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城市裡的壁畫

冬陽下的城市,垂直和水平的線條建構出的各式樓房,或高或低的水泥牆面鑲崁著玻璃窗,默然仰望著蔚藍的天空。在人聲笑語的缺席中,巷弄裡的生息,流露在色彩繽紛的壁畫上。


蔥綠的植物,嫣紅的花卉,繾綣的藤蔓,永生在房舍的壁面,無視時間的流逝。

歇業的店家,玻璃面上的告示,被充滿生命力的蘑菇圖畫所掩蓋。"藝術"無聲的力量,超越了時空情境,不僅反映我們存在的世界,也成為了人們精神永恆的支柱。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都市叢林裡的奇花

今天是耶誕節,在疫情籠罩下加上居家避疫,讓所有的大小城市都顯得很冷清很孤寂,沒有了往昔節日的熱鬧歡樂。昨日驅車走入數月未曾造訪的聖荷西市中心,覺得它好像是被遺忘或被棄置了的都會,因為商店、餐廳等都關閉了,許多用木板封住的店面上佈滿塗鴉,路上看不到幾個人。這次進城是為了來看8月間在聖荷西會議中心外牆上完成的巨幅壁畫 “Limonium” by Mona Caron。

舊金山藝術家/藝術行動家Mona Caron的作品“Limonium”,是一朵巨幅的奇花開在高大堅硬的水泥牆面上。粉綠色的葉面鑲著粉紅邊,層次立體相擁著,就像一朵燦爛的花朵,傲然地綻放著。它那充滿昂揚生命力的有機花葉造型,將直線性冰冷的建築物的一個角落,蛻變為一個超現實般的奇幻迷宮的場域,而且似乎可以在三度空間中無限地擴展。

這件令人驚豔的美妙壁畫作品算是Mona的"Weeds"系列作品之一;她通常採用當地為人們忽視的野草野花入畫,讓人們重新審視那些在都市水泥牆邊自然生長甚至無盡蔓延的卑微植物的龐大生命力。Mona的壁畫不僅是融入社區的公共藝術定點創作,她也關心當地社會、環境、氣候、水資源的議題和行動,希望藉藝術來喚起或加強人們對周遭環境的關注。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Mona的巨幅壁畫存留在許多國家城市的高大建築物上,包括台灣的高雄市。在此疫情中觀賞Mona的壁畫作品,真可以寬慰和激勵人心。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冷冬裡的紅木林

冷冬裡的千年紅木林,蕭瑟卻蒼峻挺拔,傲然聳立天地之間,寬容收納萬事萬物,也撫慰著深受疫情折騰的加州民眾。遁入林間小徑,讓人暫時滌除了俗世困擾。

林相鬱鬱蒼蒼,陽光耀眼穿透枝葉,看那青苔滿佈的樹幹如同繪寫著時間的痕跡。千萬年的大自然似乎蛻變於不變之間,那麼人間歲月裡的點滴困頓,也必將挺過走過。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城市的記憶與想像

居家避疫八個月了,"旅行"只能從電視或網路上觀看而不再是親自的體驗。Youtube上有許多旅遊各國的影片,讓人們欣賞各個城市的特色美景、美食、歷史、文化、藝術等等,藉由眼睛行萬里路之際也吸收一些知識。當然親自走過的地方和城市,必然會有個人不同的體會和收穫。但是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於是對"城市"的印象與記憶就得由對旅行的"想像"來產生了。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也因為居住在其中的人、他們的情感、文化和歷史而生動。曾經走過的城市,在記憶的萃取中成為特定的印象,它們可能是片段的、主觀的,卻在每個人心中都占有一定的情感空間。

在此時,閱讀義大利作家Italo Calvino的著作《看不見的城市》(The Invisible Cities)讓人有了不同層次的感觸。作者以馬可波羅與忽必烈──兩位歷史人物之間的虛構對話與思辨,來形塑出55個虛幻城市的圖像,帶引讀者走進那"撲朔迷離"的城市的想像裡。這些虛構的城市在時間、空間、想像、象徵的"後現代式"的交匯串連拼組下一一展現。一則則奇思幻想陳述出的城市似乎是存在的,卻又無法定義或界定,因為馬可波羅與忽必烈談論的城市,存在於他們思想的空間裡。在此,城市是"意念"所建構的,是思想的實驗與思辨。

馬可波羅說:「城市是慾望和恐懼所構成的.....也是思想和機會的產物。」「在旅行中你會意識到城市的差異消失了。」這些城市不論舊與新,它的過去、現在或未來,它的慾望和夢想,似乎都存在於已經消逝的風景裡。而它們的居民似乎都陷入了絕望的循環中,卻不知道幸福的鑰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同"我思故我在的"另類詮釋,《看不見的城市》是因為人的思想而存在的城市,不必離開即可遨遊,是否真的走過也都不重要。這本極具原創性的著作充滿了詩意、寓言與哲思,讀者迷失在其中也是必然的。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璀璨的初冬

