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當中必然有獨處的時候,例如:搭飛機或高鐵或長途坐車時,那麼閱讀便是最佳的事情。以前背包裡必須要帶著沈重的書本,才能避免無聊,而今日只要帶著輕薄的Kindle,便能夠隨時享受閱讀的樂趣,真是方便。來回台灣的一路上,因為Kindle的相伴,覺得旅程中不但不孤單,而且更為豐富。聖誕節到Irvine然後驅車前往Las Vegas與Hoover Dam等地,我們全家9人兩輛車,來回得開車10小時左右,於是也給了我旅途上閱讀的機會。
目前仍在閱讀Steve Jobs的傳記,作者在舖述這位世人景仰的科技界奇才的人生點滴中,讓他人格上的優缺點長短處都原形畢露,也藉此呈現出人性中無法解說的弱點,以及其可能的源由。文中經常提到Steve內心中常有的"現實畸變境界"(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讓他的言行舉止為旁人所無法理解或諒解,然而就是因為這個RDF,讓他自己以及旁人相信"那似乎不可能的卻是可能的並且終會被達成"。也因為這個"反現實"的特點,加上Steve的個人魅力、信念與超越時代的視野,以及專斷的領導方式、極端與誇張的語辭、包裝與行銷的獨特眼光與無比的堅定力,讓他帶領的團隊屢屢突破瓶頸,開創出一新世人耳目的產品。
如報章雜誌所言,Steve是一位有"遠見卓識者",所以他從不相信"市場調查"與大眾的喜好,他要引領人們邁入他心目中屬於科技時代便捷又好玩的新天地,於是最近幾年來iTune, iPod, iPhone, iPad, MacBook 等產品,迅速地滲透入了人們的生活中。Steve也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傾心禪的空靈潔淨,倡導"另類思考"(think different),他塑造的Apple公司以及其產品,也必然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與層次。我們家有了iPad2,也是讓每個人愛不釋手,有著把玩無盡的趣味。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南台灣風情
南下探望母親之餘,12月7日大姐與姐夫帶我與二姐到四重溪泡溫泉。車行離開高雄後便不見高樓大廈,越往南的景象就真展現出記憶中的鄉下,沒有什麼改變嘛,不知是可喜或可嘆?抵達屏東時已近黃昏,美麗的海邊落日,讓南台灣的亞熱帶景緻散發著迷人風韻。四重溪則位於台灣尾端屏東縣恆春半島車城鄉東北方,屬於四面環山的盆地又有河川貫穿其間,純樸的鄉野景觀,也就代表著低度開發,讓人覺得慶幸能在遠離城囂後來到此清幽地,舉目是綠色山巒,清新的空氣,沒有很多文明的汙染。
四重溪溫泉在清光緒年間即被發現,溫泉透明潔淨,屬於鹼性碳酸泉,據說可飲可浴。我們住在以巴里島風情為概念的「牡丹風情溫泉行館」,每間豪華的客房都有兩個大浴池,在客房的室內浴池是碳酸溫泉,在鄰接陽台的半開放式空間的浴池是泡牛奶溫泉。陽台上有竹編躺椅與竹編圓形吊椅,讓人可以坐躺觀望遠山暮靄,好不愜意。行館戶外的大眾池也有好多個不同的溫泉池,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與喜好。我們當然都待在客房內泡溫泉,好好享受。旅行當中能夠如此休息與放鬆,的確洗滌了多日來的疲憊。
12月8日我們往墾丁的路途中特地去品嚐地方著名小吃,首先到台灣二大土地公廟之一的車城鄉福安宮旁邊品嚐「林媽媽綠豆蒜」,也就是熬煮芶芡過的綠豆仁甜湯,卻滑溜順口毫不甜膩,的確好吃。而後經過關山,當然就停留在著名欣賞關山日落的「田庄所在」吃中飯。這個老宅保留下來的懷舊古味,以及面海的開闊景觀,誠然是駐足觀賞日落的好地點,而菜餚清爽道地,還有香醇的咖啡,讓鄉下的美景添增令人難忘的滋味。離開此地不久,看到了個招牌「古早味鹹糕」還有人在排隊,當然就停車下來品嚐囉,吃起來如同蘿蔔糕但是內含的材料不太一樣,也是好吃。這就是旅人喜愛尋覓美食的樂趣吧。
12月9日早餐後當然得到海邊走走,因為這裡是墾丁呀。現在不是墾丁最具盛況的夏天,沒有艷陽與海邊戲水,沒有音樂祭與瘋狂的青年們,然而迷濛的冬天景象倒也別有一種氛圍。至少遊客不多,讓人能夠悠哉地遊走白細的沙灘。看著海天相連的龐然與開闊,覺得人世間的煩與憂都應該拋諸腦後,一切來自於天地也將還諸天地,重要的是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愛、親情與友情。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充滿聲音與氣味的城市
因為媽媽生病住院臨時決定回台灣也順便治療我的牙齒,此時更覺得台灣的健保真好。12月1日清晨回到台灣,早上便搭捷運出去辦理恢復健保以及更換護照等事,現在台灣這些機構的辦事效率都非常好、快又親切。
台北是個視覺、聽覺與嗅覺都異常豐富的都市。讓人有時想親近有時又想遠離,尤其在我們這個年紀。
而後遊走在台北街頭,一路上各種聲音與味道潮湧而來,繁忙的景象讓人目不暇給。台北是個豐富、忙碌、多樣化的都市,公車、計程車與摩托車等穿梭在街上,耳朵似乎沒有一刻地安靜。街上各式各樣的店面花姿招展般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而服飾店飄游出撲鼻香味,精美的糕餅店或小吃店香味串流,還有汽車的油煙味,或是不知道的莫名味道散混,這是所有大城市都會有的特色吧。

忠孝西路的台北車站大樓更令人印象深刻,一、二樓嶄新的微風廣場上佈滿了餐廳與特色糕餅店,家家店面設計亮麗,食物精美誘人,有家起司蛋糕店門前還排著購買的長龍,聽說整天都如此,台北人在吃的方面真是幸福呀。
台北是個視覺、聽覺與嗅覺都異常豐富的都市。讓人有時想親近有時又想遠離,尤其在我們這個年紀。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鹽田兒女」
11月25日紫藤書友會的聚會在會長芬娜家舉行,也藉此一同歡慶感恩節。這次討論的書是蔡素芬的小說「鹽田兒女」,芬娜首先介紹作者在二十餘歲便寫出了這本感人的小說,而後這本暢銷的書還被改編為電視影集。蔡素芬是淡江中文系校友,曾在德州大學研究所進修,擔任過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著作還有《橄欖樹》、《燭光盛宴》等。
「鹽田兒女」行文質樸流暢,將南台灣海邊鹽田村落的風土人情、生活型態、社會變遷與男女情愛等詳實溫婉地鋪陳,讀著這本小說讓人也聞到了鹽田的味道,感受到鹹鹹的海風景致,以及認識到那個時代台灣鄉下男女對感情的保守與矜持。書中主角明月美麗而且聰明能幹,扛起了一家生計的重擔,卻在母親的脅迫下招贅結婚,犧牲了愛情與婚姻的自主,帶來一輩子的坎坷,令人不勝唏噓與惋惜。書友們都對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與鄉村人文風貌,印象深刻,有人認為它如同連續劇故事的發展,有些情節或也不甚合理,但是小說總難面面俱到吧,就是呈現一則的人生故事,讓人品論與感受。
討論會後,芬娜準備了潮州菜招待大家,Miggie則提供品酒並為大家解說,有些書友也提供自己作的甜點分享。一年一度的感恩節,有文化的滋養也有朋友的情誼交流,當然又是一個豐收的聚會。
「鹽田兒女」行文質樸流暢,將南台灣海邊鹽田村落的風土人情、生活型態、社會變遷與男女情愛等詳實溫婉地鋪陳,讀著這本小說讓人也聞到了鹽田的味道,感受到鹹鹹的海風景致,以及認識到那個時代台灣鄉下男女對感情的保守與矜持。書中主角明月美麗而且聰明能幹,扛起了一家生計的重擔,卻在母親的脅迫下招贅結婚,犧牲了愛情與婚姻的自主,帶來一輩子的坎坷,令人不勝唏噓與惋惜。書友們都對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與鄉村人文風貌,印象深刻,有人認為它如同連續劇故事的發展,有些情節或也不甚合理,但是小說總難面面俱到吧,就是呈現一則的人生故事,讓人品論與感受。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感恩的時節
深秋的十ㄧ月份是果樹豐收的季節,許多人家裡的蘋果、柿子等樹都結果纍纍,為了不暴殄天物,紛紛將甜美無比的水果送與朋友們分享,我們家也收到了大袋的蘋果與柿子,這些可口的水果不僅免費還是有機的呢。因此除了感謝朋友的分享,也要感謝大自然的賜與。
上週六(11/19)Daddy與Albert參與Troop508的Scouting for Food活動,到左鄰右舍收集人們捐贈的罐頭與食品,再送到West Valley Community Center集中處理,協助搬運上貨車等,以便分發給資源缺乏需要幫助的人們,讓他們在這個時節也能夠獲得溫暖與實質的助益。我們的孩子們都生活得太幸福了,不知道周遭還有許多生活困頓的人,這種社區服務的工作,正好讓他們了解社會資源分享與互助的重要性。
感恩節又稱為「火雞節」(Turkey Day)是美國與加拿大地區重要的節日,也是家人朋友團聚的日子,所有的商店在感恩節當天下午便會陸續關門,讓所有人都可以回家過節吃大餐。今年的感恩節邀請Daddy以前同事的女兒Sharon與她先生Peter來家裡一同過節。Peter在德州拿到博士學位後,在聖荷西找到工作便遷居此地。24日晚上,這對年輕夫妻帶著一隻烤好的美麗火雞來我們家,我則準備其他搭配的菜餚、湯、紅酒、水果、甜點等,大家享用了美味的火雞大餐,開懷聊天。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家正式宴客,讓Albert得注意餐桌禮儀外,也聽聽Peter哥哥的專業與工作經驗談。Albert已經十年級了,再兩年就要上大學,多聽聽大哥哥們的談話,對他應該會有所啟發。朋友得以相聚、分享與交流,就值得感恩呀。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花戀物語」
