻小品煙火,仍然讓我們這些小城鎮百姓們開心呢。Albert拍了許多張照片補捉到的鏡頭蠻不錯的,在此分享。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世界民歌之旅

6月30日應Lisa之邀請,我與Daddy特地前往Fremont Harbor Light Church去欣賞「知音合唱團」十五週年春之聲音樂會,該教堂的場地如同一般音樂廳般專業,當天約有七、八百人參加。今年的音樂會主題是"世界民歌之旅",合唱團運用了十種語言,以合唱、小組唱、三重唱、二重唱與獨唱等表演型式,演唱了約四十個國家的四十三首風格韻味殊異的、各具絢麗神采的民歌。現場還以大螢幕搭配撥放著橫跨三大洋五大洲,展現世界各地風俗民情與精彩地理風貌的圖片,讓聽眾在心靈的饗宴中,還得以在視覺上隨之穿越時空環遊世界,是這場音樂會的用心所在。

演唱會從合唱北美洲的民歌"Cross the Wide Missouri"展開,其他如:加拿大民歌"Fare You Well, Mary Ann"、東歐民歌"Pretty Girl in the Mirror"、"The Little Cuckoo"、西歐民歌"Traveling Far and Wide"、亞洲民歌"Arirang"、"走西口"以及"丟丟銅仔"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民歌可以說是各地音樂文化的源頭,它的樸實真摯映現著最純粹的"歌聲"與素民生活文化的本質底韻,如同絹絹清流,不論隱藏在高山樹叢中,或在偏遠的大地上,當它的清音流溢,必然會在吾人心中盪漾起思慕的漣漪。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華人在北加州的行跡

因為閱讀了學長趴趴虎部落格上記述著沙加緬度三角洲(Sacramento Delta)上華人的歷史典故深為感慨,上週日(6/24)走訪加州首府沙加緬度,便刻意開車走CA-160過去,沿著沙加緬度河,經由Rio Vista, Isleton與Walnut Grove,親身一探早期華人在北加州留下的點滴形跡。

加州可以說是誕生於1848年開始的淘金熱潮(Gold Rush),而華人最早來到北加州也是在此狂潮推灡之下,以苦力身份被賣到加州當作廉價勞工。1852年時約有兩萬華人移民此地,而後華人也參與了Central Pacific Railroad的興建,1869年鐵路完成後轉而來到了沙加緬度河三角洲一帶修築堤防與農耕墾荒。在當時的三角洲一帶經常河水氾濫,蠻荒溼地的工作極為艱辛,而華人的勞力所得卻只有"一人一天一元"的工資,真是歷史上華工在美國的一段"心酸史"。1860年代來到此地的華人也有從事經商、理髮、洗衣、餐館的,然而絕大部分是農工或佃農。對三角洲地區農業的發展,自然有極大的貢獻。

在當時「三角洲」的華人也組成社團,以相互扶持、調節糾紛、舉辦節慶活動等等,主要的社團有「秉公堂」,因為不限制任何華人參加,所以會員眾多,在全美各州都有分舵,在Isleton與Walnut Grove也各有一個堂口。「俊英工商會」-- 位於「樂居鎮Locke」,只限於來自廣東中山的華人參加。另外還有「同盟會支會」也就是民國成立後的「國民黨支部」。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廣東中山人,他奔走革命期間曾多次來到「三角洲」地區,號召華人支持革命活動,都得到熱烈響應。

今日Isleton這個小鎮人口只有八百人左右,華人早已遷離,簡樸而蕭瑟的主街道上,只有三三兩兩的店面仍然開張著。極為顯著的建築就是「秉公堂」的遺址,令人訝異的是這棟百歲的木造建築物竟然披蓋著片片鐵皮,如同台灣鄉下早期的鐵皮屋,更如同飽經歲月風霜的蒼蒼老者,滿面斑駁皺紋深刻而且齒牙動搖,為了挽回些許的神采還披上了彩衣。附近還有一座涼亭題為「華工紀念亭」,它們代表著華人曾經在此地的記憶,然而這個記憶已經模糊淡去。

鄰近Walnut Grove的「樂居鎮」(Locke)創立於1915年,它不是加州第一個華埠,卻是北美地區僅有的農村華埠,由兩排木造二層樓房構成一條主街道,與美國鄉下的荒涼村鎮相仿,只是懸掛著一些中文招牌,讓人恍然間會墜入華人社會的氛圍。街頭有閒中文學校,就是一間教室,擺設如同我們小時候教室裡的桌椅,牆上還掛有國父孫中山像,戶外還有孔子塑像。有間「大來博物館」是當時的賭場,保留了許多華人的賭具、報紙、照片等,紀錄著華人生活的點滴樣貌。「樂居鎮」在歷經百年風雨後至今仍然矗立著,目前居民約七、八十人,華人只有約十人。它是美國唯一由華人為華人自己建立的小鎮,因此在1970年被登記為美國的歷史古蹟,見證著早年華人農工移民的艱辛歷史。

這幾個小城鎮除了歷史的遺緒外,並不具有多少觀光價值,對美國華人而言具有尋根探源的意義,甚為難得,但是走訪的人也很少了。時代的巨輪便如此地輾過,蔚藍天空下曾經的滄桑歲月與尋夢人生,都已被捲雲帶走。然而因為有前人艱辛拓荒植栽鋪路,後人才會有今日的福蔭,這也就是時代承傳的意義吧。有關此地的詳細資料可以參閱趴趴虎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iker-papahu/article?mid=7975&prev=8037&next=7947&l=f&fid=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