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總是充滿了節慶的歡樂氛圍。在孩子們最喜歡的萬聖節"Trick or Treat"的裝扮捉狹之樂後,是代表秋末豐收的感恩節,大大小小可愛的南瓜隨處可見。在滿樹的紅色、橘色、黃色葉子的逐漸飄落中,時序便邁入了冷冷的冬天。而冷冬裡最溫馨的聖誕節,讓家家戶戶在室內豎起了璀璨的耶誕樹,也在戶外點亮了美麗的燈飾。讓漆黑的夜晚幻變出了華麗的神采,讓人心也溫熱起來。在這個時節裡,晚上開車走過會有種特別的感動,似乎人與人之間有種無形的連繫與呼應,在廣大的空間中串聯著,讓冷冷的空氣中也流溢著看不見的溫情。
~~ 季節的遞換,在花開葉落之間。時間的走過,在日出日落的輪轉。歲月的豐美,在感恩之心的領悟中。~~
感恩一年的走過,感恩一年的身心成長與體驗,感恩親友們的相伴扶持。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亞洲藝術博物館 - 張大千畫展
近日風雨連綿,算是加州典型的冬季吧。週六難得地無雨,便與Daddy到舊金山走走。天空雖然是灰色的,倒還清亮,已經讓人覺得身心都暢快些了。我們前往今年9月才盛大開幕的Chase Center逛逛。這個多功能室內體育館,有容納一萬八千人的座位,是北加州人的驕傲--金州勇士職業籃球隊(Warriors)的主場地。勇士隊風靡萬人的Stephen Curry,也是我喜愛的籃球好手,目前受傷要休息一陣子,於是勇士隊近來的戰績也就失色許多了,真可惜。
來到舊金山當然要去看看藝術展覽,於是前往亞洲藝術博物館看剛開幕不久的張大千展覽。這項展覽規模不大,以張大千(1899-1983)居住在加州時期(1967-77)的作品為重點。張大千生於藝術世家,從小習畫也臨摹大師作品,深受畫風獨特的大師石濤(1642-1707年)和八大山人(1626-1705年)影響。1940年前往敦煌臨摹歷代佛教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讓他傳統繪畫之功力更為精深。1949年離開大陸後,曾居住過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加州,最後定居並逝世於台灣。
張大千總是身穿長袍,留著長鬚,散發著傳統中國文人藝術家的氣質。他不僅是繪畫大師,也是鑑賞家、收藏家和旅行家。1956年還曾與畢卡索會面,豐富的東西方閱歷,讓他勇於創新畫風多變,創作量極高,每年創作近五百幅。不論精巧細緻的肖像畫,傳統水墨畫或肆意揮灑的潑墨風景畫,已然豎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尤其色彩絢麗的潑墨風景畫,從物象、抽象、心象到無象,讓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元素和神采融匯並進,極受收藏家的青睞。這項展覽讓人們小窺其藝術的風貌。
來到舊金山當然要去看看藝術展覽,於是前往亞洲藝術博物館看剛開幕不久的張大千展覽。這項展覽規模不大,以張大千(1899-1983)居住在加州時期(1967-77)的作品為重點。張大千生於藝術世家,從小習畫也臨摹大師作品,深受畫風獨特的大師石濤(1642-1707年)和八大山人(1626-1705年)影響。1940年前往敦煌臨摹歷代佛教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讓他傳統繪畫之功力更為精深。1949年離開大陸後,曾居住過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加州,最後定居並逝世於台灣。
張大千總是身穿長袍,留著長鬚,散發著傳統中國文人藝術家的氣質。他不僅是繪畫大師,也是鑑賞家、收藏家和旅行家。1956年還曾與畢卡索會面,豐富的東西方閱歷,讓他勇於創新畫風多變,創作量極高,每年創作近五百幅。不論精巧細緻的肖像畫,傳統水墨畫或肆意揮灑的潑墨風景畫,已然豎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尤其色彩絢麗的潑墨風景畫,從物象、抽象、心象到無象,讓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元素和神采融匯並進,極受收藏家的青睞。這項展覽讓人們小窺其藝術的風貌。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馬蹄灣


從馬蹄灣停車場步行約1.2公里,到了景點邊緣往下看,才會發現這個從地面切割開來的壯麗奇景。當天天氣晴朗,馬蹄灣碧綠的水面映照著天上的白雲,環抱著中央的巨石脈,顯得雄渾寧靜。
周圍遊客所在的陡峭山崖海拔有4200英尺,而科羅拉多河海拔3200英尺,所以形成了相對落差1000英尺的懸崖峭壁,往下看時真讓人心驚。這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又一項傑作,雖然沒有大峽谷的龐大宏偉奇峻,此地黃紅色層次砂岩疊次的地貌與峭壁,仍顯瑰麗壯碩且震撼人。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羚羊峽谷
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方的納瓦荷(Navajo)原住民保護區的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著名的攝影景點。對羚羊峽谷仰慕已久,這趟旅行就是以這個景點為主要目的地,也早早在網站上訂好了11月27日中午12點45分的Lower Antelope Tour,因為Upper Antelope Tour根本訂不到。