10月30日紫藤書友會書友Jeanie邀請大家到她家欣賞電影,這次看的是日本片"Flower" 「花戀物語」。這部影片拍攝於2010年,描述著日本一個家族三代六位女性的人生故事,以意識流的手法,在橫跨70年的時間長河裡,交錯舖述著這些女性面對當下時空環境,做出的選擇與付出。因為影片中時空的交切轉換,觀者必須仔細地追蹤文本脈絡,才不會迷失。
這部影片拍攝得很美,以滿佈的"花"、迷濛的"雪"、充滿詩意的"雨"意象,代表著女性的柔美、純靜與韌性。然而從1936年第一代的宮澤凜企圖逃離父母所安排的婚姻過程中,即可窺見日本女性渴望掙脫傳統順從的美德,追尋自主的意識,雖然並沒有成功。20年後宮澤凜生下的三個女兒,薰失去了摯愛的丈夫、翠掙扎在以男人為主的職場中立足與婚姻的抉擇、慧則面臨延續生命的難題。她們都面對或意圖挑戰生命中的困境,卻都不克為力。慧因為難產而亡,她的音樂家長女奏在追逐夢想之際未婚懷孕,小女兒佳因為母親的犧牲,感恩生命之可貴,總是歡悅地面對每一天,於是佳成為片中唯一陽光的女性。佳在偶然中發現32年前,母親寫給她們兩位姐妹的信,讓奏更感知生命承傳的意義,自己也要堅強地擔任單親媽媽。片尾影像回到宮澤凜新婚的畫面,此即其家族生命長流所來自。
誠然每一個時代每個家族都有它綿延而豐富的故事,儘管時空遞變,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活與生命中的種種抉擇、煩惱與喜悅。命運雖然不可抗拒,珍惜生命、堅定築夢,或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這部影片拍攝得很美,以滿佈的"花"、迷濛的"雪"、充滿詩意的"雨"意象,代表著女性的柔美、純靜與韌性。然而從1936年第一代的宮澤凜企圖逃離父母所安排的婚姻過程中,即可窺見日本女性渴望掙脫傳統順從的美德,追尋自主的意識,雖然並沒有成功。20年後宮澤凜生下的三個女兒,薰失去了摯愛的丈夫、翠掙扎在以男人為主的職場中立足與婚姻的抉擇、慧則面臨延續生命的難題。她們都面對或意圖挑戰生命中的困境,卻都不克為力。慧因為難產而亡,她的音樂家長女奏在追逐夢想之際未婚懷孕,小女兒佳因為母親的犧牲,感恩生命之可貴,總是歡悅地面對每一天,於是佳成為片中唯一陽光的女性。佳在偶然中發現32年前,母親寫給她們兩位姐妹的信,讓奏更感知生命承傳的意義,自己也要堅強地擔任單親媽媽。片尾影像回到宮澤凜新婚的畫面,此即其家族生命長流所來自。
誠然每一個時代每個家族都有它綿延而豐富的故事,儘管時空遞變,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活與生命中的種種抉擇、煩惱與喜悅。命運雖然不可抗拒,珍惜生命、堅定築夢,或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Rebuild together
幾週前Troop 508的Scout Master通知大家在十月二十二日有一項義工工作"Rebuild Together",為低收入或獨居老人的家做整修與清理工作。覺得這是去實際了解和參與義工工作的好時機,於是便為Daddy與Albert報名,讓他們一同去體驗當義工並且學習。
10月22日週六那天陽光亮麗、氣溫宜人,上午八點半,Daddy與Albert騎著單車去位於Saratoga的獨居老婦人的家,九點鐘抵達時已經有十幾位義工在現場,大家分配工作,有的人協助清理長年堆放的雜物,有的人清理院子裡的植物與雜草,有的人修理門窗,Daddy與Albert被派油漆房屋外部,也藉此了解到油漆房屋的層次與過程。中午主辦單位提供pizza與飲料當午餐。他們兩人從早上九點工作到下午兩點,再騎車回家。
這些義工工作都不難,重點在時間的付出,與協助老弱時的誠心。看到週遭許多人的熱心參與,也讓Daddy與Albert真正體認與感受到回饋社區、貢獻時間與力量的無價意義。
10月22日週六那天陽光亮麗、氣溫宜人,上午八點半,Daddy與Albert騎著單車去位於Saratoga的獨居老婦人的家,九點鐘抵達時已經有十幾位義工在現場,大家分配工作,有的人協助清理長年堆放的雜物,有的人清理院子裡的植物與雜草,有的人修理門窗,Daddy與Albert被派油漆房屋外部,也藉此了解到油漆房屋的層次與過程。中午主辦單位提供pizza與飲料當午餐。他們兩人從早上九點工作到下午兩點,再騎車回家。
這些義工工作都不難,重點在時間的付出,與協助老弱時的誠心。看到週遭許多人的熱心參與,也讓Daddy與Albert真正體認與感受到回饋社區、貢獻時間與力量的無價意義。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人生的意義
Steve Jobs在十月五日一個下雨的日子離開了人世,那天似乎天地同感悲泣,所有人乍聞此訊息,莫不表示深深的惋惜與哀悼,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對Apple的產品印象深刻或愛不釋手。Apple的總部就在Cupertino,離我們家5分鐘的車程,讓人更貼近地覺得,這是世界與科技產業界的"big lost"。
時代雜誌上說到,Steve Jobs革新了六項產業: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手機、平板電腦與數位出版,甚至還可以加入對"零售"業的重新想像;這種種創新無形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與運作方式。這位一代的英才,未來的開創者,總是引領著世人的眼界,探向"美"的深處與實用的核心,以"禪"的觀念含蘊的極簡主義表達出對完美的苛求,以封閉性的運作系統,來維護純粹的理念與科技信仰。Steve Jobs 的"legacy"必然讓世人崇敬與愛戴。Steve Jobs的名言之一是:做自己所愛之事,追隨心的方向,不為世俗他物所擾。這也是他成功的最大要素。Steve Jobs的一生雖然不算長,卻目標明確,全力以赴,影響觸及全世界,且意義深遠。
然而屬於芸芸眾生的我們,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我想就是去創造與累積出個人生活的"意義",在平凡的家庭生活、讀書、工作、旅遊、嗜好、活動等等中,留下所有的痕跡與脈絡,並且運用任何媒材與形式(文字、攝影、圖片、剪報等)來加以詮釋、紀錄與建構。如此,在回顧與省思中,我們會發覺日子雖然 routine,其實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非常豐富。偉大的人物千百萬中只有一位,而平凡的我們更要好好的創造屬於自己的legacy。
然而屬於芸芸眾生的我們,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我想就是去創造與累積出個人生活的"意義",在平凡的家庭生活、讀書、工作、旅遊、嗜好、活動等等中,留下所有的痕跡與脈絡,並且運用任何媒材與形式(文字、攝影、圖片、剪報等)來加以詮釋、紀錄與建構。如此,在回顧與省思中,我們會發覺日子雖然 routine,其實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非常豐富。偉大的人物千百萬中只有一位,而平凡的我們更要好好的創造屬於自己的legacy。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不同的體驗
八月中旬有個機會到駐舊金山台灣貿易中心作part-time工作,因為想學習不同的業務,接觸不同的領域,於是獲得Julia的同意後,便開始了兩個半月的two jobs的工作。但是兩邊跑總不是長久之事,所以十一月開始要回復原本的全職工作,還是安份一點不要太分心吧。而且part-time工作總讓人覺得沒有真正的歸屬感。
暑假裡也去參加中文教師研習營以及數位教學課程等等,為週末從事中文教學作準備,九月十日開始到日新中文學校教高年級班。教中文是一項新挑戰,教高年級班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我這個新老師而言。覺得自己從八月以來似乎天天晚上都在準備教材、找相關資料、找短片、歌曲、做PPT、編製作業等等,想讓上課時間更充實些也多元化。但是實際執行才知道,不容易呢。學生程度不同、每人喜好當然也不同,我覺得蠻好的補助資料,學生們卻並不盡然認同,也有觀念上的代溝吧,所以搜尋適合的補助教材,必然是無止盡的工作。這裡的ABC學生們,平常的學業很忙,週六能來上中文課已經十分難得,能夠點滴的累積中文的知識,便值得嘉許了。我想自己必須去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以吸取他人的經驗與教學方法,期望能夠讓學生們有興趣的點滴地學習,讓教與學真正相長。這是我必須努力的目標。