「立冬」剛過,節氣在今天(11月22日)進入了「小雪」,即雨露開始凝聚為雪。加州雖然已冷,卻只有高山上會下雪,然而氣溫節節下降,室內不開暖氣都不行了。遙想此時北方國度的細細初雪飄揚,應該很美的。

最近數日加州的天空都清朗舒爽,雲氣的蕩漾流變姿采曼妙,映襯著路上植物多層次的紅橘黃褐綠色的樹葉,讓天地都充滿了生趣,也讓人精神隨之高昂。每天中午走在相同的路徑上,寂靜的巷弄裡只偶爾會遇到一兩個人。此時在冷冷的空氣裡踩踏著落葉走著,或走在露水微存的草地上,欣賞著時序帶來的色彩轉變,也就如同聽著季節的聲音。

滿樹的艷紅色樹葉,如同燃燒的生命,是大自然在入冬時節所做的最後的歡唱與喝采,宣告漫長(不論好或不好)的一年即將結束吧!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深秋 - 霜降

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古老農業社會順應氣候與四季變化,所建立的生活與工作的準則。古人繼而從一年十二個月份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中,創造出了「二十四節氣」。根據日、月的運轉制定的「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中國人與自然宇宙之間很獨特的"時間"對應觀念;不僅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更成為了中華文化與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今年10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代表著時序已至深秋即將入冬。我們身處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加州,仍然可以觀想天地、傾聽到節氣的腳步聲;因為這幾天真的感受到了冬天的氣息,早晚的氣溫降低,真的開始冷了。在美國東岸的二姐傳來訊息說,屋外已降初雪了。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此時的氣候讓人走出了煩躁的暑氣,進入安定清靜的氛圍。覺得中國老祖宗真的了不起,在尊重與順應自然中發展出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厚植於中國人生活之中數千年,至今歷久彌新,只要我們願意用些心思仍然可以深刻體會到。

「二十四節氣」這無形的文化資產是農耕時代的瑰寶,到了今日繁忙快速的科技時代,應該可以提醒人們要接地氣、要貼近天地的脈動感時應物。在目前居家避疫期間,在許多地方山林變色中,它或許也是人們探尋和經營現代生活意趣的密碼。讓我們如作家韓良露所言:「傾聽二十四節氣輪轉的腳步聲,以恆古智慧過豐美的好日。」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美麗的鬥魚

居家避疫至今已經七個月了,這段時間正好讓Albert在家整治魚缸、建構水中山石、植物以及養魚、蝦、蝸牛等。目前家裡已經有了大中小三個魚缸,分別放在他的房間、客廳和餐廳。放在客廳的魚缸裡養的是主要一隻鬥魚。還有十一隻的小魚和三隻不同顏色的蝸牛。

這隻藍色鬥魚穿著紅色的百褶裙,悠游在水中漂動的綠色植物中真是漂亮。她就如同荳蔻年華的小姑娘,有時在轉身回望時輕巧地擺動著如絲綢般的美麗裙子,有時在向前游時昂然地張揚著如佛朗明哥的舞裙,有時似乎害羞地隱身在石頭間、把頭依偎在樹枝旁、或窩在角落裡;真是千嬌百媚也有著萬種風情。

一個月前,這個小姑娘生病了,身上長著小白點,顯得毫無生氣,垂頭喪氣地躲在魚缸的角落石頭裡好幾天,讓我們好擔心。Albert趕緊去買了藥來治理水中的細菌。還好過了一週後,小姑娘身上的白點消失了,漸漸地恢復既有的神采,才讓我們安下心。

小姑娘似乎認得人了,Albert靠近魚缸時會餵魚飼料,她就會很開心的過來享受美食。而我通常是靠近魚缸觀賞,看看她是否安好。她也總會游過來,在我前面展開美麗的裙擺打個招呼,如同跳舞般地旋轉迴游,身姿優美典雅,讓我百看不厭呢。

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精釀啤酒 (Craft Beer)

啤酒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酒精飲料之一,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時期,那麼至今就有7000年的歷史了。若是與紅酒作比較,啤酒似乎更平易近人、更大眾化,更普及於城市或鄉間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中。

啤酒釀造工業早就是全球性的產業,美國在1970年代"家釀造"(Home Brewer)合法後,開始推動了較小型的精釀啤酒(Craft Beer)的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精釀啤酒(或手工啤酒)已經是全球風行的名詞,也成為了一種中產階級時尚消費文化的象徵。冠上了"craft", "artisan","micro"和"nano 的各式各樣的精釀啤酒,讓人眼花撩亂,也驚嘆不已。