下羚羊峽谷位於地下,遠遠地看不見在哪裡。由原住民導遊帶領大家從停車區徒步走一小段路到峽谷入口,才看到和地面同高的小小入口處。遊客們必須要爬僅一人寬的金屬樓梯深入到地下50公尺,谷底彎曲狹窄,V型峽谷風貌屬於拱狀的螺旋狀岩石。
下羚羊峽谷位於地下,遠遠地看不見在哪裡。由原住民導遊帶領大家從停車區徒步走一小段路到峽谷入口,才看到和地面同高的小小入口處。遊客們必須要爬僅一人寬的金屬樓梯深入到地下50公尺,谷底彎曲狹窄,V型峽谷風貌屬於拱狀的螺旋狀岩石。
導遊說下羚羊峽谷比上羚羊峽谷路途長約100公尺,此地螺旋狀岩石由層次疊聚柔軟的砂岩組成,砂岩的層次細紋即說明了它的年齡。百萬年來因暴洪與風蝕,形成了今日瑰麗炫爛的風貌。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有說不出的迷人神采。導遊更是有經驗的拍照高手,為大家選景拍照。她看到Albert的iPhone 11,馬上說要用最好的手機為我們拍照。iPhone 11的照相功能的確是棒,Albert拍出來的照片也是張張精彩細緻。讓我們除了難得的體驗外,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記憶。
Zion National Park

11月26日雖然還是很冷,但是陽光普照天氣非常好。前往錫安國家公園時,本來打算自己開車到各個景點,卻發現主要的Scenic Drive,私人車不能通行,只能搭公園的Shuttle。但是停車也很難,最後我們只能停在蠻遠的路邊,再走路到Shuttle的車站搭車。當然再遠走路都不是問題,因為可以欣賞沿路的景觀。錫安國家公園最著名的錫安峽谷有24公里長,最深處有800公里深。舉目可見的多層次岩壁呈現出紅色與黃褐色的納瓦荷砂岩(Navajo Sandstone),為Virgin River北支流穿越切割,形成了高聳的岩塔,景觀宏偉。可惜的是手機照相無法真正地捕捉下大自然令人驚嘆的風貌。我們搭乘Shuttle到最遠的Temple of Sinawava,輕鬆地走河邊步道。走到步道盡頭,就看到有人全副武裝地去涉水,要繼續前進探訪水源深處的美景。此外這個公園也是攀岩的熱門地點,無數巨大的岩壁可以滿足探險者挑戰大自然的慾望和勇氣。
離開Scenic Drive往9號公路走,道路崎嶇蜿蜒而景觀地貌豐富奇特,經過一段穿過山岩的隧道後,還陸續看到了棋盤式的山岩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只能停車觀望,因為要繼續開車前往亞利桑那州的Page小鎮。
這個令人驚豔的峽谷,最早在1858年由摩門教徒發現,而後錫安國家公園於1919年成立,今日已經是全美國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第四名,沒想到還超越了著名的黃石公園和優勝美地公園呢。

這個令人驚豔的峽谷,最早在1858年由摩門教徒發現,而後錫安國家公園於1919年成立,今日已經是全美國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第四名,沒想到還超越了著名的黃石公園和優勝美地公園呢。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年輕人的最愛 - Tesla
年輕人注重環保和時尚,電動車就是必然的選擇,其中當然又以Tesla最受矚目。Albert也不例外。大學畢業工作了一年後,他覺得在Palo Alto租屋實在很貴,錢只是如流水而去,用租金來買車才划算。於是在9月22日買了夢想中的Model 3,很開心地開車上下班。10月底退掉租屋搬回家住。年輕人花錢是不眨眼的,他倒是忍了一年,存了點錢才實現夢想。現在有了一個大玩具Tesla。Tesla流線型設計的確簡潔美觀吸睛,在馬路上總會引人矚目。最近越來越多Tesla的車影穿梭在車流中,我也總要多看幾眼呢。現在我們家也有了一輛Tesla,於是在感恩節假期安排了一趟自駕旅遊,讓我們兩老體會一下Tesla的風采。
11月23日上完中文學校的課,我們就從家裡出發前往住在Irvine的Diana家住一晚,隔天再前往拉斯維加斯。今天天氣非常好,陽光不可思義的燦爛和溫暖。南下一路上高速公路兩旁枯草覆蓋的廣闊的大地,呈現一片耀眼的金黃色,綿延百里,恍然有種另類的美。人稱”Golden State”的加州,現在不再是因為有”黃金”,而是因為乾旱的枯草。真是天地變遷,不可同日而語。
11月23日上完中文學校的課,我們就從家裡出發前往住在Irvine的Diana家住一晚,隔天再前往拉斯維加斯。今天天氣非常好,陽光不可思義的燦爛和溫暖。南下一路上高速公路兩旁枯草覆蓋的廣闊的大地,呈現一片耀眼的金黃色,綿延百里,恍然有種另類的美。人稱”Golden State”的加州,現在不再是因為有”黃金”,而是因為乾旱的枯草。真是天地變遷,不可同日而語。
Albert說Tesla是最安全的車,因為無引擎,下面是電池,底盤低行車安穩無聲,駕駛座視線開闊,而且座位寬敞。加上自動駕駛功能和電腦螢幕等,讓開車更為輕鬆便捷安全。的確,開Tesla真過癮!對咱們老一輩而言,開我那年齡11歲的Camry就好了,只要有車代步就夠了呀。Tesla代表的是年輕人的理念與生活風格!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豐美絢麗的秋菊
真是入秋了,印地安夏天也已過去,寒氣日日增。上週末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在Quinlan Community Center舉辦,讓許多愛菊的人士展出他們精心培育的菊花,爭彩鬥豔,美不勝收。讓人覺得秋天真是豐美燦爛溫馨感恩的季節。
自古詩人多詠菊,尤其陶淵明詩中出現最多的植物名稱就是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陶淵明。因為「菊花知我心」,讓陶淵明一生愛菊,更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菊代表著詩人「清風高潔」的品格。