暑假裡也去參加中文教師研習營以及數位教學課程等等,為週末從事中文教學作準備,九月十日開始到日新中文學校教高年級班。教中文是一項新挑戰,教高年級班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我這個新老師而言。覺得自己從八月以來似乎天天晚上都在準備教材、找相關資料、找短片、歌曲、做PPT、編製作業等等,想讓上課時間更充實些也多元化。但是實際執行才知道,不容易呢。學生程度不同、每人喜好當然也不同,我覺得蠻好的補助資料,學生們卻並不盡然認同,也有觀念上的代溝吧,所以搜尋適合的補助教材,必然是無止盡的工作。這裡的ABC學生們,平常的學業很忙,週六能來上中文課已經十分難得,能夠點滴的累積中文的知識,便值得嘉許了。我想自己必須去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以吸取他人的經驗與教學方法,期望能夠讓學生們有興趣的點滴地學習,讓教與學真正相長。這是我必須努力的目標。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Cycling Merit Badge
在童軍裡要獲得Cycling merit badge必須騎單車完成兩趟10英里、兩趟15英里、兩趟25英里以及一趟50英里的路程,去年Albert參加2010 Coyote Creek Cycling Classic完成了最困難的50英里,今年10月1日參加2011 Coyote Classic完成了25英里,過去一年多也陸續地騎車完成了幾趟所需的里程。
今天上午cycling merit badge的顧問 Mr. Lipford有空帶領三位童軍騎最後待完成的15英里路。Daddy陪同Albert參加了2011 Coyote Classic,今天當然也一起去騎車。Mr. Lipford 是單車好手對此地的單車路線非常熟悉,能夠跟他一同騎車當然再好不過了,也藉此認識環境。早上9點出發中午12點左右回到家,騎了快三小時。Daddy說他們從Saratoga騎到Cupertino再到Sunnyvale,然後回頭騎到Stevens Creek Reservoir,從山路進入Saratoga。似乎山路不甚好騎,比較起來Coyote的路徑還算平順呢。但是他們都覺得這趟路騎得真過癮,除了山路的挑戰外,穿越的住宅區環境宜人,今天天氣又非常好,都讓人覺得是戶外活動的一大享受。騎完這趟15英里路程,Albert便完成了Cycling merit badge要求的所有項目。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達成既定目摽,真是開心呀。
今天上午cycling merit badge的顧問 Mr. Lipford有空帶領三位童軍騎最後待完成的15英里路。Daddy陪同Albert參加了2011 Coyote Classic,今天當然也一起去騎車。Mr. Lipford 是單車好手對此地的單車路線非常熟悉,能夠跟他一同騎車當然再好不過了,也藉此認識環境。早上9點出發中午12點左右回到家,騎了快三小時。Daddy說他們從Saratoga騎到Cupertino再到Sunnyvale,然後回頭騎到Stevens Creek Reservoir,從山路進入Saratoga。似乎山路不甚好騎,比較起來Coyote的路徑還算平順呢。但是他們都覺得這趟路騎得真過癮,除了山路的挑戰外,穿越的住宅區環境宜人,今天天氣又非常好,都讓人覺得是戶外活動的一大享受。騎完這趟15英里路程,Albert便完成了Cycling merit badge要求的所有項目。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達成既定目摽,真是開心呀。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黃春明的「人生故事與故事人生」
台灣著名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應世界日報之邀請前來舊金山灣區演講,Julia秉持著對文化的珍視與對社會的關懷與回饋之心,獨家贊助這項活動。
週六(10月15日)演講會「黃春明的人生故事與故事人生」,在位於Millbrae的世界日報文化廣場舉行。路程距離南灣稍微遠一點,但是參加的聽眾們仍然有400多人,都是我們這輩四年級以上的人,在年輕時代拜讀過黃春明早年的許多著作如「鑼」、「莎喲娜拉‧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這次親聆作家現身說法,分享他的人生故事,誠屬難得。
黃春明有文壇第一頑童之稱,年少時是"不良少年",常打架被退學,卻自學考上台北師範學校,而後又"流學"到台南與屏東師範學校,因為遇到幾位珍惜他的才華的老師,讓他因為"善"而棄"惡",並且啟發了他在困苦的環境中閱讀書籍,人生因而逐漸地蛻變。黃春明非常風趣幽默,談述著他的過去點滴故事,處處充滿真性情。尤其談到最疼愛他的爺爺到火車站送他,卻不願表露出感情,然而在火車離站後,爺爺揮手的身影已經成為了他一輩子的記憶。人生的故事在短短兩個小時中,當然無法盡述。我們卻更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可愛的作家。
週六(10月15日)演講會「黃春明的人生故事與故事人生」,在位於Millbrae的世界日報文化廣場舉行。路程距離南灣稍微遠一點,但是參加的聽眾們仍然有400多人,都是我們這輩四年級以上的人,在年輕時代拜讀過黃春明早年的許多著作如「鑼」、「莎喲娜拉‧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這次親聆作家現身說法,分享他的人生故事,誠屬難得。
黃春明有文壇第一頑童之稱,年少時是"不良少年",常打架被退學,卻自學考上台北師範學校,而後又"流學"到台南與屏東師範學校,因為遇到幾位珍惜他的才華的老師,讓他因為"善"而棄"惡",並且啟發了他在困苦的環境中閱讀書籍,人生因而逐漸地蛻變。黃春明非常風趣幽默,談述著他的過去點滴故事,處處充滿真性情。尤其談到最疼愛他的爺爺到火車站送他,卻不願表露出感情,然而在火車離站後,爺爺揮手的身影已經成為了他一輩子的記憶。人生的故事在短短兩個小時中,當然無法盡述。我們卻更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可愛的作家。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零碎與重整 - 拼布的美學
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並不是最近幾十年的理念,在二十世紀初即可見於現代藝術作品中,如綜合立體派、集合藝術、拼貼藝術、現成物雕塑等等。然而在十九世紀或者更早的年代裡,製作拼布的婦女們珍惜物質資源,並且加以運用乃普遍的思維。而零碎的回收布塊,被重整、編排、組構,創造出的繁複圖案、層次疊置的變化,即拼布藝術美學的靈魂所在。
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目前的展覽「零碎的藝術」(Scrap Art),匯集了歷史性拼布作品與當代拼布作品,呈現出拼布化腐朽為神奇的多種風貌。許多作品都使用了數以千計的小布塊來構圖,形同電腦畫面的像素單元,也呈現出了視覺上充滿動感的抽象畫面效果。Minnie Kesler Murray的作品〈環遊世界之旅〉,運用了一萬四千塊如同郵票大小的方布塊組構而成的作品,似乎要囊括著世界上各個時刻與片段的精采,才不辜負此生。這件製作於1970-1980年間的作品,正如同藝術家璀璨人生的縮影,這位藝術家在2007年以102歲高齡辭世。
Ellen Danforth的作品〈太陽花〉,將她很不喜歡的、誇張的橘色毛料拿來重新加以改造,並且運用太陽花這個極為普遍甚且被過度使用的圖象作為主題,來喻意著世俗愚昧的熱情與偏愛。這件作品以火焰般鮮麗的色彩與流動的意象構圖,瞬間自然地捕捉住觀者的目光,讓人禁不住玩味其中層次的意涵。作者另外兩件作品,都將舊毛衣裁拼組構處理,讓毛衣的肌里結構融化沒入了不織布的質感中,讓現成物的原始功能消失殆盡,僅留下色面與線條作為再創作的構圖元素。這位藝術家思遊於弔詭或雙關語的境界。
Patti Shaw的作品〈Pray Tell〉則運用無數個奉獻用蠟燭的鋁質座杯,將之壓扁、中間打洞,再用上蠟的亞麻線一個個結綁在一起,構成一幅映照幽微光彩,又充滿神聖意味的幕簾。它如同一種集體共同意識的形而上告白,連結著過去與現在,象徵著生命與信仰的豐實內蘊。這件作品獨特的材質運用,乃拼布美學的當代轉借、運用、延伸與創發。
Ellen Danforth的作品〈太陽花〉,將她很不喜歡的、誇張的橘色毛料拿來重新加以改造,並且運用太陽花這個極為普遍甚且被過度使用的圖象作為主題,來喻意著世俗愚昧的熱情與偏愛。這件作品以火焰般鮮麗的色彩與流動的意象構圖,瞬間自然地捕捉住觀者的目光,讓人禁不住玩味其中層次的意涵。作者另外兩件作品,都將舊毛衣裁拼組構處理,讓毛衣的肌里結構融化沒入了不織布的質感中,讓現成物的原始功能消失殆盡,僅留下色面與線條作為再創作的構圖元素。這位藝術家思遊於弔詭或雙關語的境界。
Patti Shaw的作品〈Pray Tell〉則運用無數個奉獻用蠟燭的鋁質座杯,將之壓扁、中間打洞,再用上蠟的亞麻線一個個結綁在一起,構成一幅映照幽微光彩,又充滿神聖意味的幕簾。它如同一種集體共同意識的形而上告白,連結著過去與現在,象徵著生命與信仰的豐實內蘊。這件作品獨特的材質運用,乃拼布美學的當代轉借、運用、延伸與創發。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淡江鼓隊 - 同慶雙十