Albert從高中開始就愛上啤酒,當年也在家自己成功地釀造出了啤酒。可見釀造技術基本上不難,但是要創造出獨特的風味與穩定的品質,甚至量產,就不是簡單的事。因為第二次再試釀啤酒,就不太成功。目前居家避疫期間,Albert每個月定時從網站上訂購兩箱,有各種不同品牌、風味和口味的精釀啤酒。於是家裡天天都有不同的啤酒佐餐,真讓我們長見識了。

精釀啤酒廠的特色是小型、獨立經營、使用傳統或創新的原材料和釀造方法,釀造出特色獨具的啤酒。雖然說釀造技術大同小異,但是其中的材料配方與過程等等的學問卻又很大呢。於是世界各地的精釀啤酒廠都盡其所能的研發與創新啤酒的口味和口感,以展現出精釀達人專有的酒藝與個性,正好符合年輕人追求創新的理念。全世界有數千種的精釀啤酒,也讓愛啤酒的人士旅行到了任何地方都可以盡情的享受和探尋。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後院農夫

在加州,很多人自家後院就是一片植物花卉扶疏的美麗天地。在目前居家避疫期間,許多人更認真地在後院闢地種菜,甚至養雞。"後院農夫"成為了此時最佳的休閒活動或副業,不僅讓人們貼近土地學習自然的脈動,學習不同蔬果的習性與知識,學習與土地共生的法則,也在採收過程中獲得欣慰與成就感。在餐桌上品味自己種植的成果,更是無比的開心。如果自家後院的收成能夠滿足家庭所需,那就不須外出採買,也會減少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但是自給自足可不是容易的事,能達成此目標的家庭大概不多吧。

我們家後院的果樹:檸檬、橘子、李子、無花果、柿子等,都不需要花心思去照顧,隨著時節收成就好了。Daddy每年在後院認真種的就是"番茄"。今年種的番茄品種很特別,是Ananas Noire, German Gold和Cherokee。Ananas Noire又稱為Black Pineapple tomato,成熟的果子仍然是綠色,味道甜美清爽。Cherokee的顏色很特別是暗綠和深紫色,果肉細而多汁。German Gold顧名思義就是金黃色的,肉多微酸。

三種番茄的滋味各有特色,而Ananas Noire應該是生吃時口感最佳最甜美的。三種都屬於牛番茄,成熟的果皮可以很容易的剝除。今年的收成不錯,於是就得天天吃番茄、番茄炒蛋、番茄炒牛肉、番茄蛋花湯等等。

九月了,今年番茄的收成已經結束。近日來酷熱天氣和嚴重的空氣汙染,都不適合室外活動,正好讓土地休耕,等待明年春天再重新開始。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赤色的天空

美國西岸加州、奧瑞岡州、華盛頓州因為山火延燒一發不可收拾,燒毀的林地超過200萬英畝,也造成西岸地區的空氣嚴重汙染。空氣品質已經二十餘日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週三9月9日天空竟然呈現一片驚駭人的橘紅色澤,天色晦暗,白晝如同黃昏。如同世界末日的景象,讓人心恍然、惶慌,也有人說如同火星上的景象。這史無前例的駭人景象在新聞的播報中,必定讓世界各國震驚,在台灣的大姐也送來台灣報紙上的報導。

真無法想像,原本是自然景觀最美麗的華盛頓州、奧瑞岡州與加州,竟然會淪落到今日如此不堪的景況。這些狀況是因為人類不愛惜自然資源,任由文明的汙染源持續擴大,所造成的自然反撲?地球的生存環境惡化又病毒肆虐,各國當政者如何協助人民度過種種浩劫,需要智慧、誠信、愛心與同理心吧。而我們只能安頓自我的身心,努力學習渡過,並且為世人祈福。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陽光、空氣、山和水

亮麗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高山紅木林和太平洋岸美景,本來是加州最引以為傲的自然資源,無奈近年來天乾物燥野火肆虐,一波平止另一波又起。八月間因雷電又引起山火,燒毀了龐大林地,不僅許多人家園被毀,整個灣區的空氣品質再度惡化。這幾週來天空灰濛濛,只偶爾稍見藍天,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續的狀況中,讓人們生活上的恐懼、擔憂和不便,如同雪上加霜。在戶外走路是目前唯一能做的活動,但是空氣品質差,讓人們活動的範圍更侷限了。2020年真的是不安的一年。

一直很喜歡蔣勳老師的著作,在平常走路的時候除了聽書,也會在Youtube上聽蔣老師講美術史、文學史、美的沈思、節氣、生活等各種主題。覺得"科技"真好,讓天涯若比鄰,也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的持續進行。平常也會看蔣老師的臉書文,覺得蔣老師觀想天地、關心周遭人事的生活隨感與哲思,是每日生活中很療癒的文字。最近蔣老師的臉書文:「沮喪的時刻一個人走到山上,坐在田埂大石上,微風習習,看雲起雲滅,稻葉翻飛,那山水裡有讀不完的故事,那風景無言無語,卻彷彿用靜定的沉默說著領悟不完的智慧。」