歷代詩人對菊有著不同的情懷,也讓我們得以在他們的詩詞中倘佯與感悟。
自古詩人多詠菊,尤其陶淵明詩中出現最多的植物名稱就是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陶淵明。因為「菊花知我心」,讓陶淵明一生愛菊,更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菊代表著詩人「清風高潔」的品格。
歷代詩人對菊有著不同的情懷,也讓我們得以在他們的詩詞中倘佯與感悟。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豐收的季節
我們家後院的果樹挺爭氣的,除了整年都有檸檬,五、六月份還有紅色的李子,七、八月有桃子、無花果,十月份有柿子;番茄則從暑假一直到現在還有。
每天早上喝一杯溫蜂蜜檸檬水,讓沈睡一晚乾渴的身體頓覺舒爽,也喚醒了全身的細胞,可以開始一天的活動。夏天裡的紅色李子,圓潤鮮豔又甜美多汁,是金黃色陽光盛暑裡美麗的搭配,也成為了分享朋友們的好禮物。桃子樹種了三、四年,今年終於結了許多果子,但是我們還來不及收成,就全被松鼠吃光了。松鼠真是毫不客氣。我們的無花果雖然不算太多,深紫色飽滿的果子分批地成熟,自己還是來不及吃,也都要分送朋友們。
十月裡柿子大豐收,只有一棵樹就結了數百粒柿子。每天都看到松鼠在後院裡,來來回回、上上下下流竄在樹枝間。陸續成熟的柿子,當然也陸續地被松鼠啃得面目全非。幸好柿子實在是太多了,朋友們來家裡幫忙摘果子,也前前後後地裝了六大紙箱還有好幾個塑膠袋,只能到處送人了。柿子樹上還有一些摘不到的就留給松鼠過冬吧。這幾天三不五時地還看到松鼠在後院奔竄,甚至跑到花圃逛逛,似乎還在找東西吃。只能說,加州的松鼠真是幸福呀!整年裡有吃不完的水果。
每天早上喝一杯溫蜂蜜檸檬水,讓沈睡一晚乾渴的身體頓覺舒爽,也喚醒了全身的細胞,可以開始一天的活動。夏天裡的紅色李子,圓潤鮮豔又甜美多汁,是金黃色陽光盛暑裡美麗的搭配,也成為了分享朋友們的好禮物。桃子樹種了三、四年,今年終於結了許多果子,但是我們還來不及收成,就全被松鼠吃光了。松鼠真是毫不客氣。我們的無花果雖然不算太多,深紫色飽滿的果子分批地成熟,自己還是來不及吃,也都要分送朋友們。
十月裡柿子大豐收,只有一棵樹就結了數百粒柿子。每天都看到松鼠在後院裡,來來回回、上上下下流竄在樹枝間。陸續成熟的柿子,當然也陸續地被松鼠啃得面目全非。幸好柿子實在是太多了,朋友們來家裡幫忙摘果子,也前前後後地裝了六大紙箱還有好幾個塑膠袋,只能到處送人了。柿子樹上還有一些摘不到的就留給松鼠過冬吧。這幾天三不五時地還看到松鼠在後院奔竄,甚至跑到花圃逛逛,似乎還在找東西吃。只能說,加州的松鼠真是幸福呀!整年裡有吃不完的水果。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畢飛宇的小說《推拿》
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畢飛宇所著的《推拿》,近十八萬字的小說,敘述著推拿店裡一群盲人的生活與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一部非常難得而且精彩的著作,也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描寫盲人的小說。盲人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似乎又與我們常人很近。畢飛宇對盲人的心理、個性、情感、責任、尊嚴等的思索與剖析陳述,實在是不可思議的細緻、深刻而且感人,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望向另一個世界的窗,望向人性共通卻又最不為人知的隱秘角落。
盲人有先天與後天兩種。推拿店老闆沙宗明是先天的盲人,很會讀書也自視甚高。帥哥小馬則是後天失明。對健全人來說「還有一個白天與黑夜的區別,但是...盲人沒有—他們在時間的外面。...天從來就沒有亮過,反過來說,天從來就沒有黑過。...盲人的自尊心是雄渾的,骨子裡瞧不起傾訴...」所以盲人通常是沉默的。但是「先天的盲人...沉默與生俱來,...後天的盲人不一樣了,他們經歷過兩個世界...」要通過一個煉獄,然後在烈火中重生,「當他再生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誰...後天盲人的沉默才更像沉默。彷彿沒有內容,其實容納了太多的呼天搶地和艱苦卓絕...在涅槃之後,他直接抵達了滄桑。」因此「盲人的自尊心是駭人的」、他們的「不安全感是會咬人的」、「盲人最大的障礙不是視力,而是勇氣」。作者的文字功力與對盲人心境的誠摯感悟,實在無與倫比。
當推拿師們從客人口中得知,他們之中具有音樂天賦的都紅是位美女時,眾人「彷彿是受到了驚嚇...但是一點都不嫉妒」。對盲人而言,到底「什麼是“美”?...“美”不是用的,它是需要懂的。」博學的沙復明記得書本上或詩詞中讀過,但是他仍然不懂。因為盲人需要依靠著“別人”的判斷,他們心中只能有"假設"。然而「“美”有力量。它擁有無可比擬的凝聚力。」於是沙復明無法自拔地陷入了「妖言惑眾的、騙局一般的“美”」的誘惑,私戀著都紅。對他而言, “美”是災難。
盲人當然有著不同的個性、夢想與憧憬。王大夫與小孔、金嫣和泰来這兩對情人,戀愛的心情、思緒與風格,因不同的人格特質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通常「盲人的戀愛常態是鬧中取靜...依偎靜坐...手拉著手,守候在一起。」王大夫與小孔的戀愛是"收著、斂著、控制著"。金嫣則把"戀愛搞得嘩啦啦"誇張了,她還對婚禮充滿了絕對的憧憬。作者對女人心思的描述細緻綿密,敏感糾結的情感穿流文中。難怪畢飛宇被讚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