今年是中華民國100年國慶,海內外各地紛紛舉辦著歡慶活動。9月24日(週六)在舊金山金門大橋有千人健行活動,我因為週六上午到中文學校教中文,無法參加甚為遺憾。聽說當天有將近3000人,總統夫人周美青專程前來,給予僑胞們極大的鼓舞,美青姐還與淡江校友們合照呢。昨天週六在舊金山市中國城有盛大的國慶活動,今天週日在南灣Santa Clara County廣場上也有一年一度的國慶活動。活動在10點10分開始,具盛名的淡江校友會大鼓隊擔任開場表演。讓身為校友的我,與有榮焉也。
1991年北加州淡江校友會成立後不久,便從台灣運來刻有淡江校訓「樸實剛毅」的4個大鼓,成立了淡江大鼓隊。極具特色的大鼓隊,歷年來參與灣區僑胞社團的各項活動,乃抱持著支援僑社的活動、服務社區與聯誼的理念,深受好評與肯定,更成為了淡江校友會的一大特色,也是校友會的驕傲。
大鼓隊的隊員出錢、出力、出時間,每週練習除了運動健身,也以鼓聲鼓影鼓出了人生的樂趣,展現出的"精、氣、神",必然感動觀者。會長Joseph說道:「擊鼓時,鼓聲所產生的震撼力,容易鼓舞人心的豪情,讓人豁達,展現出皓然之氣。豪情與豁達,能讓人從最原始的"利己"本性提升,到打開"利他"的善因。」淡江鼓隊承襲傳統鼓藝,也融入了當代的精神,在文化推廣與社區服務中,希望感動更多人的參與。
1991年北加州淡江校友會成立後不久,便從台灣運來刻有淡江校訓「樸實剛毅」的4個大鼓,成立了淡江大鼓隊。極具特色的大鼓隊,歷年來參與灣區僑胞社團的各項活動,乃抱持著支援僑社的活動、服務社區與聯誼的理念,深受好評與肯定,更成為了淡江校友會的一大特色,也是校友會的驕傲。
大鼓隊的隊員出錢、出力、出時間,每週練習除了運動健身,也以鼓聲鼓影鼓出了人生的樂趣,展現出的"精、氣、神",必然感動觀者。會長Joseph說道:「擊鼓時,鼓聲所產生的震撼力,容易鼓舞人心的豪情,讓人豁達,展現出皓然之氣。豪情與豁達,能讓人從最原始的"利己"本性提升,到打開"利他"的善因。」淡江鼓隊承襲傳統鼓藝,也融入了當代的精神,在文化推廣與社區服務中,希望感動更多人的參與。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世紀在聆聽
海外華文作家為數眾多,美國德維文學協會為了見證海外華人文學從二十世紀邁入二十一世紀的豐富面象,匯集了三十一篇散文出版了《世紀在聆聽》一書,梳理出散文四卷:思念的國度、歲月行旅、時間的翅膀、夢想的印跡。散文因為沒有任何束縛,也不受限於特定的文字梳理方式,讓作者得以隨心抒發。於是精采的散文在精鍊文字所鋪陳出的各種音色中,必然引動著讀者們不同層次的心弦共鳴。
週日書友會在MayMay家聚會討論這本散文,書友們暢談各自對書中篇章的觸動與感悟,對作者們字字珠璣,虔心的描述感佩不已。會長芬娜最推崇王鼎鈞的作品〈腳印〉,這篇文章在"時間"的跳躍與穿梭中,檢視著人的一生如飛鴻雪爪,曾經走過的腳印如何再拾取,「昨日今我一瞬間」,不容庸人自擾。書友們都認為對父親與母親的書寫,因為情感的糾結,往往最難下筆。芬娜的〈父親之味〉與朱琦的〈父親的舞蹈〉以不同面向談述父親,卻都真切感人。姚嘉為的〈衣魂〉藉著記憶母親的旗袍悠悠陳述其一生。另外趙淑俠的〈忽成歐洲過客〉、簡捷的〈留駐〉、黃美之的〈雪夜〉等等,都引起廣泛討論。我對蓬丹的〈尋常世路〉頗具共鳴,文中對火車軌道的描述,喚起了我小時候曾經對鐵軌的迷思,因為它「不知來自何處,更不知去向何方」,卻帶來了「遙遠將來的呼喚」。我們都曾走過無數路徑,匆匆過往即隱沒於歲月流逝的迷蹤。雖然在許多的路徑上我們都只是過客,但是一串串的宿命緣,卻完成了屬於自己人生的章節,記憶或許模糊或許猷新,生命卻也因而厚實。
散文所映現的各種人生情與境,因為自由隨興,依人抒情發想而豐富圓滿。而我尤其愛好咀嚼文中遣詞用字的巧妙與精鍊。
週日書友會在MayMay家聚會討論這本散文,書友們暢談各自對書中篇章的觸動與感悟,對作者們字字珠璣,虔心的描述感佩不已。會長芬娜最推崇王鼎鈞的作品〈腳印〉,這篇文章在"時間"的跳躍與穿梭中,檢視著人的一生如飛鴻雪爪,曾經走過的腳印如何再拾取,「昨日今我一瞬間」,不容庸人自擾。書友們都認為對父親與母親的書寫,因為情感的糾結,往往最難下筆。芬娜的〈父親之味〉與朱琦的〈父親的舞蹈〉以不同面向談述父親,卻都真切感人。姚嘉為的〈衣魂〉藉著記憶母親的旗袍悠悠陳述其一生。另外趙淑俠的〈忽成歐洲過客〉、簡捷的〈留駐〉、黃美之的〈雪夜〉等等,都引起廣泛討論。我對蓬丹的〈尋常世路〉頗具共鳴,文中對火車軌道的描述,喚起了我小時候曾經對鐵軌的迷思,因為它「不知來自何處,更不知去向何方」,卻帶來了「遙遠將來的呼喚」。我們都曾走過無數路徑,匆匆過往即隱沒於歲月流逝的迷蹤。雖然在許多的路徑上我們都只是過客,但是一串串的宿命緣,卻完成了屬於自己人生的章節,記憶或許模糊或許猷新,生命卻也因而厚實。
散文所映現的各種人生情與境,因為自由隨興,依人抒情發想而豐富圓滿。而我尤其愛好咀嚼文中遣詞用字的巧妙與精鍊。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拆、解、形變與顛覆的另類美學
由於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關閉整修直到2013年才會重新開放,大批的畢卡索作品因而得以外放到世界各國展覽,2011年的行程包括了:台北、美國、澳洲雪梨與加拿大的多倫多等地。舊金山的迪楊博物館繼去年推出為時半年的印象派大展後,在六月十一日至十月十日盛大推出畢卡索特展(Picasso: 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ée National Picasso, Paris),展出了超過一百件的作品,涵蓋了各個時期的繪畫、版畫、素描與雕塑。讓藝術愛好者們得以近距離地探視這位大師創作風格的轉變、藝術的特質、挑戰與顛覆傳統的能量等等。就是這種不斷開創與探索的視野、突破傳統的思維與超過一甲子源源不絕的創作力,讓畢卡索的盛名屹立於藝壇至今不墜。
藍色與具象‧粉紅色與愛
從小就是繪畫天才的畢卡索,在20歲時從西班牙首次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離鄉背井開始闖蕩天下,當時他的藝術尚未受到矚目與肯定,生活不安定,加上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身亡,讓畢卡索的繪畫在即將展翅的年輕歲月,卻沈入了一片藍色的境界。藍色的深沈和冷漠,象徵著苦難、悲淒、疏離、絕望與落寞。此時期的繪畫主題也以社會邊緣人、流浪漢、盲人、乞丐與妓女為主。作品〈瑟勒斯汀娜〉畫的是15世紀西班牙戲劇中惡名昭彰的老鴇。有別於傳統王公貴族的人像畫,這位罩著深沈袍服的獨眼女人,愍著單薄苛刻的嘴唇望向遠方,已經成為卑微人物畫的另一不朽經典。畢卡索選擇這個主題,似乎在記述著社會與人性千古不變的現象。
畢卡索的女人是他的人生與創作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繆斯”。1904年與費南德‧奧莉薇開始長達七年的穩定關係,讓畢卡索走出了晦澀的藍色時期,在愛情的陪伴下,畫面轉而呈現出了粉紅色的暖色調、明亮而且加入了各種色彩,主題轉而以馬戲團人物、小丑等為主,流露出了常民生活中點滴的愉悅。在作品〈兩兄弟〉(1906)一片紅褐色調簡靜而淺薄的空間中,兄弟倆雖然處在一種孤立隔絕清寂的情境中,他們相互依靠的單純親情仍然流露出了溫暖與生命力。在〈自畫像〉(1906)中,則可以看到畢卡索開始研究著突破傳統自然主義所謂的”真實”,於是他簡化對象物、忽視透視法,不在意肢體之間的邏輯關係,在畫面上的線條與色彩,沒有任何的幻象,只是單純地呈現出造型的本質。自此開啟了現代藝術畫面解析的歷史篇章。
立體派與形象的拆、解
畢卡索尊崇傳統大師卻從不與之附和,作為立體派繪畫之先驅的作品〈亞維儂姑娘〉(1907),即排拒印象派與野獸派對色彩與光的運用,反而以線條為主要的表現,繼而加入”時間”元素在構圖上,以呈現出在二度空間的畫面上人物的各個面向,於是畫面上的人物造型詭異歪曲疊置。首次展出便遭受到很大的攻擊,連好友馬諦斯都說這幅畫是惡作劇,企圖畫出四度空間的繪畫。畢卡所為了探究人物的解析與建構,做了809幅習作或素描,花了9個月時間才完成這件作品。然而這幅畫首次展出後,有將近30餘年不太為人所聞問,直到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所購藏。
畢卡索繼而在分析立體派繪畫中進一步對物象拆、解與再建構,破除了過去畫面上”視覺”的與”幻覺的”真實和邏輯之思維,提出了回歸繪畫造型本質的”真實”與藝術家所探討的”真理”之議題。〈男人與吉他〉(1911),在如同解剖刀下的物象分析中,如同攝影的不同向度定格畫面的融匯堆疊下,呈現出了一個極度理性的二度空間的畫面構成,封閉密實甚至令人窒息。在探索”真實”的旨趣中,畢卡索繼而引入了「現成物」到畫面上,構成繪畫創作的本質元素之一,如作品〈弦琴〉(Violin, 1915)。因為在畫面上的表現,有什麼比真實物件更為真實呢?於是這個綜合立體派時期,也開啟了「拼貼」藝術與混合媒材運用的源泉,讓藝術與生活更為拉近。當具體物象在立體派中逐漸被瓦解與稀釋,抽象也就自然浮顯。可知立體派對爾後抽象藝術的萌發與流變,貢獻匪淺。
新古典的媚惑