目前的生活環境與狀況讓人際關係疏離,也讓很多人沮喪。雖然山林水域面相會變遷,我們應該如蔣老師所言,靜觀自然永恆的意義,「就可以學習篤定沉著,就可以學習輕盈潔淨,自在無礙。」人生中的各種狀態都是要學習、經歷與渡過的課題。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藝術家》雜誌與我

由何政廣先生創辦的《藝術家》雜誌,是台灣也是世界華人圈,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藝術類雜誌。創刊於1975年至今已經有45年,時間跨越了二十與二十一世紀,經歷了台灣美術由傳統走向創新,從本土邁向世界的變遷,並且見證著台灣美術發展各個重要階段的世代承傳與接續。

每個月一本的《藝術家》,內容豐富多元,紮實厚重如同磚塊,四十五年來紀錄下了台灣與世界藝術家的種種珍貴史料,是我這輩子持續藝術熱度的好夥伴,也是我開始寫作的重要推手。

回想起來應該是三十多年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工作,開始寫介紹藝術展覽的文章,刊登在《藝術家》雜誌以便推廣,繼而認識了何先生。何先生溫文敦厚、待人親切,與他交談總讓人如沐春風,對當時初出茅蘆年輕的我也鼓勵有加,繼而讓我每個月寫作投稿,持續了好些年,還邀我撰稿出書等,磨練文筆也磨練耐心與毅力。在全職工作之餘,還能夠在寫作上留下一些成績,當然就要感謝何先生與《藝術家》雜誌的栽培與提攜。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則是藝術家出版社於2007年10月發行的另一本新的藝術與設計期刊。精緻而專業的編輯,多方探討著收藏、設計與當代藝術領域的趨勢與新知,讓品味藝術打造優質的生活層面。來美國十二年了,每個月仍然固定收到這兩本份量很重的精美雜誌,就覺得很幸福。《藝術家》雜誌便如此地陪伴著我,照顧著在異鄉的我的心靈。作為《藝術家》雜誌幾乎一輩子的讀者與朋友,這緣份很深的!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翡翠的光采

盛夏的湖光水景,粼粼波紋蕩漾,如同一幅抽象畫,幽微細緻地繪寫出了暑氣中的綠色意象與藍天的光芒。

粼粼的波紋蕩漾著、蕩漾著,細述著謎樣的水中世界,那是無可探究的浩瀚與深沈,只有風能理解的天書。

蕩漾著、盪漾著,粼粼的波紋擾亂了平靜的水面,書寫著風的心聲,彩繪著水的幻影,映照著天地的謎采。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Comet NEOWISE - 美麗的星夜

最近因為NASA在3月27日發現了一顆具有接近拋物線軌道的逆行長週期彗星"NEOWISE",引起了媒體與民眾的關注。這顆彗星6800年才出现一次,是至今可以肉眼觀測到的最亮彗星。七月中旬開始,在日落後1小時可以在西北方向看到。這週末應該是可見度很好的時候,於是週六晚上約9點半,我們帶著望遠鏡驅車前往Saratoga山上Parker Rancher的一個高處點,希望可以看到此彗星。路旁三三兩兩的人們都在觀星,經由旁人指點,我們也看到了,當然還是必須藉由"望遠鏡",肉眼很難看得到。或許是當地仍然屬於住宅區,有"街燈"的光害。

彗星俗稱掃把星,因為它拖著一束光芒來造訪地球。在浩瀚的星際,繁星點點常駐天幕,惟有彗星如同匆忙的旅人,短暫停留後即毫不留念地揮別,繼續奔赴遙遠的他方。

寧靜的夜晚如果有皓月高掛再加上滿天繁星,那就是黑夜裡最撫慰人心、最美麗的一幅畫。

然而夜晚的星空對畫家梵谷而言則有不同的體會。作品《星夜》(Starry Night, 1890)畫面上陰沉的夜晚,深藍色的天空紋理如同渦漩狀的星系,伴隨著眾多星點與月暈,籠罩著沈靜的山巒和房舍。炫目的光彩卻呈現出了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這種誇張變形的強烈視覺表現,是畫家憂鬱的精神和悲劇性幻覺下的創作;如同將一個孤寂的靈魂,投向了永恆無垠的虛空,無聲的吶喊似乎在天際響起。梵谷的星夜也如此深深撼動著觀者的思緒。

連想到詩人杜甫在《旅夜書懷》中寫道:「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中將星月映照下遼闊的天地、浩蕩的江河,對照著詩人孤苦顛簸淒愴的心情;如此借景抒情,流露出的傷懷真是感人至深。

許多文人畫家的生命情境因為殊異多詭,激發出的原創性佳作也就更具有深刻的情感而傳頌後世。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4th of July & "Hamilton" Broadway Show