畢飛宇的撰寫手法經常運用許多的疊字句形容詞,讓人物的思維或情感,在文字的疊砌鋪陳中,從四面八方極盡地表述,也因此推高了書中文字的意境,讓陳述的畫面或思緒更鮮明的躍現在讀者的腦海中。《推拿》的故事簡單明瞭,每個人物循序出場都同等的重要。作者讓盲人們心中波濤般起伏的思維,從他們安靜、規律、黑暗的軀體,盡情地綻放流露。作者對人性鉅細靡遺又入木三分的詮釋,讓讀者自然地融入了書中人物的生命體驗,與之一同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畢飛宇寫作的"推拿"功夫令人讚佩。
盲人有先天與後天兩種。推拿店老闆沙宗明是先天的盲人,很會讀書也自視甚高。帥哥小馬則是後天失明。對健全人來說「還有一個白天與黑夜的區別,但是...盲人沒有—他們在時間的外面。...天從來就沒有亮過,反過來說,天從來就沒有黑過。...盲人的自尊心是雄渾的,骨子裡瞧不起傾訴...」所以盲人通常是沉默的。但是「先天的盲人...沉默與生俱來,...後天的盲人不一樣了,他們經歷過兩個世界...」要通過一個煉獄,然後在烈火中重生,「當他再生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誰...後天盲人的沉默才更像沉默。彷彿沒有內容,其實容納了太多的呼天搶地和艱苦卓絕...在涅槃之後,他直接抵達了滄桑。」因此「盲人的自尊心是駭人的」、他們的「不安全感是會咬人的」、「盲人最大的障礙不是視力,而是勇氣」。作者的文字功力與對盲人心境的誠摯感悟,實在無與倫比。
當推拿師們從客人口中得知,他們之中具有音樂天賦的都紅是位美女時,眾人「彷彿是受到了驚嚇...但是一點都不嫉妒」。對盲人而言,到底「什麼是“美”?...“美”不是用的,它是需要懂的。」博學的沙復明記得書本上或詩詞中讀過,但是他仍然不懂。因為盲人需要依靠著“別人”的判斷,他們心中只能有"假設"。然而「“美”有力量。它擁有無可比擬的凝聚力。」於是沙復明無法自拔地陷入了「妖言惑眾的、騙局一般的“美”」的誘惑,私戀著都紅。對他而言, “美”是災難。
盲人當然有著不同的個性、夢想與憧憬。王大夫與小孔、金嫣和泰来這兩對情人,戀愛的心情、思緒與風格,因不同的人格特質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通常「盲人的戀愛常態是鬧中取靜...依偎靜坐...手拉著手,守候在一起。」王大夫與小孔的戀愛是"收著、斂著、控制著"。金嫣則把"戀愛搞得嘩啦啦"誇張了,她還對婚禮充滿了絕對的憧憬。作者對女人心思的描述細緻綿密,敏感糾結的情感穿流文中。難怪畢飛宇被讚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
畢飛宇的撰寫手法經常運用許多的疊字句形容詞,讓人物的思維或情感,在文字的疊砌鋪陳中,從四面八方極盡地表述,也因此推高了書中文字的意境,讓陳述的畫面或思緒更鮮明的躍現在讀者的腦海中。《推拿》的故事簡單明瞭,每個人物循序出場都同等的重要。作者讓盲人們心中波濤般起伏的思維,從他們安靜、規律、黑暗的軀體,盡情地綻放流露。作者對人性鉅細靡遺又入木三分的詮釋,讓讀者自然地融入了書中人物的生命體驗,與之一同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畢飛宇寫作的"推拿"功夫令人讚佩。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在地藝術 - "人孔蓋"的圖案
據說最古老的人孔蓋是在義大利的龐貝遺跡,而日本更有著繁多美麗且充滿文化風采的人孔蓋,是人們旅遊時特別要留心觀賞的;日本還印製人孔蓋圖片卡讓人們收集呢。日本的人孔蓋圖案也有許多專書介紹,真的成為了"在地"藝術。總之,不同的城市裡的人孔蓋當然會有不同的圖案型制,於是整理了北歐旅遊時拍下的人孔蓋,在此分享。
Copenhagen |
Copenhagen |
Oslo |
Oslo |
St. Petersburg |
St. Petersburg Stockholm |
Tallinn |
Tallinn |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Tanabe Chikuunsai IV: Connection
竹編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人類開始定居生活時期便出現了。為了人們生活所需,傳統竹編自然用在於器與物的製作,以實用的功能性為主,進而以精湛的手藝編織出各種具裝飾性的美麗紋樣。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竹編的技法雖然如舊,但是型式與觀念卻持續不斷地在蛻變和轉型。工藝的素材與技法,不論是纖維、陶瓷、木工、竹籐等等,到了當代創作者手中,都可以轉變為精緻藝術的創作表現。目前正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的"Tanabe Chikuunsai IV: Connection",即一項最佳範例。
日本藝術家Tanabe Chikuunsai IV(1973-)出生於竹藝世家,從小就展現出了藝術才華,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自然地承繼了家族精湛的竹藝,成為了Tanabe家族第四代的大師。他的代表性作品是有機造型的大型竹編裝置作品。例如:"Connection",在展覽現場創作出的交錯扭轉伸展,並且佔據了整個畫廊空間的巨大作品。現場創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與三位學徒在博物館展覽室工作了兩週才完成。