1917年結識了第一任妻子芭蕾舞者歐佳‧柯洛娃,讓畢卡索的繪畫轉向了新古典風格,回歸到具象,然而他的畫面重點仍在素描的線性表現,在於平面性,而不是在物象的體積與量感。作品〈歐佳畫像〉(1918)與〈扮小丑的保羅〉(1924)刻意地讓主題人物處在一個背景未完成的畫面上,讓寫實描繪出的人物如同處於一個虛渺的情境中,處於一個介於二度與三度空間的世界裡,一個如夢似幻的超現實意境中。海邊的浪漫、歡悅與遊戲的氣息是畢卡索熱愛的,作品〈海邊奔跑的兩女子〉(1922) 在紅、藍、白色調中的人物,身穿古典的袍服,似乎在競賽般跑著,充滿著動勢與力量,佔據整個畫面的軀體比例誇大而且扭曲變形,人物的肢體疊置前後難分,沒有透視點的邏輯,看似厚實的軀體又被擠壓在淺薄的平面上。畢卡索總是如此地要去拆解傳統上對”真實”的概念,抹除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並且重新加以詮釋與表述。因為傳統的”真實”亦即幻象,而藝術是要讓人們認識「真理」(truth),不只是真實(reality)。
變異的情愛‧變形的畫面
崇尚古典的歐佳與生性狂野浪漫的畢卡索的婚姻終難持續,1927年畢卡索與瑪麗-特莉絲‧華特相識,在外遇和情變中,他的繪畫也展開了另一個變異的篇章。〈閱讀〉(1932)描繪著情人特莉絲,人物造型雖然被解構再重組,那半抽象、半具象、甜美的圓弧造型與清晰明亮的色彩,充滿和諧的氛圍,呈現出了畢卡索與這位情人的愉快關係。畫面造型的雕塑性感觸,也流露出立體與平面造型在畫面構圖上的曖昧關係。
1935年遇見攝影家、詩人與畫家的才女朵拉‧瑪爾,畢卡索於此陷入了兩位情人與分居妻子之間的紊亂關係。〈朵拉畫像〉(1937) 運用雙重視點的處理方法描繪出生氣的朵拉,畫面以尖銳的直線條為主,沈鬱的黑色對比著火焰的黃色,人物被擠壓在虛假的方盒空間中,如同被世俗常規環抱著,然而個人的情緒與意氣卻昭然揭示,讓主題的氣氛極具爆發的張力。通常在具象藝術中, 透視法與均衡的比例很重要, 但是從立體派的物象解構中, 畢卡索已經發展出了造型上自由表現的形式。另外,從1930年代中期開始,他還運用了兒童繪畫中的象徵性手法與輪廓線條在繪畫上。這個風格也從此延續在一系列造形變異的作品中直至他終老,晚年的作品〈接吻〉(1969)即本展中的極佳範例。
原來對政治一點興趣也沒有的畢卡索,受到知性而政治上左傾的朵拉之影響,開始關注當時政治局勢,因此創作了巨幅的〈格爾尼卡〉參加1937年7月在巴黎舉辦的國際博覽會。這幅畫並沒有直接地指出任何戰爭或政治事件,充滿寓意性的構圖卻是恐怖戰爭的最佳象徵。畫面空間被不同的線條切割,不同的視點交疊,以光亮與黑暗強調著不安定,畫面也沒有內外空間之分,只是無聲無言的控訴與凝視,卻巨力萬鈞。
1952年結識了第二任妻子賈桂琳‧洛克,讓畢卡索聯想到古典大師尤金‧德拉瓦畫中的女子,於是創作了〈蹲踞的賈桂琳〉(1954)等,也創作了一系列重新詮釋大師之繪畫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到畢卡索顛覆過去美學觀與挑戰傳統思維的心念與時俱增。在賈桂琳的陪伴下,畢卡索到了八十餘歲仍然創作不綴。這位不羈的天才,沒有學院的束縛,完全地瘋狂地追尋自己的奇想與探索,在他的繆思們的激發下,一生不斷實驗著各種理念與技巧,最終卻只為了畫得像孩子一般。他極近瘋狂的創造力,為後世留下五萬餘件精采作品,必然帶給後代的我們無數的啟發。(Photos provided by de Young Museum)
藍色與具象‧粉紅色與愛
從小就是繪畫天才的畢卡索,在20歲時從西班牙首次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離鄉背井開始闖蕩天下,當時他的藝術尚未受到矚目與肯定,生活不安定,加上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身亡,讓畢卡索的繪畫在即將展翅的年輕歲月,卻沈入了一片藍色的境界。藍色的深沈和冷漠,象徵著苦難、悲淒、疏離、絕望與落寞。此時期的繪畫主題也以社會邊緣人、流浪漢、盲人、乞丐與妓女為主。作品〈瑟勒斯汀娜〉畫的是15世紀西班牙戲劇中惡名昭彰的老鴇。有別於傳統王公貴族的人像畫,這位罩著深沈袍服的獨眼女人,愍著單薄苛刻的嘴唇望向遠方,已經成為卑微人物畫的另一不朽經典。畢卡索選擇這個主題,似乎在記述著社會與人性千古不變的現象。
畢卡索的女人是他的人生與創作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繆斯”。1904年與費南德‧奧莉薇開始長達七年的穩定關係,讓畢卡索走出了晦澀的藍色時期,在愛情的陪伴下,畫面轉而呈現出了粉紅色的暖色調、明亮而且加入了各種色彩,主題轉而以馬戲團人物、小丑等為主,流露出了常民生活中點滴的愉悅。在作品〈兩兄弟〉(1906)一片紅褐色調簡靜而淺薄的空間中,兄弟倆雖然處在一種孤立隔絕清寂的情境中,他們相互依靠的單純親情仍然流露出了溫暖與生命力。在〈自畫像〉(1906)中,則可以看到畢卡索開始研究著突破傳統自然主義所謂的”真實”,於是他簡化對象物、忽視透視法,不在意肢體之間的邏輯關係,在畫面上的線條與色彩,沒有任何的幻象,只是單純地呈現出造型的本質。自此開啟了現代藝術畫面解析的歷史篇章。
立體派與形象的拆、解
畢卡索尊崇傳統大師卻從不與之附和,作為立體派繪畫之先驅的作品〈亞維儂姑娘〉(1907),即排拒印象派與野獸派對色彩與光的運用,反而以線條為主要的表現,繼而加入”時間”元素在構圖上,以呈現出在二度空間的畫面上人物的各個面向,於是畫面上的人物造型詭異歪曲疊置。首次展出便遭受到很大的攻擊,連好友馬諦斯都說這幅畫是惡作劇,企圖畫出四度空間的繪畫。畢卡所為了探究人物的解析與建構,做了809幅習作或素描,花了9個月時間才完成這件作品。然而這幅畫首次展出後,有將近30餘年不太為人所聞問,直到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所購藏。
畢卡索繼而在分析立體派繪畫中進一步對物象拆、解與再建構,破除了過去畫面上”視覺”的與”幻覺的”真實和邏輯之思維,提出了回歸繪畫造型本質的”真實”與藝術家所探討的”真理”之議題。〈男人與吉他〉(1911),在如同解剖刀下的物象分析中,如同攝影的不同向度定格畫面的融匯堆疊下,呈現出了一個極度理性的二度空間的畫面構成,封閉密實甚至令人窒息。在探索”真實”的旨趣中,畢卡索繼而引入了「現成物」到畫面上,構成繪畫創作的本質元素之一,如作品〈弦琴〉(Violin, 1915)。因為在畫面上的表現,有什麼比真實物件更為真實呢?於是這個綜合立體派時期,也開啟了「拼貼」藝術與混合媒材運用的源泉,讓藝術與生活更為拉近。當具體物象在立體派中逐漸被瓦解與稀釋,抽象也就自然浮顯。可知立體派對爾後抽象藝術的萌發與流變,貢獻匪淺。
新古典的媚惑
1917年結識了第一任妻子芭蕾舞者歐佳‧柯洛娃,讓畢卡索的繪畫轉向了新古典風格,回歸到具象,然而他的畫面重點仍在素描的線性表現,在於平面性,而不是在物象的體積與量感。作品〈歐佳畫像〉(1918)與〈扮小丑的保羅〉(1924)刻意地讓主題人物處在一個背景未完成的畫面上,讓寫實描繪出的人物如同處於一個虛渺的情境中,處於一個介於二度與三度空間的世界裡,一個如夢似幻的超現實意境中。海邊的浪漫、歡悅與遊戲的氣息是畢卡索熱愛的,作品〈海邊奔跑的兩女子〉(1922) 在紅、藍、白色調中的人物,身穿古典的袍服,似乎在競賽般跑著,充滿著動勢與力量,佔據整個畫面的軀體比例誇大而且扭曲變形,人物的肢體疊置前後難分,沒有透視點的邏輯,看似厚實的軀體又被擠壓在淺薄的平面上。畢卡索總是如此地要去拆解傳統上對”真實”的概念,抹除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並且重新加以詮釋與表述。因為傳統的”真實”亦即幻象,而藝術是要讓人們認識「真理」(truth),不只是真實(reality)。
變異的情愛‧變形的畫面
崇尚古典的歐佳與生性狂野浪漫的畢卡索的婚姻終難持續,1927年畢卡索與瑪麗-特莉絲‧華特相識,在外遇和情變中,他的繪畫也展開了另一個變異的篇章。〈閱讀〉(1932)描繪著情人特莉絲,人物造型雖然被解構再重組,那半抽象、半具象、甜美的圓弧造型與清晰明亮的色彩,充滿和諧的氛圍,呈現出了畢卡索與這位情人的愉快關係。畫面造型的雕塑性感觸,也流露出立體與平面造型在畫面構圖上的曖昧關係。
1935年遇見攝影家、詩人與畫家的才女朵拉‧瑪爾,畢卡索於此陷入了兩位情人與分居妻子之間的紊亂關係。〈朵拉畫像〉(1937) 運用雙重視點的處理方法描繪出生氣的朵拉,畫面以尖銳的直線條為主,沈鬱的黑色對比著火焰的黃色,人物被擠壓在虛假的方盒空間中,如同被世俗常規環抱著,然而個人的情緒與意氣卻昭然揭示,讓主題的氣氛極具爆發的張力。通常在具象藝術中, 透視法與均衡的比例很重要, 但是從立體派的物象解構中, 畢卡索已經發展出了造型上自由表現的形式。另外,從1930年代中期開始,他還運用了兒童繪畫中的象徵性手法與輪廓線條在繪畫上。這個風格也從此延續在一系列造形變異的作品中直至他終老,晚年的作品〈接吻〉(1969)即本展中的極佳範例。
原來對政治一點興趣也沒有的畢卡索,受到知性而政治上左傾的朵拉之影響,開始關注當時政治局勢,因此創作了巨幅的〈格爾尼卡〉參加1937年7月在巴黎舉辦的國際博覽會。這幅畫並沒有直接地指出任何戰爭或政治事件,充滿寓意性的構圖卻是恐怖戰爭的最佳象徵。畫面空間被不同的線條切割,不同的視點交疊,以光亮與黑暗強調著不安定,畫面也沒有內外空間之分,只是無聲無言的控訴與凝視,卻巨力萬鈞。
1952年結識了第二任妻子賈桂琳‧洛克,讓畢卡索聯想到古典大師尤金‧德拉瓦畫中的女子,於是創作了〈蹲踞的賈桂琳〉(1954)等,也創作了一系列重新詮釋大師之繪畫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到畢卡索顛覆過去美學觀與挑戰傳統思維的心念與時俱增。在賈桂琳的陪伴下,畢卡索到了八十餘歲仍然創作不綴。這位不羈的天才,沒有學院的束縛,完全地瘋狂地追尋自己的奇想與探索,在他的繆思們的激發下,一生不斷實驗著各種理念與技巧,最終卻只為了畫得像孩子一般。他極近瘋狂的創造力,為後世留下五萬餘件精采作品,必然帶給後代的我們無數的啟發。(Photos provided by de Young Museum)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再訪太浩湖