今年七月四日美國國慶也是我們移民美國12週年,當年Albert小學畢業,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將近兩年,時光飛逝總在不知不覺之間。今天上午與Daddy到位於Saratoga的Parker Ranch登山走路,看到一戶住宅大門外的柱子上掛著一幅國慶布簾,很有美國手工拼布的樸實味也非常應景。讓走路登山的人們迎面看到都要會心一笑。

昨天晚上從網路上發現了著名的美國音樂劇"Hamilton"可以免費觀賞,立即轉知朋友們。因為居家避疫之前"Hamilton"正在舊金山Orpheum劇院演出,票價當然不低,也常常一票難求。網路上有免費觀賞的機會實在太好了,在國慶日觀賞就更是應景。

談起美國開國"歷史"總會讓人覺得刻板枯燥,然而以"百老匯"歌舞劇來談歷史,當然就完全不同囉。由Lin-Manuel Miranda編劇、作曲及填詞的"Hamilton",是關於美國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音樂劇,2015年首演至今,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以及無數大獎,包括:Grammy Awards, Tony Award, Pulitzer Prize for Drama等等。Lin-Manuel Miranda(1980-)真是多才多藝也身兼多重角色,他還是製作人、演員、演唱家。在此劇中,就是他自己演出"Hamilton"這個角色,還因此獲得了Tony Award最佳演員的提名。

這齣音樂劇結合了hip hop, R&B, pop, soul, 以及傳統歌舞劇的形式演出,真是讓人耳目一新,讓視覺與聽覺都有了絕佳的感受,也讓歷史活潑生動起來。"Hamilton"是由"現代"說故事的形式來講過去的美國("America then, as told by America now.")的最佳範例吧。

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

"伊甸之東"

平常走路或登山時都會聽書(audio book),最近剛聽完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史坦貝克的小說《伊甸之東》。史坦貝克的重要著作《憤怒的葡萄》、《伊甸之東》和《人鼠之間》等,都是以加州為故事的背景,讓居住在加州的我,聆聽或讀史坦貝克的書時備感親切。

《伊甸之東》故事主要發生在二十世紀初加州的Salinas Valley,(距離我們家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講述的是愛爾蘭移民Samuel Hamilton與來自康乃狄克州Adam Trasks兩個家族交織出的故事,時間軸涵蓋了Adam的一生。史坦貝克寫這本書的靈感以及書名,來自於創世紀第四章,亞當和夏娃被迫離開伊甸園(Garden of Eden)後所居住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乃在無憂無慮的天堂"樂園"之(外)東。

這本書很深沉地探討著人性的本質:從兩代的兄弟(Adam & Charles、Adam的雙胞胎兒子Aron & Caleb)對父愛的爭取,為了被接受的掙扎和給對方造成的傷害;Adam的妻子Kathy面對被剝奪了個體自由或個人利益時的墮落、罪,以致自我毀滅等。然而在這些複雜且負面的情境中,仍然有仁慈、智慧的Samuel以及Adam的長期管家Lee,從旁協助、關照和啟發。

史坦貝克在此書中賦予了外來的中國人Lee蠻大篇幅的描述以及重要的角色;直到故事的結尾在Adam垂死的床邊,也是由Lee請求Adam原諒他的兒子Caleb的罪。這真是在西方文學中極為少見的。這本書出版於1952年,相信當時的種族主義仍然強烈,史坦貝克卻在此書中讓華裔美國人Lee展現出中國人的善良與堅韌,以及中國文化的哲思與智慧,幫助了Adam家族度過了許多的波折。史坦貝克以這種方式試圖挑戰當時美國社會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真是讓人敬佩。如此誠摯的偉大作家必然名留青史,感動世世代代的人心。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水天相映,白雲蒼狗

每個週末上午8點多就去走Los Gatos Trail到Vasona Lake,沿著Los Gatos Creek旁邊有幾個小湖。今天天氣晴朗氣溫宜人,蔚藍的天空上白雲隨著風兒的召喚,飄逸舞動,幻變出了各種幽雅灑脫的形貌。水天相映更展現出了層次上的豐美富麗,這就是初夏柔美的景緻和賞心的風韻吧。


在Vasona Lake公園裡,大大小小的鵝鴨們隨心地游走著,草地上也早已經被無數的加拿大鵝佔據了。在這個居家避疫保持距離的時候,也只有雁鴨們得以如此的開心群聚與覓食野餐,讓我們也要羨慕牠們。這些雁鴨們走在人們腳邊都絲毫不懼怕,因為牠們知道大自然是屬於牠們的天地,我們人類也都很尊重牠們的"在地權利",總是小心地不打擾牠們。每週走過此地,看到小鵝們逐漸地長大,也讓人滿心歡喜呢。


