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充滿藝文的週末

這個週末非常難得的參加了三場藝文活動,週六和週日下午兩場蔣勳的演講「漢字之美」與「蘇東坡和寒食帖」,以及週六晚上「雲門舞集」在柏克萊大學演出的「稻禾」。愛好藝文的灣區人士(當然包括我)一聽到這些活動訊息,就早早都買好了票期待著。

週六下午在De Anza College的演講「漢字之美」,以及週日下午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演講「蘇東坡和寒食帖」,兩場吸引了約700多名聽眾。週六的演講中,蔣勳從漢字的發展娓娓道來,談到文字的力量、漢字超越國界的文化現象、以及它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不朽。因為漢字的形式與風格隨著時代在改變,卻永遠不會消失。他說漢字既古老又年輕,由於形象構成的本質,5000年前金文上的象形文字,今日的孩童都能夠解讀。漢字還有個特色是"水平線條"的延展,這現象可以和中國傳統建築的「飛檐」造型相呼應。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藝術家徐冰則創作出了無法解讀的漢字,在藝術的表現中顛覆了人們的閱讀思維和理解,藉之批判著現代社會文字訊息的氾濫。

從漢字談到書法,第一個要講的人物當然就是「書聖」王羲之。蔣勳特別提出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對他學習書法的引導:就是從體悟大自然現象中,發現書法點、線的力度與格局,以及筆墨表現上之奧妙與美。了然於心,則悠遊自得。於是吾人從王羲之書法之雄逸俊美,可以看到他的性情、人品和文化的厚實。

週日在亞洲藝術博物館3個小時的演講中,蔣勳款款地談著蘇東坡,這位才華洋溢卻屢遭小人誣陷的文人書家一生的坎坷曲折。蔣勳帶領著聽眾細細地品賞蘇東坡不同階段的詞,舉出了〈江城子〉對已故亡妻懷念的心思,從〈蝶戀花〉看到他對青春的逸思和詠唱,以及在被貶黃州後寫就的〈臨江仙〉,流露出隨遇而安的豁達心胸。蘇東坡書法藝術的經典則是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蔣勳說:蘇東坡的書法運筆隨意自在,毫不用力;也如此地呈現出了蘇東坡的真實性情。〈寒食帖〉一貫地用字淺白,卻深沈地表述著心境悲涼的感傷,其書法"運筆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又飛揚瀟灑。詩情與書境融匯,更展畫意。

總覺得許多流傳青史的文人或藝術家們都如同烈士,如同浴火的鳳凰,在心志的困頓與生命的磨難中,迸發出了偉大的創作,成為人類文化中珍貴的資產。所以我們除了好好護持外,還要感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