Chikuunsai IV的作品所使用的素材以虎竹為主,都是回收以前使用過的材料再作編製。他的技法細密而精煉,從傳統創發的作品具現出工藝與藝術的連結,傳統與現代的連結,自然與藝術的連結,也是他自己與家族的連結。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愛竹詠竹,重竹的清高、脫俗、逸氣,在風中會彎折卻柔而不斷等,這些形而上的意喻也隱然映現在此作品中。正如同作者在創作時除了必然的技術層面外,更潛心於"精神性"的探索。也在材料的重複使用中,表達自然的循環生生不息,人與自然更必須互依共存。
日本藝術家Tanabe Chikuunsai IV(1973-)出生於竹藝世家,從小就展現出了藝術才華,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自然地承繼了家族精湛的竹藝,成為了Tanabe家族第四代的大師。他的代表性作品是有機造型的大型竹編裝置作品。例如:"Connection",在展覽現場創作出的交錯扭轉伸展,並且佔據了整個畫廊空間的巨大作品。現場創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與三位學徒在博物館展覽室工作了兩週才完成。
Chikuunsai IV的作品所使用的素材以虎竹為主,都是回收以前使用過的材料再作編製。他的技法細密而精煉,從傳統創發的作品具現出工藝與藝術的連結,傳統與現代的連結,自然與藝術的連結,也是他自己與家族的連結。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愛竹詠竹,重竹的清高、脫俗、逸氣,在風中會彎折卻柔而不斷等,這些形而上的意喻也隱然映現在此作品中。正如同作者在創作時除了必然的技術層面外,更潛心於"精神性"的探索。也在材料的重複使用中,表達自然的循環生生不息,人與自然更必須互依共存。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Facebook First Friday at San Jose Museum of Art
從2006年2月開始,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晚上,聖荷西市中心南一街附近的藝術步道(Art Walk),含括了沿路許多美術館、畫廊、藝術中心、音樂表演,全部開放免費參觀,還有街頭市集和攤販等,是大眾忙碌一週後休閒的好去處。8月2日(週五)下班後,便與Daddy到聖荷西美術館參觀。目前灣區科技公司Facebook與聖荷西美術館合作,贊助該館每月這場週五晚上開館,免費參觀的相關活動至2020年2月。進入館內,發覺都是年輕人或帶著小孩的年輕父母,可能都是附近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吧。大廳裡有樂團演奏著輕快的樂曲,旁邊有酒吧台,中間有座椅,讓人們得以愜意地談天交流或穿梭在展覽室。
聖荷西美術館今年歡慶50週年,一樓展覽室展出著"Beta Space: Pae White"的大型裝置展。這位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擅長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創作出跨越既定界域的作品,改變人們觀賞時的體驗和思維。作品"Foreverago" (2017),運用數位織機織出的長幅織錦,架構出了127英尺長蜿蜒的牆面。看似混雜的布面圖案呈顯出了各種昆蟲植物。兩面都可以觀賞的織錦,成為了柔軟曲折的牆,讓人們遊走其中會覺得為其具象又抽象的情境所包容著。
Catherine Wagner的大型裝置作品"Pomegranate Wall"(2000),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件作品匯聚著無數小影像,乃作者深刻又廣泛地觀察物種中,用實驗室MRI機器所拍攝下來的有機物象、細胞紋樣等等,再整合鋪陳出如同密碼般的龐大檔案庫,紀錄著生命的奧秘,或企圖解碼生命的訊息。近距離地細看,一個個小小的視覺圖象更如同幻化著的美麗抽象圖,不斷地演變著,如同生命也將不斷地演化延續下去。
美術館二樓展出著"Rina Banerjee: Make Me a Summary of the World",展出著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二十年來的許多件大型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Banerjee是一位不可思議的物件收集者,更擅長於運用收集自世界各地的物件:非洲部落的珠寶、各色羽毛、貝殼、編織、紗線、電燈泡、鐵架等等,創作出令人莞爾,又嘆為觀止的雕塑與裝置作品。作品主題雖然嚴肅地環繞在:移民和身份、殖民主義的持久影響及其與全球化的關係、女性主義以及氣候變化,每件作品在看似荒謬的素材組構中,卻再現出了充滿奇趣、似乎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物象,讓觀者的想像力必須隨之躍騰與飛翔。Banerjee的作品曾在2000年的 Whitney Biennial,以及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聖荷西美術館今年歡慶50週年,一樓展覽室展出著"Beta Space: Pae White"的大型裝置展。這位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擅長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創作出跨越既定界域的作品,改變人們觀賞時的體驗和思維。作品"Foreverago" (2017),運用數位織機織出的長幅織錦,架構出了127英尺長蜿蜒的牆面。看似混雜的布面圖案呈顯出了各種昆蟲植物。兩面都可以觀賞的織錦,成為了柔軟曲折的牆,讓人們遊走其中會覺得為其具象又抽象的情境所包容著。