白雲蒼狗,世事多變,不變的只有大自然時序的運轉吧。回頭看目前新冠狀病毒的流行尚未止息,最近"Black Life Matter"事件又在許多州一波波地出現,甚至造成破壞打劫。今年的美國真是狀況多。平等的人權與民權是大家都期待的,社會的安全與安寧更是。這種種不安,何時會獲得進一步的改善呢? 人類的社會總是喧囂雜亂,我們只能不時地去走近自然,探尋自然中的和諧美好以稍慰人心。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春江水暖

五月下旬了,熱浪已經一陣陣地湧現,想必雁鴨們最知曉。走在Los Gatos Trail上,看到成群的加拿大鵝在如鏡的水面上悠哉地倘佯,無憂無慮地在溫暖的微風中仰首行進,真讓人欣羨。


無數的鵝媽媽帶著寶寶們在草地上覓食或在水中游水。抬頭挺胸的鵝媽媽們似乎驕傲地看顧著黃毛小鵝,因為下一代總是媽媽們的暖心慰藉。



此時大樹枝葉繁茂樹蔭滿佈為大地生靈提供庇護,而百花盛開奼紫嫣紅如同慶賀著源源不絕的新生命。大自然的豐饒正因為萬物的生生不息--尤其在春季。這不也就是讓人心篤定安適的重要力量。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影中的意象

聖荷西的五月熱浪來襲,連著幾天高溫如夏,亮麗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逐漸繁茂的枝葉隨著風兒晃動,在陽光投影下形成了另一番風姿曼妙的景緻。影子與本體、虛空與實像、隱晦與明朗,展呈著相似的意象卻又訴說著不同的意趣。仰天觀望與低頭俯視,不同的視角,也帶來不同的思維。


讓我想到最近聽楊照說書,談到日本著名學者大西克禮對日本美學觀中很重要的理念“幽玄”的論述。“幽玄”一詞源自老莊思想中幽深、玄妙的境界,傳入日本後發展成為了日本民族獨特的美學理念。幽是隱晦,玄是奧妙。在日本的審美觀中“幽玄”的核心是"餘情"——境生像外、意在言外,是寂靜、深遠的,在安詳、柔和中帶來精神上的崇高。


描繪在大地上無聲的樹影,在光影相映中也如此地引人暇思。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生生不息!

電視媒體、報紙、網路資訊每天都是疫情訊息,真讓人覺得疲累、無奈,因為擔心也沒什麼用,生活還是要好好地過下去,只能謹慎以對。於是只能從身邊的事物尋找點滴的舒心慰藉。

Albert在二月中旬去了一趟日本和台灣旅遊,還好及時地回到美國,沒有受到疫情擴大的影響。回家後他就在家工作,也開始在房間裡營造魚缸的環境:鋪砂土、加枯樹、種綠色的植物和水草等,還有測水中的PH值、二氧化碳、水溫、加燈光等等。這種種還蠻多學問也需要許多的道具和設備,挺費工夫的。幾週後水中的環境就準備的差不多了,水中植物長得很快,水草也已經厚厚地鋪滿了底部,一片綠意看起來很是愜意。

然後Albert便開始在這個16英吋正方形的漁缸裡養紅色的小蝦,不是養魚喔。目前有大約二十隻一公分左右的小蝦在水草中悠游著。Albert說蝦會脫殼逐漸長大,目前有四隻蝦懷孕了。懷孕的蝦媽媽體型顯得豐滿厚實,仔細地看,蝦殼似乎有些透明,顯露出蝦媽媽肚子裡抱著好多的卵。蝦媽媽還會不時地滑動著腳,似乎溫柔地在撫摸著她的寶寶們,真有趣。大概二至三週後,小蝦子就會孵化出來,讓我們期待著!

春天是百花盛開、萬物孳長的季節,看到新生命的出現總是會讓人心歡悅,尤其在這個疫情瀰漫的時節。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Home! Sweet Home!

通常離開"家"是為了探索另一個世界,不論是近在咫尺的住家外圍的環境、稍遠的公園、圖書館、工作場所、購物中心等;或是到遙遠的城市以及不同國家的異域體驗。"回家"是旅程必然的終點。旅人在豐富而疲累的行程後,常常會覺得"家"真是身心休憩的甜蜜窩。

對於離家在外生活的人,想家則是必然的。古今中外無數騷人墨客的文筆下,一闕闕的詩詞,道盡遊子的懷鄉思緒和切切心聲。"家"是身心的庇護所,更是心靈安定的城堡。

在目前「居家避疫」期間,人們毫無選擇的必須待在家裡,除了採買食物或走路運動外,沒有其他離開家的動機或目的地。(雖然我和老闆兩人仍然持續到辦公室工作。)此時,家庭生活更顯得重要,家人成為唯一能夠在一起的朋友,也讓我們心無旁鶩地重新體認在"家"好好生活的意義。讓以往總是蠢蠢欲動向外探索的"心"內收,回歸到家庭生活的核心,也給自己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此時,對外的探索與交流完全轉換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於是遠近以及國界的距離更模糊了,一切訊息都在空中串流交匯展演,似乎虛擬卻又絕對地真實。我們似乎被孤立在"家"中,但是卻因此重新發現"家"的豐富與美好。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一粒沙看世界,一朵花見天堂"

