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聖荷西科技藝術雙年展"ZERO1 Biennial"即將於9月12日在聖荷西downtown南一街的San Carlos & Reed Streets之間的數個空間展出。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是其中一個展出地點,也兩年一次的策劃舉辦"TECHstyle Art Biennial",廣徵各國藝術家作品參加,今年從124件送審作品中評選出了來自澳洲、加拿大、中國、台灣、芬蘭、法國、日本、韓國與美國的37位藝術家的44件作品展出,再度呈現當代纖維藝術運用今日科技元素所創作出的多元風貌。技法涵蓋了傳統手工拼布與編、織、染,以及使用數位處理過程的機器針繡、電腦織機、電腦輔助設計、大幅印刷、雷射影像等,素材囊括了傳統各式纖維與現成物如:尼龍、光碟片、鐵絲、錫箔、塑膠、膠捲、光纖、電路管線等等。本展乃纖維藝術創作融匯當代理念和科技與時並進的範例。
很高興又看到老朋友台南藝術大學黃文英老師的作品,〈Episode I〉是一件運用Jacquard電腦織機手工織成的長幅織品,描繪著大地乾枯的原貌,在三種光源:一般日光燈、UV光投射入小孩哭泣的臉,以及全然黑暗的場景交替變化中,表述出寧靜的大地、被蹂躪而哭泣的大地,以及陳埋在黑暗中的大地等三種樣貌。作者有感於台灣天災不斷、地貌改變,人民因而困頓失所,卓實令人不忍而激發出這件撼動人心的作品。在此可以看到作者巧妙地運用燈光與影像,在織品上陳述當代事件,並且讓平面的作品戲劇化地展現出三度空間的情境,與時間的流變。
日本藝術家Yumika Tanaka的日本和服作品〈We Are What We Wear Series〉,在手工製作的傳統和服上加入都市景觀圖象設計,而和服上的寬腰帶則被拉開延展如同一條高速公路,上面有由電腦控制的LED光在流串著,形同車潮。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將代表傳統生活的和服,與當代科技環境結合,幽默地讓截然不同的兩種圖像與意念也融匯一體。
Regina Benson的作品〈Evolutionary Design〉運用被廢棄的光碟片來創作,光碟片的一面黏貼著乾燥的植物,另一面覆蓋著染印縫繡過的各式織片,再用魚線綁紮連結成一幅掛屏。作者認為資料的儲存不只是在數位科技;生物網、化學鏈與生態體系都會保存與複製資料,而一片樹葉所保存的訊息也如同光碟一般。於是作者將這種相互連動的關係觀念化,讓生物界與我們生活中的點滴行跡都保存在這件作品中,讓觀者去品賞與玩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