Catherine Wagner的大型裝置作品"Pomegranate Wall"(2000),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件作品匯聚著無數小影像,乃作者深刻又廣泛地觀察物種中,用實驗室MRI機器所拍攝下來的有機物象、細胞紋樣等等,再整合鋪陳出如同密碼般的龐大檔案庫,紀錄著生命的奧秘,或企圖解碼生命的訊息。近距離地細看,一個個小小的視覺圖象更如同幻化著的美麗抽象圖,不斷地演變著,如同生命也將不斷地演化延續下去。
美術館二樓展出著"Rina Banerjee: Make Me a Summary of the World",展出著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二十年來的許多件大型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Banerjee是一位不可思議的物件收集者,更擅長於運用收集自世界各地的物件:非洲部落的珠寶、各色羽毛、貝殼、編織、紗線、電燈泡、鐵架等等,創作出令人莞爾,又嘆為觀止的雕塑與裝置作品。作品主題雖然嚴肅地環繞在:移民和身份、殖民主義的持久影響及其與全球化的關係、女性主義以及氣候變化,每件作品在看似荒謬的素材組構中,卻再現出了充滿奇趣、似乎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物象,讓觀者的想像力必須隨之躍騰與飛翔。Banerjee的作品曾在2000年的 Whitney Biennial,以及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Threads: weaving humanity
在Saratoga山上的Montalvo Arts Center在暑假裡規劃了許多藝術展演活動、繪畫研習、夜晚電影欣賞、午餐會、調酒研習、兒童夏令營,當然還有音樂會等。夏天白晝長,晚上9點左右才天黑,於是藝術中心在晚上6-9點舉辦活動,倒是舒適宜人的時段。
上週五(7月19日)晚上Montalvo舉辦了"Threads: weaving humanity"的開展活動。我下了班便與Daddy前往West Valley College停車場,準備搭Montalvo的免費shuttle bus上山。6點左右到那裡,就看到排隊等車的人龍,才一會兒,在我們後面就又排了很長的隊伍,大人小孩都有,可見得Montalvo的粉絲很多,因為他們的活動都是讓全家人可以共同參與的。約10分鐘車程即抵達藝術中心,現場已經有許多參觀的人遊走在廣大的草坪上,與藝術邂逅和互動,現場活動包括:鉤打和針縫攤位、非洲鼓、日本太鼓、中國舞蹈等等。
"Threads: weaving humanity"是一項運用紗線、織品素材以及針縫、鉤打等技法創作的戶外展覽,改變了傳統纖維素才作品都是在室內展覽的慣例,讓這些作品在自然環境的開放空間中,接受陽光風霜雨露等的照撫,凸顯出其脆弱性與韌性,喻示著人性的相同處境,提供人們與之互動、對話進而思索的機會。這項展覽只有四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是Sudnya Shroff的作品"A Common Thread",作者用彩虹色系的紗線架構出了跨越在樹林間的美麗彩虹,草地上還佈滿了許多用紗線鉤打出來的各色花卉,讓手工創作與自然野地融匯一體。它交織出的虹光麗色,讓人心也充滿了希望,煥映出了美麗的夢想。這件作品也吸引了最多人在旁邊拍照。
晚上7點45分在大草坪上還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表演大匯演:非洲鼓、日本太鼓、印地安舞蹈、中國彩帶舞等等。當時天色仍亮,雖然微寒,所有觀眾們都坐在草坪上觀看表演,享受週五晚上的戶外表演,不亦樂乎。
Caravan by Hellen Ascoli |
A Common Thread |
晚上7點45分在大草坪上還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表演大匯演:非洲鼓、日本太鼓、印地安舞蹈、中國彩帶舞等等。當時天色仍亮,雖然微寒,所有觀眾們都坐在草坪上觀看表演,享受週五晚上的戶外表演,不亦樂乎。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Clay & Glass Festival 2019
Iver Hennig的陶塑充滿了想像力與趣味,看似由機械零件所組構成的雕塑,其實是用陶土將人型與物像巧妙地結合。在許多細節的處理中,又讓物像呈顯出人的各種情緒,有童趣也有超現實的味道。
Palo Alto 陶瓷與玻璃藝術節至今已經是第二十七屆,這次有超過一百三十位評選出來的參展者,作品當然琳瑯滿目。許多的玻璃作品在陽光下炫麗耀眼,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陶瓷作品的樸質素材。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歡慶 4th of July