"居家避疫"是現在每個人的責任,但是人還是要活動也要健身。週日上午一早與Daddy到Los Gatos Trail走路,發覺在Trail上走路騎車的人還不少,大家都要運動,也都自覺地保持著距離。雨後的清晨空氣舒冷,走起路來真是暢快。

路邊的野草野花展露著青翠的容顏,引人細看。承載著雨露的小小綠葉,告訴我們上天仍然眷顧著大地。也讓我想到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1757-1827)著名的詩句:「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見天堂,掌握無窮於掌心,掌握永恆於剎那。」


天光雲影、橋畔相依偎,天地的靜美就在於心領神會中。


在Trail上經常會看到各式雁鴨群聚,或是兩兩成群。此地加拿大鵝很多,黑白色的頭頸加上棕灰色層次繪出的羽毛,真是絕美的搭配。造物主絕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喧囂的媒體 - 安靜的城市

由於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瀰漫全球,狀況越來越嚴重,加州在3月17日宣布"居家避疫"(shelter in place)以及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而後許多州也陸續實施。3月24日美國總統也宣布全國民眾都要遵守"社交距離"規範,以防止疫情擴散。這些前所未有的措施,讓人們待在家裡工作、學校全面停課、餐廳只有外賣等等。除了超市和各賣場湧現人潮,購買民生用品與食物外,其他地區真是呈現無人也無車的現象。

原本充滿活力而且熱鬧的城市生活頓然停止,因為一切商業或娛樂活動都消失了。民眾不可聚會,甚至爬山走路都不可以群聚而行,外出遇到他人也要保持6英尺距離。人與人之間只能在網路上或電話上互動。有形和無形的距離,讓城鎮、街區等幾乎完全淨空。這狀況很有超現實的味道。

文明的城市突然完全地安靜下來了,視覺上與聽覺上都是休止符——空。然而疫情卻在暗地裡孳生竄流,讓人們防不勝防。電視新聞與各式媒體每日都報導著疫情嚴重的狀況,聳動視聽,讓人心不安卻又無可奈何。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 何時會結束呢?! 城市如此反常的"安靜",只因為暗潮洶湧。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桃李報春,蜂鳥鳴唱 - 為世人祈福

二月初中國武漢爆發冠狀病毒大規模傳染,至今不僅殃及鄰近國家日本、韓國、香港、台灣,連義大利、伊朗等國都出現病例,美國也不例外,真是風聲鶴唳,讓人心惶惑不安。我們住在北加州還好,雖然天天看到疫情嚴峻的新聞報導,日子還是要如常地過,只是原來計畫回台灣的行程取消了。相信許多人的旅遊計畫也都要延期,大家只好安心待在家裡吧。

比擬SARS的冠狀病毒發於冬末初春;在寒冬將盡時肆虐,如同瘟疫般的擴散,讓大家都在LINE群裡發聲,互相警惕、關注、鼓勵......。由於世界各地疫情漫延,各國經濟都因此受到影響,近來股市更接連幾日大跌。真是中國打噴嚏,全球都感冒了!

在此時人心一片低迷之中,大自然時序仍然如常地走著。早春的桃花、李花已經來報到,細細的紅白花容相互爭艷,清清幽幽地盪漾出了春的氣息。天上的白雲淡然地隨風畫出了種種美妙的姿采,還有蜂鳥也在花間穿梭著、鳴唱著,提醒人們大自然的美好總是會常伴我們身旁,不論世事艱辛或順遂。只有大自然的美好能夠在有形無形中撫慰人們的神傷,化解人們的憂患意識。讓我們期待時序進入盛暑,病毒能夠消失殆盡,還我們平靜的生活。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James Tissot 畫中的時尚

October, 1877                            The Ball, 1878
十九世紀後半葉的藝壇最為世人所矚目的是印象派繪畫,著名畫家如:莫內、馬內、竇加、雷諾瓦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而且鍾愛的藝術家。法國畫家James Tissot (1836-1902)與印象派畫家們同時期,卻知名度遠遠不及他人,因為Tissot與印象派畫家們雖然都是好朋友,卻拒絕參加1874年印象派的首次畫展,選擇走自己的路。目前在Legion of Honor博物館展出的"James Tissot: Fashion & Faith",是在美國西岸首次舉辦的Tissot畫展,很難得地讓觀眾看到了Tissot以他獨到的繪畫風貌映現出當時代的社會風采。

