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

普普藝術(Pop Art)的顯著人物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是一位具代表性以及爭議性的藝術家,在一九六○年代引領美國"普普藝術"並掀起了一番風潮;作品以通俗文化特質和商業性,與當時盛行藝壇的抽象表現主義一別苗頭,進而分庭抗立。

普普藝術最早出現在50年代的英國,反映著二十世紀媒體時代與流行文化的現象,亦即快速流行又瞬間即逝的、可隨意被消耗掉(遺忘的)、廉價的、量產的、年輕人的、詼諧風趣的、性感的、惡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商業性的等等。安迪‧沃荷最著名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有成名15分鐘的機會」,正因為精簡而具體地彰顯出普普的理念而傳遍世界。

普普藝術本質上是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對現代主義繪畫的純粹本質的叛逆,對傳統寫實主義的否定,對大眾流行文化與現成物的鍾愛,對消費主義的頌揚。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是普普藝術的核心精神。它也就是二十世紀初"達達"的延伸。於是沃荷運用著版畫的複製過程,去除了藝術家獨特的個人性,挑戰著現代主義要求原創性與自我表達之理念。作品題材泛取自日常生活中的通俗或流行物像、流行文化中的名人像等,將之挪用、轉化、淨化為純粹的"符號",再用絹印版畫作大量多數複製照片的形式,印製出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例如:〈貓王普里斯萊〉、〈康寶濃湯罐頭〉、〈瑪麗蓮‧夢露〉、〈伊莉莎白‧泰勒〉等等。這些結合精緻藝術與流行文化的傑作,已經成為了永恆的圖像以及現代藝術的經典代表。

普普藝術與特立獨行的安迪‧沃荷,並沒有因為其商業性、普羅性而短暫出現即消失,相反地安迪‧沃荷與普普藝術已經在藝術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也深深影響了往後藝術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