今年7月4 日是我們定居聖荷西滿十一年的日子,每年國慶璀璨的煙火對我們家而言,也就有了雙重意義,即慶祝美國這個涵容各族裔的偉大國家的243歲生日,也歡慶我們家來到美國新生活的11週年。日子真的過得很快,Albert小學畢業來到美國,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快一年了。人生的階段一晃眼就如此地走過,平安健康順利,就讓我衷心感恩。黑夜裡國慶美麗的煙火帶給了人們莫大的喜悅、無數的夢想、無窮的希望。感覺上渺小的生命也會因此充滿了無可比擬的能量,必定綻放光采。讓我就如此懷抱著夢想和希望,自我鼓舞,踏穩腳步繼續前進。
7月5日與Daddy去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登山健行。這個紅木公園距離聖荷西約一個小時的車程,走9號接236號公路蜿蜒上山。山路真的是千迴百轉,還好Daddy是從台灣來的,開車技術高超,再彎曲的路也不怕 。而一路上林蔭滿布,讓夏日的豔陽也暑氣大減,開車就不覺得辛苦了。
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有81英里的健行步道,海拔最高有2000英呎。我們來回走了8.5英里,高高低低的路徑蠻累人的。還好有高大的紅木森林提供了龐大的樹蔭,讓人走在步道上覺得身心舒暢,雖然微汗卻一點也不熱。走在原始的林蔭步道,還要隨時尋找正確路徑,要踏穩腳步小心地走,而且下山容易上山就難。讓人深深體會到一步一腳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累也沒有人可以替你走,休息一下喘口氣就要繼續前行。人生不也是一樣,每一段路程都有不同的風景,欣賞或探究風景之際,我們還要踏穩腳步地走下去。
7月5日與Daddy去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登山健行。這個紅木公園距離聖荷西約一個小時的車程,走9號接236號公路蜿蜒上山。山路真的是千迴百轉,還好Daddy是從台灣來的,開車技術高超,再彎曲的路也不怕 。而一路上林蔭滿布,讓夏日的豔陽也暑氣大減,開車就不覺得辛苦了。
Big Basin Redwood State Park有81英里的健行步道,海拔最高有2000英呎。我們來回走了8.5英里,高高低低的路徑蠻累人的。還好有高大的紅木森林提供了龐大的樹蔭,讓人走在步道上覺得身心舒暢,雖然微汗卻一點也不熱。走在原始的林蔭步道,還要隨時尋找正確路徑,要踏穩腳步小心地走,而且下山容易上山就難。讓人深深體會到一步一腳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累也沒有人可以替你走,休息一下喘口氣就要繼續前行。人生不也是一樣,每一段路程都有不同的風景,欣賞或探究風景之際,我們還要踏穩腳步地走下去。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維京人的故鄉 - 奧斯陸
奧斯陸有座「維京船博物館」,自然是遊客們必訪之地。博物館裡展陳著三艘有千年歷史,保存得很好的木造維京船。它們都是陪葬船,約一百年前才被挖掘出土。船身線條優雅還有細緻的雕刻,另外還有各種木雕文物和生活用品。讓人們遙想維京人當年霸氣橫行的盛況外,也欣賞他們的精采工藝。
維格朗雕塑公園(Vigeland Sculpture Park)幅員廣大占地約50公頃,整個園區的設計與展陳的雕塑都是Gustav Vigeland (1869–1943)所精心創作的,共耗費20餘年才完成。公園裡涵蓋著兩百餘件大理石和銅雕作品,例如:生死柱(The Monolith) and The Wheel of Life;主題環繞著生命的循環和人的一生。以"人體"為主要造形表現,於是也就更能夠與大眾溝通,產生共鳴。
郵輪之旅到各個城市的遊覽,真的只能匆匆走過做重點觀賞,以後應該找時間再作深度地探訪。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曾經分裂的城市 - 柏林
德國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柏林,是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最早創立於1237年,所以也是個歷史長遠的古城。最著名的一段近代歷史應該就是納粹德國時期,以及1936年在柏林舉辦第16屆奧運會。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期間,這個城市分裂為東柏林和西柏林,1961年東德建立起了柏林圍牆,阻斷人民進入西柏林,直到1990年柏林圍牆拆除,兩德統一。所以柏林這個城市是德國近代史上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線。
夏洛滕堡宮(Charlottenburg Palace)是柏林現存最大的宮殿,乃菲德烈一世為他的皇后Sophie Charlotte所建造的。目前是博物館,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這棟巴洛克宮殿建築更顯得壯觀美麗。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有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位於東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線上,因此曾經成為德國分裂、歐洲分裂和冷戰的象徵。今日也是柏林的象徵,以及德國國家統一的象徵標誌。