Tissot在1863年開始以當時摩登生活中的人物肖像為題材創作,深獲好評而一舉成名。1871年移居倫敦十年,作品更廣受英國上流社會鍾愛,而名利雙收。Tissot以精湛細緻的繪畫技巧描繪出優雅時尚的紳士淑女與其生活風華;尤其是女性服飾布料的色澤、繁複飄飛的服裝衣裙鄒摺等細節,真讓人讚賞。Tissot對服裝布料的感知與啟發,可說源自家族事業,他的父親是很成功的布料商,母親協助父親的事業外還會設計帽子,所以Tissot對時尚與美的敏銳,很自在地綻放在色彩繽紛的繪畫上。許多作品畫面上的女子都是他的伴侶Kathleen Newton,不論是回眸、轉身、提裙,生動的人物神采,凝聚在一幕幕戲劇般的場景中 -- 落葉繽紛的十月天、熱鬧的舞會、花園等等,為十九世紀的摩登生活和社會景象畫/寫下了美麗的紀錄。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藝術中的人權/民權呼聲

Glenn Kaino - "Invisible Man"
位於聖荷西市中心的聖荷西州立大學(SJSU)創立於1857年,是美國西岸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也是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的創始學校,因為地理位置成為矽谷科技公司本科系人才招募的來源之一。走入校園遊逛,可以看到一座雕像是兩位黑人青年頭微低,一手帶著手套高舉向天,靜默抗議的姿態。這是聖荷西州大學生Tommie Smith and John Carlos在1968年獲得夏季奧運田徑賽200公尺金牌與銅牌,在墨西哥市接受獎項時的歷史性畫面。他們將那個年代非裔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無聲的抗議昭示國際,也自此成為了彰顯黑人人權/民權與尊嚴的先驅之一。那座雕像於2005年設置在聖荷西州大校園內,2018年值此英勇事跡50週年,聖荷西州大頒發了最高榮譽的"the Tower Award"給這兩位傑出校友。

Glenn Kaino - "With Drawn Arms"
目前聖荷西美術館也推出了一項特展"With Drawn Arms: Glenn Kaino and Tommie Smith",展出了當年這兩位運動員參加奧運競賽和致力民權運動的相關照片,現場還展出著"Invisible Man"塑像,象徵著黑人不被看見、不被重視的情境。在作者Glenn Kaino的巧思構造下,觀者會在作品的正面鏡面上看到自己,也就如同加入了塑像伸張正義的奮鬥之中。另外一件大幅裝置作品"With Drawn Arms",是以超過一百個金色握拳的手臂連接成為一座橋,表述出這兩位行動者的勇敢行為已經造成波動不息的漣漪,經歷時間的淬鍊而更堅韌。眾多的手臂連結在一起,更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連結歷史的過去和今日當下,連結文化和政治訊息,也揭示著代表希望的金色力能,將持續地在不完全公平的社會中流淌。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新年健行

平常登山健行的夥伴們總是會期待新年一月一日的舊金山健行,這項活動由克成主辦與規劃路線已經數年,今年元旦的健行也有二十來位朋友們參加。我們沒有出門遠行當然就絕不會錯過,這次還邀請了YS, Sue & James 加入。今天天氣雖陰寒倒也宜人,有久雨後的乾爽舒暢。早上9點半大家在Legion of Honor集合,搭38號Muni 公車到日本城,再開始健行,經過了滿佈各式商店的Fillmore Street,讓大家邊走邊欣賞店家的各種時尚的陳設,也是賞心悅目。接著走到Pacific Heights的Alta Plaza Park最上面,向左可以看到舊金山的市區景,向右可以看到舊金山灣的水景,是一個賞景極佳的至高點。而後繼續走到著名的Lyon Street Steps頂端,眺望在灰藍色的天空環抱下的舊金山灣和Palace of Fine Arts的圓頂。

舊金山高低起伏的地形是這個城市傲人的特色與奇景,對步行者而言則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在這個城市走路就如同"登山"健行。我們從Lyon Street Steps往下走332個階梯才到達下方路面,然後過街到Palace of Fine Arts。此時陽光亮麗露臉,讓這個興建於1915年的歷史建築顯現雍容華采,也讓大家開心拍照留念。休息午餐後,大夥繼續沿著海邊走Trail,經過金門大橋、Baker Beach、Lands End trail。此時舊金山海邊典型的冷風當然毫不客氣地吹著。沒想到的是海邊的步道和市區一般,也可以高低差距很大,也就是要走許多階梯往下再往上,這時就知道挑戰不小了。如此走過也讓人全身暖熱,雙腿疲累。回到Legion of Honor時,我的手機紀錄走了約 9 mile。謝謝克成在路線上完美的規劃安排,讓大家進一步認識舊金山的美景與地形,也在一年的開始就健行健身,開啟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