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每年都會在勞工節假期 (9/3 ~ 9/5)舉辦太浩湖之旅,這次活動地點在位於南太浩湖的Lakeland Village。Daddy沒去過具

盛名的太浩湖,我們便把握這個機會參加,與會長Joseph帶領的淡江校友們分住一間五個房間的木屋。週六一早出發,先到Fremont與其他人會合,共三輛車同行。下午三點多抵達度假村。
Lakeland Village位於秀麗的湖邊,從我們的木屋拐個彎便走到湖邊,不到兩分鐘。沙灘上有很多人倘佯休閒、孩子們玩沙玩水、湖面上也有不少人在划船。艷麗的陽光在柔美的水面上躍動著,閃爍出鑽石般的光采。碧綠的湖水托襯著遠山,更顯開闊與豁達,如此情境怎不讓人舒暢開懷。
我們沿著湖邊走逛,看到臨水邊的木屋都是一群群人共住,大家在陽台上或在沙灘上擺出桌椅、食物與美酒,享受著歡樂的假日時光。難怪舊金山灣區的人們視太浩湖為度假極佳的選擇,如同自家的後花園般親切呢。晚上校聯會在度假村的游泳池邊安排了雞尾酒歡迎會,我們拿了杯酒便再度走到湖邊散步,觀賞夕陽西下,坐在沙灘椅上看著天色由紅轉為墨藍再沈入深灰黑,聽著水波的輕吟頌唱,看著浪紋在燈光與月光下的舞動魅影,讓腳接受柔細沙灘的按摩,這種悠閒與自在,就值得開四個小時的車程吧。
週日上午九點鐘在沙灘上舉行升旗典禮,幾位舊金山灣區的長官們都來到此地,支持校聯會的活動,也預先慶祝中華民國100週年。Albert與Sylvia被找去協助升旗,倒也是難得的經驗。典禮後還有排舞健康操,讓大家在清晨的陽光下活絡筋骨,真是太好了。而後Albert與Daddy去打網球,中午校聯會在游泳池旁舉辦BBQ聚餐、卡拉OK與抽獎等。每個活動的順利進行都是靠義工們的犧牲奉獻與服務,才能圓滿完成,所以大家的參與和支持就是對他們的回報與肯定吧。
下午我們驅車前往1969年被認定為國家大自然地標的Emerald Bay,讓Daddy欣賞這個南太浩湖的經典風景,也再走一趟Eagle Fall Trail,並且拜訪湖畔著名的斯堪地那維亞建築Vikingsholm。這棟建築在1929年由Lora Josephine Knight斥資,200位工人運用古老建構技法興建,許多部分沒有使用任何釘子。Mrs. Knight與她的丈夫是1927年Charles Lindbergh單人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的主要贊助者。
晚上湖邊有慶祝勞工節的煙火秀,約在8點30分左右施放,湖邊沙灘與長堤上聚集了許多人,我們也在Lakeland Village開闊的湖邊欣賞,沒有任何障礙物與煙灰的擾人,煙火秀的圖案變化豐富甚為精采壯觀,與台北101大樓的煙火秀"情境"不同吧。它點燃了一個璀璨的夜晚,為白天裡碧綠秀麗的湖換妝換姿采,也為我們這趟太浩湖之旅畫下了一個美好的句點。
下午我們驅車前往1969年被認定為國家大自然地標的Emerald Bay,讓Daddy欣賞這個南太浩湖的經典風景,也再走一趟Eagle Fall Trail,並且拜訪湖畔著名的斯堪地那維亞建築Vikingsholm。這棟建築在1929年由Lora Josephine Knight斥資,200位工人運用古老建構技法興建,許多部分沒有使用任何釘子。Mrs. Knight與她的丈夫是1927年Charles Lindbergh單人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的主要贊助者。
晚上湖邊有慶祝勞工節的煙火秀,約在8點30分左右施放,湖邊沙灘與長堤上聚集了許多人,我們也在Lakeland Village開闊的湖邊欣賞,沒有任何障礙物與煙灰的擾人,煙火秀的圖案變化豐富甚為精采壯觀,與台北101大樓的煙火秀"情境"不同吧。它點燃了一個璀璨的夜晚,為白天裡碧綠秀麗的湖換妝換姿采,也為我們這趟太浩湖之旅畫下了一個美好的句點。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蝶舞
一個迴旋便圈出一面白色的網
妳是昨夜訪我的蝶
遇我在晨曦的金芒中
輕靈恍惚、似真又似幻
如同來自化外仙境的美麗羽翼
飛舞出了裊裊樂音、款款詩篇
為一天的初始,畫出了抽象的無限丰采
讓白晝的淡漠填增姿采
藍暈暮色裡揮別一日的凝重
朝陽白肚裡揭開嶄新的另一篇章
夢裡的旋律與舞姿
原來是為了今日的相遇
(二十幾年前寫過的幾句詩,近日悄然浮上心頭,於是重新著墨成文。此地不見蝴蝶,令人更加神往。)
妳是昨夜訪我的蝶
遇我在晨曦的金芒中
輕靈恍惚、似真又似幻
如同來自化外仙境的美麗羽翼
飛舞出了裊裊樂音、款款詩篇
為一天的初始,畫出了抽象的無限丰采
讓白晝的淡漠填增姿采
藍暈暮色裡揮別一日的凝重
朝陽白肚裡揭開嶄新的另一篇章
夢裡的旋律與舞姿
原來是為了今日的相遇
(二十幾年前寫過的幾句詩,近日悄然浮上心頭,於是重新著墨成文。此地不見蝴蝶,令人更加神往。)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Primary Structures" - San Jose Museum of Quilts
針織與扣針編織是女性們所熟悉的手工技藝,從小時候看著母親編織毛衣、圍巾、帽子、背心等經驗,到自己也做編織,會發覺這項手藝並不難,也會讓人上癮,因為它們是以單線進行的基本結構的不斷建置與累積,進而發展出美麗而多樣化的圖案。它們也讓女性們得以為自己與家庭添增手製品的溫馨與幸福感。
這個遵循技藝本質的針織與扣針編織的建構方式,在藝術家手中則展現出更多樣化的風采。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日前展出的"Primary Structures"即以此理念,聚集了許多精采的作品以饗大眾。這項展覽要導正一般人的觀念,說明最基本的手工技藝也能呈現出藝術的思維與創作。Yvette Kaiser Smith以數學觀念為作品結構的根基,運用玻璃纖維編織出黑色立體起伏的造型,再以樹脂加以固定,展現出編織的細巧結構外,也重新界定出它的空間意義。Xenobia Bailey以扣針編織出的圓形疊置三角形的造型,一圈圈環繞著的圖案,似乎要由內往外吐納出潛藏著的心緒。色彩明亮大膽,充滿了愉悅與歡慶的氣息,這是她藉以表述自我的象徵性視覺符碼。
Arline Fisch的作品"English Garden"則使用銅絲作圓筒狀針織,創造出了充滿異國情調而炫麗的各色花卉,這些花被倒置懸掛如同飄浮在一個想像中的花園,遙遙呼應著遠古時代巴比倫帝國的七大奇景之一的"Hanging Garden"。另外,Tatyana Yanishevsky的寫實花卉則運用了各種纖維素材、色彩與針織技法,加入了鋼絲來創造出超大尺幅的花卉,讓植物的細部昭然具現,讓觀者如同進入了超寫實的巨大花園裡。
展場還有一部影片播放著藝術家在街上,將雕像、柱子、街燈、街椅等物件,運用扣針編織加以裝飾或者包裹起來,讓過往的行人們為之側目。這就是"藝術",意圖改變世俗的慣性思維,打開另一面向的異想世界,讓我們的生活因而更具活力、層次與能量。
這個遵循技藝本質的針織與扣針編織的建構方式,在藝術家手中則展現出更多樣化的風采。聖荷西拼布與織品博物館日前展出的"Primary Structures"即以此理念,聚集了許多精采的作品以饗大眾。這項展覽要導正一般人的觀念,說明最基本的手工技藝也能呈現出藝術的思維與創作。Yvette Kaiser Smith以數學觀念為作品結構的根基,運用玻璃纖維編織出黑色立體起伏的造型,再以樹脂加以固定,展現出編織的細巧結構外,也重新界定出它的空間意義。Xenobia Bailey以扣針編織出的圓形疊置三角形的造型,一圈圈環繞著的圖案,似乎要由內往外吐納出潛藏著的心緒。色彩明亮大膽,充滿了愉悅與歡慶的氣息,這是她藉以表述自我的象徵性視覺符碼。
Arline Fisch的作品"English Garden"則使用銅絲作圓筒狀針織,創造出了充滿異國情調而炫麗的各色花卉,這些花被倒置懸掛如同飄浮在一個想像中的花園,遙遙呼應著遠古時代巴比倫帝國的七大奇景之一的"Hanging Garden"。另外,Tatyana Yanishevsky的寫實花卉則運用了各種纖維素材、色彩與針織技法,加入了鋼絲來創造出超大尺幅的花卉,讓植物的細部昭然具現,讓觀者如同進入了超寫實的巨大花園裡。
展場還有一部影片播放著藝術家在街上,將雕像、柱子、街燈、街椅等物件,運用扣針編織加以裝飾或者包裹起來,讓過往的行人們為之側目。這就是"藝術",意圖改變世俗的慣性思維,打開另一面向的異想世界,讓我們的生活因而更具活力、層次與能量。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Stern Grove Festival
淡江校友會會長Joseph在8月7日(週日)舉辦「夏日舊金山藝術與音樂饗宴」一日遊,早上到de Young Museum參觀畢卡索特展,下午到Stern Grove欣賞戶外音樂會。我與Daddy當然要參加這個難得的活動。早上9點鐘我們便抵達de Young,以便從容地觀賞畢卡索一生的精品。上個月為校友會做了場活動前的導覽,正好也為我自己作參觀前的複習功課。今日現場觀賞大師之作品,更加地同意畢卡索自己說的話:藝術家是一位魔法師,可以依隨個人的思維與想像,創造獨一無二的畫面世界。此"原創性"正是藝術可貴之處。畢卡索可以說是最長壽的藝術家(1881-1973),創作量也是最豐富的。他的奇思怪想與不斷探究之心,對20世紀藝術多元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
