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Corporeal" at SFMOMA

人的“形體"作為藝術探索的起點,自古以來開展出來的形式繁多,從古典時期具象美的表現,到現代的各種抽象的表達,都對應著所存在環境,進而啟發人們去思考形體在那個時代的意義。現代的形體雕塑創作(Corporeal)則不論是完整的或碎片化或隱喻的,往往從個人的或集體的"思維"向度來探索人在世界上的位置。

Soundsuit, Nick Cave         Quantum Cloud VIII, Antony Gormley 

非裔美國藝術家Nick Cave的作品“聲音服裝”(Soundsuit),運用收集來的舊衣物、零碎布塊,各種被丟棄的、跟織品服裝有關的物件,加以拼綴組構化腐朽為神奇地,創造出真人尺幅的服裝雕塑作品。結合了面具與服裝的作品真的可以穿上並且舞動表演,還會發出聲響。Nick的服裝雕塑如此瑰麗奇幻,看似前衛誇張,卻又充滿了傳統的記憶與況味,也藉此掩蓋了穿戴者的性別、種族和階級,以華麗的方式泯除圍繞身份的種種社會偏見。(相關文章可參閱此)

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的“量子雲“(Quantum Cloud VIII)則將形體化解成一團混亂的能量,抽象的線條似乎向外衝出爆炸性光環,又向內凝聚出人體的形象;在此不可見的能量在向外輻射與流動中具體化了。這件作品讓我們反思人與周遭世界的互動和微妙的依存關係,

Four on a Bench, 1990, Magdalena Abakanowicz

波蘭籍藝術家Magdalena Abakanowicz (1930-2017)是“當代纖維藝術”發展的先驅。在1960年代間,她的巨幅編織創作以柔軟複雜的織品結構呈現出後低限主義的風格,摒除了傳統織品的實用性或裝飾性,在純美學的關注中為織品藝術(textile art)開創出了嶄新的風貌。1970-90年間,她的創作思維回歸到“人”的本質以及人在現代社會中的位置。這件作品以無頭中空的直立形體並列著,是回應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百萬人逃離家園流離失所,生命備感空虛,內部似乎被掏空。他們站立在歷史洪流殘暴的片段,僵化的形體已無個人性,僅留下了群體記憶的傷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