夏洛滕堡宮(Charlottenburg Palace)是柏林現存最大的宮殿,乃菲德烈一世為他的皇后Sophie Charlotte所建造的。目前是博物館,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這棟巴洛克宮殿建築更顯得壯觀美麗。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有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位於東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線上,因此曾經成為德國分裂、歐洲分裂和冷戰的象徵。今日也是柏林的象徵,以及德國國家統一的象徵標誌。
浩劫紀念碑(Holocaust Memorial)是大型的抽象雕塑裝置,為紀念二次大戰期間受害的猶太人所建造的,完成於2005年。這片占地一萬九千平方公尺的斜坡上,安放了2711塊矩形混凝土板塊,以高低不同的大小陳列,製造出視覺上與心靈上的晃動不安,龐大的場域流露著纏擾不定的氛圍。它呈現著秩序卻又因為人為因素而失去穩定規律的狀態。這件作品應該會讓德國人好好省思,也讓世人記取戰爭帶來的傷痛。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中世紀古城 - 塔林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最早在1154年就被紀錄在世界地圖中。位於波羅地海芬蘭灣南邊,與赫爾辛基相距80公里隔海相望,又在聖彼得堡與斯德哥爾摩的正中間,戰略位置重要,曾被丹麥、瑞典和俄羅斯統治過,1991年才宣告獨立。塔林老城幸運地未遭受到戰爭的破壞,保留著中世紀蜿蜒的鵝卵石街道、古城牆、層疊的紅瓦頂等等,在1997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內。
我們的導遊是一位個子高大講著北京腔國語的愛沙尼亞人,曾在北京住過7年。我們首先去參觀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這座有著洋蔥頭圓頂的俄羅斯東正教堂,興建於1900年,標誌著俄羅斯的統治,所以愛沙尼亞人是很不喜歡也不進去這座教堂的。然而塔林有38%人口是俄羅斯人。講到此地的歷史滄桑時,導遊的言語不卑不亢,卻充滿了愛國情操。導遊說他會說俄國話但是不跟此地的俄國人說。
塔林這個古城典雅秀麗,雖然天空陰霾微雨,卻絲毫不減其歷史的神采和深厚的文化底韻。漫步在鵝卵石街道上,可以悠閒地懷想著此地中世紀的浪漫情調。我們從上城的貴族、使館區,走到下城包括市政廳廣場、市鎮城牆和高塔等地。位於廣場上的市政廳是北歐唯一的哥德式建築市政廳,也是波羅的海國家和斯堪地那維亞最古老的市政廳。附近還有一間老藥局Town Hall Pharmacy,據說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藥局。
我們的導遊是一位個子高大講著北京腔國語的愛沙尼亞人,曾在北京住過7年。我們首先去參觀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這座有著洋蔥頭圓頂的俄羅斯東正教堂,興建於1900年,標誌著俄羅斯的統治,所以愛沙尼亞人是很不喜歡也不進去這座教堂的。然而塔林有38%人口是俄羅斯人。講到此地的歷史滄桑時,導遊的言語不卑不亢,卻充滿了愛國情操。導遊說他會說俄國話但是不跟此地的俄國人說。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歷史之都 - 聖彼得堡 II
基督喋血大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是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父親在此地被暗殺死亡而興建的教堂。建築風格迥異於聖彼得堡的其他建築,有著中世紀俄羅斯建築的洋蔥頭頂,上面有亮麗的琺瑯色澤,建築面上繁複層次的裝飾、彩色的磁磚等,讓這個教堂看起來如同童話故事裡美麗的城堡。教堂內部栱形高聳的空間壁面上,以寶藍色為基調加上崁金的聖像壁畫,全部是由小塊馬賽克拼貼出來的,共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圖案,堪稱巧奪天工,曾被譽為「世界最大馬賽克教堂」。主要是因為此地冬天寒冷潮濕,一般壁畫容易毀壞,所以都改用馬賽克拼貼。
走過許多皇宮城堡後,覺得聖彼得堡的數個皇室建築真的就是氣勢恢弘、華麗壯觀、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璀璨氣派......,所有形容詞都可以用上了。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歷史之都 - 聖彼得堡
我們在5月25-26日有兩天的時間遊覽這個古都,導遊是講著標準北京腔國語的俄羅斯姑娘,國語流利的真讓人佩服。我們首先去體驗聖彼得堡著名的地鐵,從Sportivnaya站進,Admiralteyskaya站出。這段地鐵是聖彼得堡最深的車站,深入地下達85公尺。地鐵車站內部有著各式美麗的壁畫以及精彩而且華麗的裝飾。因為對俄羅斯而言,地鐵是屬於人民的地下皇宮,在地鐵站內保存與展陳的歷史和藝術完全是屬於"民享"的,所以也要精心地設計與裝飾。當然地鐵在戰爭時期也是防空避難之地。
聖彼得堡的教堂和皇宮建築宏偉龐大,裡外都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展現出大國的氣勢。聖彼得堡最古老的地標是彼得保羅大教堂(Peter and Paul Fortress & Cathedral)。這個東正教堂有著長方形建築、鐘塔等。金色針狀的頂部高達123公尺,上面有著聖彼得堡重要象徵 - 飛翔的天使。教堂內部有著精美的壁畫與金色璀璨的雕樑裝飾,這座教堂花了二十年時間建造,到1733年才完成。教堂裡還陳列著歷代君王的大理石棺,白靜無華。


訂閱:
文章 (Atom)