中午約1點抵達Stern Grove,附近已經停滿了車,我們只能停到遠一些的路邊。Joseph在早上10點便與另一位校友先到現場佔位子,犧牲了看畢卡索展覽的時機,這就是擔任會長的宏大胸襟。今天的戶外音樂會約有7-8千人參加,首先由 Quinn Deveaux and the Blue Beat Revue演出50分鐘,而後著名的American soul and R&B great Aaron Neville演唱了約一個半小時,聽眾們還覺得欲罷不能呢。Aaron Neville的歌聲非常獨特而且吸引人心,著名的歌曲如:Everybody Plays the Fool, Don't Know Much, All My Life等。其爵士樂的節奏撼動著人的神經,而其弦律、樂音與歌聲則撩撥著人的靈魂,讓所有聽眾迷醉。 今天舊金山的天空雖然是灰濛濛而且寒意襲人,民眾們對爵士樂的熱情卻絲毫不減。這是我們來美國的第一場戶外音樂會,也體驗到了舊金山的文化姿采與浪漫情懷。
中午約1點抵達Stern Grove,附近已經停滿了車,我們只能停到遠一些的路邊。Joseph在早上10點便與另一位校友先到現場佔位子,犧牲了看畢卡索展覽的時機,這就是擔任會長的宏大胸襟。今天的戶外音樂會約有7-8千人參加,首先由 Quinn Deveaux and the Blue Beat Revue演出50分鐘,而後著名的American soul and R&B great Aaron Neville演唱了約一個半小時,聽眾們還覺得欲罷不能呢。Aaron Neville的歌聲非常獨特而且吸引人心,著名的歌曲如:Everybody Plays the Fool, Don't Know Much, All My Life等。其爵士樂的節奏撼動著人的神經,而其弦律、樂音與歌聲則撩撥著人的靈魂,讓所有聽眾迷醉。 今天舊金山的天空雖然是灰濛濛而且寒意襲人,民眾們對爵士樂的熱情卻絲毫不減。這是我們來美國的第一場戶外音樂會,也體驗到了舊金山的文化姿采與浪漫情懷。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台灣文學大師 - 黃春明
紫藤書友會週日在書友Tina的家聚會,討論的書是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的著作。會長芬娜首先為大家介紹黃春明的生平與眾多著作,並談到她上週在台北發表新書,還與黃春明在具有文藝歷史的「明星咖啡屋」見面暢談並且品嚐咖啡,說道黃春明真是位性情中人,平實而且率真。
出生於宜蘭羅東的黃春明,1960年代崛起台灣文壇,以鮮明的台灣鄉土寫實文學風格引起廣泛地矚目,題材總是描寫著鄉鎮中小人物的生活、命運的牽繫與其細膩的感情層面,在悲情中流露出苦澀的浪漫與美感,在反映台灣社會的變遷中,流露出人性無價的尊嚴與真情。80年代間,黃春明的數部作品被拍成電影,廣受好評。90年代的作品則多是對老人的描述,充滿社會的關懷,此時他也開始兒童文學、兒童戲劇、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文化工作,1994年還創立了黃大魚兒童劇團,到台灣各地巡迴演出,此外他還從事鄉土語言教材編寫等等,搶救日漸流失的本土文化。黃春明的作品與他的一生,都具體呈現出他對生長的台灣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與無限關愛之心。
記得在高中時期便閱讀了黃春明的數本小說:《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拉‧再見》等等。這次很難得地在San Jose Library借到他寫於1990年代的小說集《放生》,得以好好回味他作品的特色。《放生》是一本探視台灣老人悲苦無奈情境的小說集。它陳述著在時代蛻變中,被遺留在家鄉的孤獨老人們的各種景況與心境。書友們都覺得這種現象從9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沒有改變,因為就如旅居海外的我們,與父母親之間的狀況亦如是,只能偶爾探望而無法隨恃在旁,真是無奈呀。黃春明的小說縱情地表述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得以探視鄉間老人們在孤寂生活中的純真、質樸而浪漫的心懷,那可能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層面,也因此更加撼動著人心。那麼我們的晚年又會如何呢?遲暮夕照,但求餘暉仍具彩度吧。
出生於宜蘭羅東的黃春明,1960年代崛起台灣文壇,以鮮明的台灣鄉土寫實文學風格引起廣泛地矚目,題材總是描寫著鄉鎮中小人物的生活、命運的牽繫與其細膩的感情層面,在悲情中流露出苦澀的浪漫與美感,在反映台灣社會的變遷中,流露出人性無價的尊嚴與真情。80年代間,黃春明的數部作品被拍成電影,廣受好評。90年代的作品則多是對老人的描述,充滿社會的關懷,此時他也開始兒童文學、兒童戲劇、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文化工作,1994年還創立了黃大魚兒童劇團,到台灣各地巡迴演出,此外他還從事鄉土語言教材編寫等等,搶救日漸流失的本土文化。黃春明的作品與他的一生,都具體呈現出他對生長的台灣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與無限關愛之心。
記得在高中時期便閱讀了黃春明的數本小說:《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拉‧再見》等等。這次很難得地在San Jose Library借到他寫於1990年代的小說集《放生》,得以好好回味他作品的特色。《放生》是一本探視台灣老人悲苦無奈情境的小說集。它陳述著在時代蛻變中,被遺留在家鄉的孤獨老人們的各種景況與心境。書友們都覺得這種現象從9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沒有改變,因為就如旅居海外的我們,與父母親之間的狀況亦如是,只能偶爾探望而無法隨恃在旁,真是無奈呀。黃春明的小說縱情地表述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得以探視鄉間老人們在孤寂生活中的純真、質樸而浪漫的心懷,那可能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層面,也因此更加撼動著人心。那麼我們的晚年又會如何呢?遲暮夕照,但求餘暉仍具彩度吧。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義工的"無價"貢獻
週日是美華婦女會的25周年慶及年度"Talent & Fashion Show",活動推出了國樂演奏、古典歌曲演唱、爵士舞、薩克斯風三重奏、扯鈴、服裝秀、Zumba舞蹈等等,讓青少年與婦女們都來展現其才華,節目品質優秀而且精采,獲得無數的掌聲。幹部們事前為活動所付出的辛勞,如此便值得了。參加美華婦女會已經一年多,因為擔任幹部得以進一步認識會裡盡心貢獻的眾多傑出女性們。大家都是"義工"為著協會共同的理念與目標而盡力付出,在工作與家庭之外,策劃活動以服務會員與回饋社區民眾,總是忙得不亦樂乎。
7月12-17日參加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所舉辦為期六天的「中文教師研習營」,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多元,讓我這位期望邁入這個領域的初學者,獲益良多。也看到現場的"義工們",都是各個中文學校的現任或前任校長們,忙前忙後的張羅一切,只為研習營順利進行。淡江校友會則是我參加的另一個社團,7月9日校友會會長Joseph特地為我舉辦了一場小型講座,讓我談談自己的書「舊金山博物館之旅」以及導覽目前在de Young Museum展出的畢卡索特展。活動在校友會義工們的熱心安排下,圓滿成功。校友會的照顧與扶持,真讓我感到溫馨。
這種種都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海外的環境裡,"社團與義工"是讓平凡生活豐實的另類工作,是超然的無給職,卻鍛鍊著人的能力與付出的寬廣度,也讓人得以融入社區,並且與他人之間產生有意義的連結。其實在舊金山灣區的種種社團,都是由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是熱心的"義工們"在付出與經營,作為其會員們交流與聯誼的核心,以及與社區民眾互動的管道。因此只要有心、有時間,必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參與的社團,琢磨心志,在點滴付出中獲得的回報,其實是無形與無價的。
7月12-17日參加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所舉辦為期六天的「中文教師研習營」,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多元,讓我這位期望邁入這個領域的初學者,獲益良多。也看到現場的"義工們",都是各個中文學校的現任或前任校長們,忙前忙後的張羅一切,只為研習營順利進行。淡江校友會則是我參加的另一個社團,7月9日校友會會長Joseph特地為我舉辦了一場小型講座,讓我談談自己的書「舊金山博物館之旅」以及導覽目前在de Young Museum展出的畢卡索特展。活動在校友會義工們的熱心安排下,圓滿成功。校友會的照顧與扶持,真讓我感到溫馨。
