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60年代的美國,感覺上距離我們相當地遠。然而那個時代生氣勃發的藝術潮流,如: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觀念藝術、混合媒材藝術等,對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的影響至今仍然顯著。當時將日常生活素材運用在藝術創作上最極致的先驅應該就是美國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Rauschenberg從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組合"(Combines)作品,打破了世人對藝術作品的傳統思維,泯除了繪畫和雕塑的界線,以及在媒材上的分類。3月25日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剛結束的Robert Rauschenberg回顧展,展題"Erasing The Rules",正是這位創作者一生探究藝術、不斷突破的中心思維。
Rauschenberg第一件"組合"作品Collection (1954/55),至今已經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一。在此可以看到創作者對各類素材一視同仁的掌控、運作、拼匯、層疊、雕造。素材涵蓋了被丟棄了的布、報紙、雜誌圖片、絲綢紗、隨意拾得的木塊、加上抽象表現主義般的油彩等。由三片木塊組合的巨幅畫面上,豐富的色彩和混雜的肌理畫面,已跨越了二度與三度空間的界域。看似混亂的構圖,在油彩的揮灑中,消弭了各類素材的異同。畫面在上方平塗的寧靜氛圍,和下方紅藍黃色彩的理性安排下,合襯完成了整體構圖的完美平衡。Rauschenberg在此慧黠又幽默地銜接了精緻藝術和通俗藝術的文化指涉。
Rauschenberg在1960年開始研究和製作版畫。層疊、交錯、穿透、拼匯等構圖手法,仍然在他的版畫上出現。作品"Shades" (1964)更進一步地擴大這些意念到三度空間。他將取自報章雜誌的文字和圖像,交會層疊地印製在透明的塑膠玻璃上,再將印好的五片塑膠玻璃,如同書頁般地組合,架構成立體的裝置。後方的燈光照射著穿透層次頁片,形成了網狀般影像交匯的閱讀空間。每一片印製的塑膠玻璃就如同攝影的膠片,捕捉住變異的社會百象。它也是一部巨幅的"藝術家的書"Artist's Book"。
在Rauschenberg的創作中,藝術和生活的界線是不存在的。他總是不斷地實驗與突破技法和媒材的限制,於是他反傳統的創作多元而難以歸類。在普普藝術、低限藝術、過程藝術(process art)、觀念藝術等領域,Rauschenberg都被認為是引領風騷的先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