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史丹佛大學Cantor Art Center

週四參加Miller PTA活動後,前往史丹佛大學Canter Art Center,因為最近寫了一篇關於該博物館的文章,必須加一些圖片,當然就要自己去看看並且拍照。上次到史丹佛大學看到的是另一邊的校園區塊,覺得不是那麼 impressive。這次開車從正門進入,才感覺到這所名校的寬闊與氣度,轉兩個彎就到了藝術中心,很具規模的博物館喔。創立史丹佛大學的勒蘭‧史丹佛,在一八九四年成立了勒蘭‧史丹佛博物館(Leland Stanford Jr. Museum)。該館在二十世紀初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館,收藏品共約五千件。

一九○六年舊金山地區發生的巨大地震,摧毀了博物館三分之二的建築與收藏。直到一九五三年,博物館才再度開放;一九八九年,舊金山地區的另一個大地震,又嚴重破壞了博物館。一九九一年,學校開始積極地募款並且著手重建博物館,歷盡波折後,嶄新的美術館終於如浴火鳳凰,在一九九九年底開放,更名為「艾瑞絲與裘拉德‧坎特視覺藝術中心」(Iris & B. Gerald Cantor Center for Visual Arts)。艾瑞斯與裘拉德‧坎特是顯著的慈善家也是博物館長久的支持者,除了捐贈超過一千萬美元的重建經費,還捐贈了超過一百八十件的羅丹雕塑品,使得史丹佛大學成為了巴黎羅丹美術館之外,收藏羅丹作品的最大機構。當然也是來自各地民眾參觀這所名校時,不可錯過的藝術珍藏。羅丹被認為是雕刻史上繼米開朗基羅以來,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的〈地獄之門〉是一件規模浩繁的委託之作,包含了 186 個痛苦群像,雖然沒有完成交件,卻可以說是他一生創作的概要與總結。羅丹將近代文明的罪惡都表現在這幅門雕上面,刻畫著被困惱與折磨的形象,表現出希望、幻滅、死亡和痛苦等種種感情。這件戶外作品乃坎特藝術中心的羅丹雕塑公園的鎮館之寶。

坎特藝術中心有兩層樓二十七間展覽室,展示著其龐大而且豐富的亞洲、非洲、歐洲與美洲收藏,還有近期收藏和現代與當代借展的作品等等。我很喜歡比較原始的藝術形式,如非洲的木雕藝術、大洋洲的雕像、古美洲的陶俑與美洲原住民的面具、圖騰柱與編籃等等,總覺得這類藝術具有更直接與真切的情感表達與純真的力量。



當然,近代與當代歐美藝術,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與情境,能引領我們省思生命,並且懷想當時人文與社會的意涵,或思考近代美學的演變與發展。該中心的當代藝術收藏著重於美國藝術,尤其是舊金山灣區藝術家的作品,例如羅伯特‧安納森(Robert Arneson)、布魯斯‧康納(Bruce Conner)、理查‧迪本孔(Richard Diebenkorn)、喬志‧賀爾姆斯(George Herms)、法蘭克‧羅伯戴爾(Frank Lobdell)等等。目前正好安排有與史丹佛大學極具淵源的藝術家"理查‧迪本孔"的特展,呈現出迪本孔在70 與80年代間,在畫面上對真實景物轉換至抽象藝術的探索。 坎特藝術中心歷經幾度的浮沈,都有賴熱愛藝術人士的鼎力支持,龐大金援以及捐贈藏品等,當然還有館方與學校的專業研究與經營,才讓坎特藝術中心能傲然挺立,成為舊金山南灣區的重要博物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