這種種都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海外的環境裡,"社團與義工"是讓平凡生活豐實的另類工作,是超然的無給職,卻鍛鍊著人的能力與付出的寬廣度,也讓人得以融入社區,並且與他人之間產生有意義的連結。其實在舊金山灣區的種種社團,都是由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是熱心的"義工們"在付出與經營,作為其會員們交流與聯誼的核心,以及與社區民眾互動的管道。因此只要有心、有時間,必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參與的社團,琢磨心志,在點滴付出中獲得的回報,其實是無形與無價的。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Picasa的危機
上週為了分享照片給親戚朋友,便將旅遊途中所拍攝的許多照片上載到網路相本Picasa,因為Picasa的容量有限,於是想就刪除掉一些過去留下的老照片。有一些是部落格上已經有的照片,那麼Picasa上應該沒有必要重複存留吧。沒想到就如此,部落格上的照片完全消失了。原來在部落格上的照片其實是存在於自己的Picasa相簿中的,我真是沒有知識。天呀,三年來的記實圖片都沒有了,真是太悲慘了。
於是在網站上找尋任何補救的方法,也在Google的討論區看到很多人有遺失相本的情形,也有行家提供解決之道--從google的Picasa的back-up data中去找尋遺失的相本,但是我卻無法找到他們所說的"途徑",仍然是一句話"電腦知識不夠"。努力搜尋了一週仍然徒勞,那麼只有用最笨的方法,就是重新到我的電腦的相本中,找尋曾經用過的照片,(還好我有存留照片在D drive 上)再一張張照片重新上載吧。只好如此,每天一點一點地去恢復部落格上原有的圖片囉。這是一個重大的教訓,也在此提出讓大家警覺這個Picasa問題的存在。
於是在網站上找尋任何補救的方法,也在Google的討論區看到很多人有遺失相本的情形,也有行家提供解決之道--從google的Picasa的back-up data中去找尋遺失的相本,但是我卻無法找到他們所說的"途徑",仍然是一句話"電腦知識不夠"。努力搜尋了一週仍然徒勞,那麼只有用最笨的方法,就是重新到我的電腦的相本中,找尋曾經用過的照片,(還好我有存留照片在D drive 上)再一張張照片重新上載吧。只好如此,每天一點一點地去恢復部落格上原有的圖片囉。這是一個重大的教訓,也在此提出讓大家警覺這個Picasa問題的存在。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Trip to Yellowstone IV - Arches National Park
從黃石國家公園南邊出來,沿著Snake River往南10英里即是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這個公園即以超過海拔7000英呎的最高山峰Teton為名,Teton山脈是綿延萬里的落磯山脈最年輕的一段。這兩大國家公園之間的土地,在1920年代
間為企業家暨慈善家John D. Rockefeller購買,希望捐贈給國家,讓這兩片龐大的地域得以銜接並且獲得完整的保護,然而這項善舉卻遭遇到國會與各方的阻擾,直到1943年才獲得羅斯福總統以Antinquities Act,將這塊土地設立為Jackson Hole National Monument。這兩個著名的國家公園便由John D. Rockefeller Memorial Parkway銜接,構成了大黃石生態體系。大提頓國家公園以那千年不化的雪白山頭著名,此地的美麗湖泊也是由冰河雪水所形成,而湖水又匯流入蜿蜒千里的Snake River。早晨驅車經過這一片秀麗的草原與樸質的山水美景,耳邊還聽到輕快的鳥語吟唱,原來是導遊貼心地播放著自然的聲韻樂音,倒也是愉快的享受。
隔天前往位於猶他州東邊的Arches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設立於1971年,涵蓋著2000餘座自然砂岩所形成的紅色拱門造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猶他州的代表Delicate Arch,另外如 Balance Rock, Devil's Garden等等。此地因為在三百萬年前曾為海水覆蓋,而後海水蒸發掉留下了數千呎
厚的鹽床,在漫長歲月中因各種物質的沉澱堆積積壓形成岩石,又經過地殼隆起以及天然風化,便造就出了此地獨特的地理景觀。要探視宏偉的Delicate Arch可是不容易的,必須走過原始崎嶇的路徑與山坡約1.5 mile,來回約一個半小時,壯麗的Arch美景只有在登上頂峰後才看得到,不付出代價是無法親睨丰采的,這也是體力的挑戰。我在往上三分之二路程,便支撐不住嘔吐了,但是休息後仍然走完全程,看到了一生中難忘的大自然宏偉的雕塑。迎風坐在山岩上喘息著,覺得這趟朝聖之路是值得的。七天六夜的旅程,走過四個州約2600英里,將近繞了台灣五圈,長途跋涉(雖然多半是以車代勞),深深覺得美國天寬地廣人稀,龐大的自然資源實在是無價的寶藏,值得世世代代珍惜。
隔天前往位於猶他州東邊的Arches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設立於1971年,涵蓋著2000餘座自然砂岩所形成的紅色拱門造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猶他州的代表Delicate Arch,另外如 Balance Rock, Devil's Garden等等。此地因為在三百萬年前曾為海水覆蓋,而後海水蒸發掉留下了數千呎
厚的鹽床,在漫長歲月中因各種物質的沉澱堆積積壓形成岩石,又經過地殼隆起以及天然風化,便造就出了此地獨特的地理景觀。要探視宏偉的Delicate Arch可是不容易的,必須走過原始崎嶇的路徑與山坡約1.5 mile,來回約一個半小時,壯麗的Arch美景只有在登上頂峰後才看得到,不付出代價是無法親睨丰采的,這也是體力的挑戰。我在往上三分之二路程,便支撐不住嘔吐了,但是休息後仍然走完全程,看到了一生中難忘的大自然宏偉的雕塑。迎風坐在山岩上喘息著,覺得這趟朝聖之路是值得的。七天六夜的旅程,走過四個州約2600英里,將近繞了台灣五圈,長途跋涉(雖然多半是以車代勞),深深覺得美國天寬地廣人稀,龐大的自然資源實在是無價的寶藏,值得世世代代珍惜。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Trip to Yellowstone III
黃石國家公園是此行的重點,旅行團走過了Colorado, Wyoming, South Dakota, Montana邊緣,到了第四天從黃石公園北邊進入這個具有地熱、噴泉、峽谷、湖泊的公園。早在一萬一千年前,此地便是印地安原住民的家園,1872年美國總統Ulysses S. Grant宣告設立此地為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了這個大自然的奇景,確實是造福後人。
黃石公園的龐大地熱景觀涵蓋:間歇泉、火山噴氣口、溫泉、泥泉、鈣化梯形地等。我們首先抵達Mammoth Hot Springs,此地因為地熱溫泉冷卻後的碳酸鈣沉積,形成了大片的白色鈣化的階梯地形,又因為有生存在溫泉水中的藻類,使得岩石上形成了棕色、桔色、紅色等美麗的色澤。
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是著名的間歇泉,1871年被發現,因為噴發的時間頗為固定,是公園裡第一個被命名的噴泉。目前每次相隔約90分鐘而且預測的誤差只有15-20分鐘,噴發長度約2 - 5分鐘,成為著名的景點,因此遊客們總是聚集圍觀等待欣賞這個大自然的奇景。當時旁邊另外一個不知名的噴泉,噴發的景觀其實更具看相呢。由黃石河穿流造成了Upper Fall與Lower Fall瀑布,下游則形成了壯麗的大峽谷。
Grand Prismatic Spring是美國最大的溫泉,構成直徑約300英呎的水域,它璀璨的色彩來自具有豐富礦物質水域邊上生存著的有色澤的微生物,水面色彩隨著季節與水溫而有不同的變化,溫泉水流入河裡,讓此地的河水長年不結冰。West Thumb Geyser Basin則是黃石河邊最大的噴泉盆地。
地面上一窟窟的藍色溫泉水塘,如同鑲崁在地面上的藍寶石或翡翠,晶瑩剔透的色澤讓人讚嘆。南邊Shoshone Lake湖泊在迷濛的溫泉霧氣裡,也添
增了浪漫的氣息,清爽的空氣夾雜著溫泉的味道,讓人的嗅覺與視覺同時享有多層次的感受,確實是難得的體驗。黃石國家公園宏偉的自然美景百年依舊,讓我們慶幸後代子孫也得以憑藉懷想地球的初始與生命的源起,這是多麼奧妙的篇章呀。
增了浪漫的氣息,清爽的空氣夾雜著溫泉的味道,讓人的嗅覺與視覺同時享有多層次的感受,確實是難得的體驗。黃石國家公園宏偉的自然美景百年依舊,讓我們慶幸後代子孫也得以憑藉懷想地球的初始與生命的源起,這是多麼奧妙的篇章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