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零碎與重整 - 拼布的美學

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並不是最近幾十年的理念,在二十世紀初即可見於現代藝術作品中,如綜合立體派、集合藝術、拼貼藝術、現成物雕塑等等。然而在十九世紀或者更早的年代裡,製作拼布的婦女們珍惜物質資源,並且加以運用乃普遍的思維。而零碎的回收布塊,被重整、編排、組構,創造出的繁複圖案、層次疊置的變化,即拼布藝術美學的靈魂所在。

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目前的展覽「零碎的藝術」(Scrap Art),匯集了歷史性拼布作品與當代拼布作品,呈現出拼布化腐朽為神奇的多種風貌。許多作品都使用了數以千計的小布塊來構圖,形同電腦畫面的像素單元,也呈現出了視覺上充滿動感的抽象畫面效果。Minnie Kesler Murray的作品〈環遊世界之旅〉,運用了一萬四千塊如同郵票大小的方布塊組構而成的作品,似乎要囊括著世界上各個時刻與片段的精采,才不辜負此生。這件製作於1970-1980年間的作品,正如同藝術家璀璨人生的縮影,這位藝術家在2007年以102歲高齡辭世。


Ellen Danforth的作品〈太陽花〉,將她很不喜歡的、誇張的橘色毛料拿來重新加以改造,並且運用太陽花這個極為普遍甚且被過度使用的圖象作為主題,來喻意著世俗愚昧的熱情與偏愛。這件作品以火焰般鮮麗的色彩與流動的意象構圖,瞬間自然地捕捉住觀者的目光,讓人禁不住玩味其中層次的意涵。作者另外兩件作品,都將舊毛衣裁拼組構處理,讓毛衣的肌里結構融化沒入了不織布的質感中,讓現成物的原始功能消失殆盡,僅留下色面與線條作為再創作的構圖元素。這位藝術家思遊於弔詭或雙關語的境界。

Patti Shaw的作品〈Pray Tell〉則運用無數個奉獻用蠟燭的鋁質座杯,將之壓扁、中間打洞,再用上蠟的亞麻線一個個結綁在一起,構成一幅映照幽微光彩,又充滿神聖意味的幕簾。它如同一種集體共同意識的形而上告白,連結著過去與現在,象徵著生命與信仰的豐實內蘊。這件作品獨特的材質運用,乃拼布美學的當代轉借、運用、延伸與創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